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 | 養生知識網

 



立秋的養生之道

 立秋的養生之道
 立秋不適宜大補特補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極易倦怠、乏力、納呆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是不是就該大補特補呢?什麼時候是最適合補?專家說:立秋不宜特補,立秋前後適合吃一些祛濕的食物。從中醫的觀點來講,夏季養氣,冬季養陰,夏季比較適宜進補。 立秋雖然標誌...



秋冬養生最關鍵的一點

 秋冬養生最關鍵的一點
一般來說四季均可補,但秋冬最佳。這是因為秋冬是陰長陽消的階段,順應這個趨勢養陰,效果就會比其他時候要好,這好比一株乾渴的鮮花,春夏養陰猶如中午澆花,澆下去的水分會被蒸發掉一大半,而秋冬養陰就好比傍晚澆花,同樣多的水分不但不會被蒸發,還可兼得晨露的滋養。中醫認為,久病傷陰,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壓、慢性腎病、更年期綜合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陰虛表現,養陰補虛是這類慢性...



處暑氣節:最適合做哪些運功

 處暑氣節:最適合做哪些運功
 強健的體魄,良好的體質取決於多種因素,如先天發育、飲食結構、醫療保健、生活環境、體育鍛煉等。從某些角度來講,健身鍛煉可以彌補先天不足。而運動保健也是取得健康最為簡便易行、最為有效和最經濟的手段。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鍛煉”。處暑過後早晚氣溫低,白天氣溫高。特別是經過幾場秋雨,氣溫有所下降,在經歷了炎夏的酷暑和濕悶後,人們倍感秋季的涼爽和舒適。宜人的...



處暑氣節:祛暑防燥更重要

 處暑氣節:祛暑防燥更重要
 處暑(公歷8月23日,農曆六月三十)已過,日夜溫差將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養生專家指出,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為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結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但同時專家也提醒,處暑後本市天氣依然悶熱,防暑祛濕仍然很重要。 秋燥易傷津虧陰 中醫學認為,秋季是多事之秋,氣候處於&l...



防〞乾燥綜合征〞不能光靠補水

 防〞乾燥綜合征〞不能光靠補水
秋天人們會出現鼻燥、唇乾、咽痛等秋燥的症狀。專家提醒,如果總是眼干難受、口乾發燥,則要當心乾燥綜合征,這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必須由醫生治療。 一、口乾舌燥是秋燥的表現 天氣涼熱不定,有的人總覺得渾身不舒服:口乾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潤。有時候鼻腔有乾燥感,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頻頻乾咳,有時有少量的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乾裂,痛得喝水、吃飯都困難…&...



多燥之秋多自律

 多燥之秋多自律
炎炎夏日過後迎來了陣陣涼爽秋意,在這秋風送爽的日子裡,卻有許多人到醫院就診,因為人們在夏季過多的發汗之後,身體各組織均感水分不足,如受風涼,易引起頭痛、流淚、咽干、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主要表現為乏力、萎靡、精神不能集中、咽喉及皮膚乾燥、大便不暢、月經不調、心煩意亂等等。另外還有傷風感冒、發燒甚至肺炎住院的。     北方...



多病之秋切忌少言多飲

 多病之秋切忌少言多飲
秋季是一年中由熱向冷的過渡季節,氣溫變化較大,空氣濕度偏小,“肅殺之氣”易侵入機體,所以古人稱秋季是個“多病”的時節。 秋燥最常見     這個季節,能少說話就少說兩句,別老“誇誇其談,口若懸河”。別小看了這一點,它也能防燥呢。     所謂秋燥,就是指因空氣干冷而引發的頭痛、流淚、咽干、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



處暑節氣:最容易引發哪些疾病

 處暑節氣:最容易引發哪些疾病
 23日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保健專家提醒說,處暑時節,天氣漸涼,早晚溫差大,公眾要當心乙腦、感冒等疾病的侵襲。 據瞭解,處暑表示炎熱夏天即將結束。處暑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日平均氣溫仍處在22攝氏度以上,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 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家醫院,醫院的保健專家均表示,處暑時天氣開始由熱轉涼,但是這時天氣狀況還是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在這樣的天氣...



寒冷冬季 老人養生宜與忌

 寒冷冬季 老人養生宜與忌
冬季養生,對人體有著良好的作用,對於老人來說,冬季養生尤其重要。冬季天氣寒冷乾燥,是易發生疾病的季節。所以對老年人應給予更多的關照,特別是應對他們採取保健措施,以使老年人平安度冬。老年人在冬天養生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宜與忌: 宜:1.生活規律,起居有常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載: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遲起以養奶氣,日出而做,以避嚴寒,...



春寒要預防老人猝死

 春寒要預防老人猝死
嚴冬剛過,春寒料峭,寒流接踵侵南粵,我市接連數天最低氣溫低於10℃。寒風中夾雜著細雨,使人們感到極其寒冷。老人須防猝死。 由於寒冷的刺激,導致冠狀動脈痙攣、收縮和閉塞,血液流通受阻,血流中斷,血氧供應產生困難,使部分心肌因急劇的、持久性缺血與缺氧而發生局部壞死,對已經患有高血壓或冠心病的老人,容易突發心肌梗塞、心臟驟停而釀成猝死。 急救猝死重在黃金4分鐘。每耽誤一分鐘,病人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