中醫常識 | 養生知識網

 



你適合刮痧嗎?

 你適合刮痧嗎?
一、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浮腫者。因為刮痧會使人皮下充血,促進血液循環,這會增加心肺、肝腎的負擔,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二、孕婦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則會引起流產。 三、凡體表有癤腫、破潰、瘡癰、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塊處禁止刮痧,否則會導致創口的感染和擴散。 四、急性扭傷、創傷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為刮痧會加重傷口處的出血。 五、接觸...



中醫是如何治療狼瘡性腎炎的?

 中醫是如何治療狼瘡性腎炎的?
(1)分型論治 1熱毒熾盛:症見高熱不退,出血傾向明顯,煩渴飲冷,甚則昏譫抽搐,或見關節紅腫疼痛,舌紅絳,脈洪大或數。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方用犀角地黃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若見神昏譫語,可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抽搐加羚羊粉、鉤籐、全蠍;關節紅腫疼痛者可用宣痺湯加味。 2肝腎陰虛:兩目乾澀,手足心熱,口乾咽燥,發脫齒搖,腰膝酸痛,大便干結,或低熱盜汗,尿赤灼熱,頭暈耳鳴,舌紅少苔...



青蒿

 青蒿
藥物名稱: 青蒿     藥物別名: 香蒿、苦蒿、黃蒿     英文名稱: qinghao     藥物說明: 苦,辛,寒。歸肝,膽,腎經。     主要成分: 暫無     性狀特徵: 暫無     功能主治: 本品苦寒清熱,辛香透散,善使陰分伏熱透達外散,為陰虛發熱要藥,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1,解暑:可治外感暑熱,發熱煩渴。 2,截虐:主治瘧疾引起的寒熱...



拔罐的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

 拔罐的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
(一)操作規程     1.術前準備     認真檢查和詢問病人,以確定是否是適應證,有無禁忌證,根據病情擬定治療方案;檢查所需藥品、器材、罐具是否齊全,同時進行消毒,做好施術前的一切準備;對病人講明施術過程中注意事項,爭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懼心理,增強其治療信心。     2.選擇體位     拔罐體位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



經典抗衰老中藥大公開

 經典抗衰老中藥大公開
 我國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收載365種藥物,其中有100多種被列為上品的為無毒、有強健身體作用的“補藥”。經過長期實踐,中醫又不斷發現新的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藥。 ◆何首烏 宋代《開寶本草》稱之“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現代研究發現,何首烏能夠促進神經細胞的生長,對神經衰弱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並可調節血清膽固醇,降低血糖,提高肝細...



陽虛體質 宜溫忌涼

 陽虛體質 宜溫忌涼
陽虛質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 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洩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 調養方案 飲食  宜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薑等溫陽之品。少食梨、...



8月保健預防腸道傳染病等疾病是關鍵

 8月保健預防腸道傳染病等疾病是關鍵
雖然已經步入八月,但是高溫炎熱的天氣卻依然保持著,而且這段時間降雨集中,細菌等微生物生長繁殖迅速。這個季節是細菌性腹瀉、乙腦、甲肝等疾病的高發季,公眾應增強防病意識,減少被疾病感染的幾率。 專家介紹,常見的細菌性腹瀉病有霍亂、菌痢、傷寒和副傷寒等,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夏秋季節高發。主要預防措施是做到“五要五不要”,防止病從口入。五要:飯前便後要洗手,海產品要煮熟,隔餐...



推拿按摩治感冒

 推拿按摩治感冒
時值冬春更替之際,感冒患者又多了起來。而目前市面上醫治感 冒的藥物紛繁雜蕪,使患者在選購時無所適從。其實,像普通感冒這 種常見疾病,運用中醫推拿按摩也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普通感冒臨床上主要有以下症狀:鼻塞、流涕、噴嚏、頭痛、發 熱等。一般來說,普通感冒主要因風邪侵襲人體所致,病程較短且容 易痊癒。在冬春之際,主要兼夾寒邪,而出現無汗、頭痛、流清鼻涕、 喉癢、咳嗽、痰稀色白、穿衣烤...



中醫治腎炎 食療十八方

 中醫治腎炎 食療十八方
養生導讀: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一些補腎的食物和藥品如果有機會吃的,還是要盡量多吃,這樣可以預防腎炎。說到腎炎,許多人也許不以為然,殊不知一旦演變成腎功能衰竭--尿毒症,它對人類的危害程度就不亞於某些癌症。腎損害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價段,常見的有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尿路感染等。下面我們介紹幾種藥方供大家參考。 一、單味藥方 1、黑芝麻 黑芝麻炒後研末,加糖開水沖服。可用於慢性腎炎病久下...



中醫五味養髒方法

 中醫五味養髒方法
 《素問·宣明五氣》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五味適度護五臟,五味偏嗜傷五臟。五味具體如何分入五臟呢?我們又如何保護五臟呢?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如何保護五臟。 甘入脾 甘入脾,也就是說脾主甘味,因此脾氣虛、脾經弱時,適當多吃點甘味食物,可補益脾胃。中醫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