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療法可減虛胖 養生之道網導讀:將艾葉曬乾,搓取艾絨,製成艾柱,置於選定的穴位燃燒,用治百病,這種神奇的艾灸療法,流傳至今已三千多年了。現將臨床常用養生與美容,並有良好效果的。 治面部皺紋多 臨睡前,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面部的穴位,約距穴2-3厘米左右選進行熏灸,每次選2-3個穴位,各灸5分鐘左右,至皮膚產生紅暈為度。魚尾紋多,選太陽、絲竹空;額紋選陽白、印堂;笑紋選地倉、下關、頰車。... 2019年09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9 ℃ 次 閱讀全文
應對「秋老虎」中醫有妙招 早睡早起護陽氣 秋天,天氣屬於溫燥,會損害人體的津液,使人出現皮膚乾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黃、大便秘結的症狀。老年人在此時還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此時是一年中氣溫由升溫轉向降溫的轉折期,早晚溫差將逐漸拉大。此後,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所以氣象專家稱之為“多事之秋”。入秋後,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不注意,即可能發生腹瀉... 2019年09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1 ℃ 次 閱讀全文
6種食物不能與中藥同吃 我們都知道,中藥之間同食有禁忌,食物同食有相剋。那麼,食物與中藥同吃有禁忌嗎?中醫指出,喝中藥時有些食物是不能同吃的。為了使中藥發揮最大的功效, 1. 綠豆。 綠豆寒涼,可清熱解毒,且能益氣,養腸胃。綠豆加米熬粥比單純的綠豆湯會更溫和一些。一般情況下,綠豆可以解溫熱性中藥。 2.白蘿蔔。 有理氣下氣的作用,是可以“破氣”的食物,不宜跟人參等補氣的滋補溫補類藥同吃。 3.... 2019年09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3 ℃ 次 閱讀全文
眼睛腫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眼睛腫就是眼睛浮腫,主要指眼部周圍的組織異於平時,出現腫脹向外突出的症狀,有時在眨眼時略帶有疼痛感。大部分浮腫都是體液失調所致,當然女性妊娠、高溫、月經週期都有可能造成眼睛浮腫症狀。那麼眼睛腫是什麼原因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眼睛腫是什麼原因 臉部浮腫現象經常發生在血液循環代謝能力差的人身上,這個群族包括了習慣在睡前大量喝水的人、經常久坐不動的人、平常飲食習慣口味重... 2019年09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9 ℃ 次 閱讀全文
預防頸椎病的鍛煉方法 活動的準備姿勢:雙腳分離與肩同寬,兩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指尖垂直向下(坐時兩手掌放在兩大腿上,掌心向下),眼平視前方,全身放鬆。活動方法如下: 1.抬頭緩慢向上看天,要盡可能把頭頸伸長到最大限度,並將胸腹一起向上伸(不能單純做成抬頭運動)。 2.將伸長的頸慢慢向前向下運動,好似公雞啼叫時的姿勢。 3.再緩慢向後向上縮頸。 4.恢復到準備姿勢。 注意:第一,每做一次(1-4)連續運動約需1分... 2019年09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1 ℃ 次 閱讀全文
天仙籐的功效 天仙籐 (《本草圖經》) 【異名】都淋籐、三百兩銀(《補缺肘後方》),兜鈴苗(《聖惠方》),馬兜鈴籐(《普濟方》),青木香籐(《本草備要》),長痧籐(《南京民間藥草》),香籐(《浙江中藥手冊》),臭拉秧子、癢辣菜(《江蘇植藥志》)。 行氣化濕,活血止痛。 治胃痛,疝氣痛,妊娠水腫,產後血氣腹痛,風濕疼痛。 1《本草圖經》:解風勞。 得麻黃則治傷寒發汗,與大黃同服墮胎氣。 2《綱目》:流氣活血。 治... 2019年09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5 ℃ 次 閱讀全文
刮痧後注意事項 多喝熱水注意保暖 養生導讀:日常生活中,刮痧成為十分普遍的養生方法。那什麼是刮痧?刮痧能治何種疾病?刮痧後應該注意哪些事項?下面一起來瞭解下吧。 所謂刮痧法,是指應用邊緣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屬針具、瓷匙、古錢幣、硬幣、玉石片或頭髮、苧麻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體病變部位皮膚上,反覆進行刮、擠、揪、捏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膚表面淤血點、淤血斑或點狀出血。刮痧通過刺激體表皮膚及經絡,... 2019年09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9 ℃ 次 閱讀全文
三伏天 「天灸」全揭秘 醫家說:所謂“三伏天”,既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09年的三伏天,是從7月14日開始的,每10天為一伏,到8月13日為末伏。 近段時間,城內各大媒體有相關報道市民追“... 2019年09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04 ℃ 次 閱讀全文
霧靄天養生有道「話」健康 健康導讀: “難辨晨昏早晚,不曉何時靄散,且喜樂悠然”,詞人林正韻坦然尚且以七部韻來道出這段時間的霧靄天氣,相信誰都不喜歡這樣潮濕陰冷的感覺。霧靄不單讓我們心情不好,還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我們需要瞭解霧靄天氣有哪些危害,才能“知己知彼“,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霧靄天,是流感的爆發期。最近流行的禽流感H7N9,已經引起一... 2019年09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6 ℃ 次 閱讀全文
禾本科植物的重要薏苡仁 薏苡仁,又名薏米、苡仁、六谷子,為禾本科植物薏米的種仁。其性涼,味甘、淡,入脾、肺、腎經,具有利水、健脾、除痺、清熱排膿的功效。在中醫治療中,薏苡仁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既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脾虛洩瀉,也可用於肺癰、腸癰等病的治療。由於薏苡仁比大米、小麥熱量高,且富含脂肪、多種氨基酸、大量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鈣、磷、鎂、鉀等,因此,對於久病體虛及病後恢復期的患者來... 2019年09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9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