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按摩這三個穴位 超有效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多數牙痛除因本身病變或周圍炎症引起外,還可以由熬夜、勞累等因素引起虛火牙痛,自我推拿有消炎止痛的功效。1.按揉下關穴(位於面部兩側,大致在耳垂與鼻尖連線的中點,合嘴時有孔,張嘴即閉)用中指指面按揉100次,要求有明顯的酸脹感。2.按揉頰車穴;(位於咀嚼時鼓起的咬肌最高點)用中指指面按揉100次,手... 2019年09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6 ℃ 次 閱讀全文
頑固腹瀉難治,灸法妙招回春 自我初判:是不是得了克恩病 症狀:慢性起病、反覆發作的右下腹或臍周腹痛、腹瀉,可伴腹部腫塊、腸梗阻,腸瘺、肛門病變和反覆口腔潰瘍,以及發熱、貧血、體重下降等。 建議做的檢查:結腸鏡檢查、鋇劑灌腸檢查。 治療一波三折 在醫生建議下,張先生開始服用5-氨基水楊酸類,激素等西藥,經過1個月的治療後,腹痛,腹瀉等症狀減輕了,大便也成形了。 隨著療程的增加,張先生發現下肢有些浮腫,人也經常感... 2019年09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5 ℃ 次 閱讀全文
常用罐法及其特點–旋罐法 旋罐法是指在罐具吸定以後,手持罐具底部,使之向同一方向旋轉的一種拔罐方法。 標籤:【旋罐】、【法】、【--】、【特點】、【罐法】 2019年09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0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也需要防過敏 西藥有過敏反應,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許多人在服用或注射某些藥物時,要進行試敏。而對中藥的過敏反應卻有所忽視,甚至有人認為中藥大多是植物藥,藥性平和,副作用少,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但事實上,中藥使用不當所造成的危害與西藥是一樣的,務必要高度注意。 皮膚過敏反應 主要表現為蕁麻疹、猩紅熱樣皮疹、麻疹樣皮疹、多形紅斑、濕疹樣皮疹。常見的致敏中藥為:煎服蒲公英、熟地、木香、砂仁、金... 2019年09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6 ℃ 次 閱讀全文
食療解決口苦口臭 口臭並不是長期沒有刷牙的緣故,主要是愛吃冷飲、胃的功能被寒邪所困、陽明燥火亢盛的結果。比如:將一個處於正常狀態下的人,突然浸到冰水裡,皮毛的宣發功能就會被困住,人就會用發熱的形,來驅趕寒邪,於是就會出現發燒的症狀。同樣的道理:一個處於正常狀態下的胃突然被灌進冰水,胃的熱和下降功能就會被困住,使胃壁中運行的氣血瞬時凝固而變為垃圾,因為“陽明經主燥”,所以,胃會用生發... 2019年09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8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加進加濕器 氣溫驟降,很多家庭為了保暖而減少開窗通風,中醫師指出,室內外溫差以及乾燥的居室環境,導致乾燥性鼻炎、咽炎以及季節性呼吸系統疾病高發,供暖期要加強室內通風、消毒與加濕。 怎樣加濕才能更有效的緩解室內乾燥?中醫師為大家支了幾招,在加濕器中適當增加些輔料,加濕的同時還能殺菌潤喉。 殺菌消毒:供暖初期,燥熱的環境更有利於室內細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因此,最好在供暖後用食醋熏蒸法進行空氣消毒... 2019年09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2 ℃ 次 閱讀全文
愛咬舌頭要防腦梗 冬季是腦中風高發的季節,很多人都知道如果出現半身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清等異常情況要趕緊就醫。但南京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周俊山副主任醫師卻提醒說:“腦梗塞的發病症狀複雜多樣,尤其是腔隙性腦梗塞,前期症狀比較輕微,很容易矇混過關。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明察秋毫,即使只是出現愛咬舌頭這樣的‘小情況’,也要勤往醫院跑。” 周俊山大夫說,腔隙性腦梗... 2019年09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9 ℃ 次 閱讀全文
水罐法 目前有二類方法。 一、煮罐法: 系通過蒸煮排氣,形成罐內負壓,使之吸拔於皮膚上的方法。具體操作為,將若干個竹罐,放在鍋內,加水煮沸數分鐘。使用時,令病人坐臥於一旁,以長柄鑷子將竹罐挾出。挾出時必須使罐口朝下,把水甩干抹淨,或用折疊之毛巾緊捫住罐口,乘熱迅速扣在選好的部位。此法適於拔排罐、煮藥罐等,其操作較為繁複,現代臨床應用不多。操作時,一定要注意把罐內的水甩乾淨,否則沸水可... 2019年09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6 ℃ 次 閱讀全文
黑豆的作用與功效 養生導讀:黑豆也叫做烏豆,黑豆裡面富含了非常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微量元素,黑豆有著很好的解表清熱、養血平肝、補腎壯陰、補虛黑髮之功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深入瞭解下黑豆的問題吧! 一、黑豆的功效。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易出現體虛乏力的狀況。要想增強活力和精力,按照祖國醫學的理論,補腎很重要。黑豆就是一種有效的補腎品。根據中醫理論,豆乃腎之谷,黑色屬水,水走腎,所以腎虛的人食用黑... 2019年09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6 ℃ 次 閱讀全文
進補有度 盲目進補生命可危 中國人講究在冬季吃補品,以增強機體抵禦寒冷和疾病的能力,但如何進補、補些什麼卻大有學問,如果不針對個人體質及病症盲目的補一通,非但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會出現不良反應。所以在進補之前您最好先瞭解一下怎樣才能“補”得正確,“補”得安全,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三學生亂進補流鼻血 小剛今年18歲,正念高三。馬上就要高考了,他每天都要學習至深夜。眼看著兒子身體虛弱,... 2019年09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6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