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東北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東北人過端午節有很多有趣的習俗,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吃粽子外,還要喫茶葉蛋、打糕,有克仗斗石、踏青等活動。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東北端午節的習俗。
東北端午節的習俗
1、吃粽子
端午節吃的習俗中,排在首位的便是粽子。南北方粽子口味雖不同,可表達的內容卻是相同的,吃粽子除了古代的祭祀意義外,現今,已變成了南、北方口味的PK,美食的意味更加濃重...
安徽端午節吃什麼 8種美食介紹
養生之道網導讀:安徽端午節吃什麼?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安徽端午節的飲食習俗,今天小編為您介紹安徽端午節吃什麼,想要瞭解安徽端午節的美食,不妨跟著小編來瞭解一二。
安徽端午節吃什麼?
1、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現在大多數人僅存的比較瞭解的一個端午習俗。最早是為了紀念屈原,慢慢的,粽子逐漸演變成一種深受大眾喜歡的美食。剛踏入農曆的五月,合肥一些百姓就開始浸糯米了,緊接著是洗粽葉、包粽...
夏至多喝八款清熱祛濕粥
養生導讀:夏至節氣的養生重點是清熱祛濕,不妨多喝粥,在粥中加入清熱祛濕的食材。夏至喝什麼粥好呢?菊花粥、薏米紅豆粥、薄荷粥、黃瓜粥……八款養生粥是夏至節氣清熱祛濕的好選擇!
夏至喝什麼粥好?
一、菊花粥
菊花氣味清香,涼爽舒適,以粳米為粥,借米谷之性而助藥力,久服美容顏體,抗老防衰。菊花粥不僅可作為清熱解暑的飲料,久服還能明目平肝。
做法:將菊花去蒂,曬乾,研成細粉...
盤點浙江端午節的習俗
養生之道網導讀:說到浙江端午節的習俗,很多人都不是很瞭解,其實除了吃粽子、插艾葉、掛菖蒲等這些大眾化的習俗,浙江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與別的地區不同,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浙江端午節的習俗
1、吃粽子
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作為一種民俗食品,粽子在嘉興一帶流播的歷史,至遲可以追溯到明代。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嘉興粽子當推五芳齋為最,素有江南粽子...
苗族過端午節的六大習俗
養生之道網導讀:苗族過端午節的習俗,相信很多人都不瞭解,其實苗族過端午節的習俗與我們漢族有不同之處,今天小編為您介紹苗族過端午節的六大習俗。
苗族過端午節的習俗
1、走寨串門
每年苗族端午節,其他村寨的親朋好友都要到先過端午節的苗族村寨走寨串門吃粽粑、喝米酒,共同祭祀屈原。不論來多少客人,主人家都會陪坐到天亮。
第二天客人要回家時,主人家還要給每個客人送上一掛粽粑並親自送出寨門口...
梅雨來了 如何防病防濕防霉
養生導讀: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濕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徵。梅雨季裡空氣濕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霉雨”。
進入梅雨季節,人的心情易煩躁。大家要學會適應,慎防心理“發霉”,聽音樂,與朋友聊天、喝茶、傾訴等都能有助減壓。在這個特殊時...
梅雨季節潮濕要做到2大要點
養生導讀:芒種過後,梅雨季節就要來了。梅雨季節高溫多雨,人最容易受到濕氣入侵。梅雨季節潮濕怎麼辦呢?一方面,要合理調整飲食,做好勞逸結合,另一方面要避免外濕傷身,注意調整居室溫濕條件。
梅雨季節潮濕怎麼辦?
一般來說,對人體適宜的濕度是40%-60%,濕度適中,人的精神倍增。據科學測定,空氣濕度過大時,有利於一些細菌和病毒的繁殖和傳播,當空氣濕度高於65%時,病菌繁殖滋生快。由於陰雨連...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大蒜
養生之道網導讀:端午節為什麼要吃大蒜?端午節吃大蒜的習俗,相信你沒聽說過吧,其實在很多地方,端午節一定要吃大蒜。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吃大蒜呢?下面小編為你揭秘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大蒜?
吳江農諺有云:“端午不吃蒜,鬼從門前鑽。”端午吃大蒜,聽說可以避“五毒”,避邪驅瘟。豆腐燉大蒜,則是端午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按老南京規矩,端午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頭的...
端午節戴什麼 6種東西供選擇
養生之道網導讀:端午節戴什麼?端午節就要到了,民間有習俗將一些東西戴在身上表示祝福,那麼端午節戴什麼,你瞭解嗎?香包、“艾虎”、虎頭帽、葫蘆等都是好選擇。
端午節戴什麼?
1、戴香包
端午節最有特色的飾物就是香包。小孩佩戴香包,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用含有多種香味的藥用植物做成的香包也可以預防疾病。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藏有硃砂...
細數北京端午節的11個習俗
養生之道網導讀:北京端午節習俗,您瞭解多少?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保留著很多傳統的端午節習俗,今天小編為你細說北京端午節習俗,看看這些習俗與你家鄉的有什麼不同。
北京端午節習俗
1、祭神祭祖
端午節由來跟很多文化名人有關,這些文化名人大都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都是忠孝之人,二就是跟“水”有關係:屈原投江,伍子胥死後被扔入水中,曹娥是投江救父。民間流傳最廣、最有影響的是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