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來了 如何防病防濕防霉
養生導讀: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濕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徵。梅雨季裡空氣濕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霉雨”。
進入梅雨季節,人的心情易煩躁。大家要學會適應,慎防心理“發霉”,聽音樂,與朋友聊天、喝茶、傾訴等都能有助減壓。在這個特殊時節,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睡眠。還要保持居室通風乾燥,衣服常換常洗,注意飲食衛生,可有意識放慢工作、生活節奏,多食用冬瓜、絲瓜、苦瓜和綠豆湯等。
梅雨季節如何防病
梅雨季節,常常伴有高溫高濕,這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血粘度增大,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梅雨季節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可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若是贏了,則可以繼續享受人生,若是輸了,不是進醫院,癱瘓就是死亡。所以梅雨季節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很重要。
1、順應天氣的變化,隨時增減衣物。梅雨季節,天氣變化無常,我們應該隨時增減衣物,以防血管收縮。
2、多喝水。喝水可以使血液的粘稠度降低,要做到不渴也要喝水的健康飲水方式,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3、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在梅雨季節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三高患者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梅雨季節如何防濕
梅雨季節,雨水成災,濕氣太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梅雨季節人的脾胃容易受到濕氣的侵襲,造成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症狀,而且還常常會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等“濕邪中阻”現象。為了避免濕氣的侵襲,防濕保健是關鍵。
避免外濕。梅雨季節天氣變化很快,我們應該隨時帶有雨傘,避免被雨淋濕,導致濕氣入體,引起感冒。陰雨天不要開窗,等到天晴後再開窗,祛除濕氣。
勞逸結合。過度疲勞不僅會導致死亡,而且梅雨季節時會導致濕邪乘虛而入。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加入一些運動,幫助消化。
合理飲食。梅雨季節濕氣重,我們應當多吃一些健脾化濕的食物,用食療的辦法來保護我們的脾胃不受濕氣侵害。如扁豆、薏仁、冬瓜等。
梅雨季節如何防霉
無孔不入的黴菌給生產和生活都帶來危害。由於梅雨時節空氣濕度很大,糧食如沒有曬乾或貯存不當,就很容易霉變。衣服如果沒有洗滌乾淨和徹底曬乾,草率地收進衣箱,不管是純棉的、羊毛的,或者是混紡的都會長霉。
木材、傢俱等生霉司空見慣,而膠低鞋、輪胎梅雨、橡膠管、塑料製品也會生霉,造成木料霉爛、橡膠老化、塑料脆裂和失去光澤。
黴菌還能在油漆塗層上生長,使油漆黯然失色;黴菌能使電線漏電,有可能引起火災;黴菌連玻璃也不放過,照相機、攝像機和顯微鏡如果保存不當,黴菌就會在鏡頭上結成網狀菌絲,使鏡頭的透光度大為降低,甚至報廢。
防止生霉的措施有通風、日曬、乾燥和塗撒防霉劑。晴天時,居室、倉庫要通風,不讓喜歡陰暗潮濕環境的黴菌滋生。衣服、被褥要在出太陽時及時晾曬;照相機、攝像機、顯微鏡等精密器械可在梅季到來之前擦乾淨,密封保存,並在密封器內放乾燥劑;皮鞋及傢俱可塗防霉油與塗料;放橡膠、木材的倉庫可噴灑福爾馬林防霉。
梅雨季節飲食須知
由於梅雨季節濕熱的天氣有利於黴菌、細菌的繁殖生長,食物容易發霉變質,人吃了變質食物,會引起腹瀉、嘔吐甚至食物中毒。因此首先要把好“病從口入”關。
梅雨季節要注意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感染,隔夜餐須回鍋加熱,冰箱裡的食物不能存放太久,不要隨便在小攤上吃東西。得了急性胃腸道疾病,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旅途中如感到進食後腸胃不適或食物不太新鮮,可適當喝一些蔬菜湯或白開水,也可服用少量抗生素,如黃連素片,起到預防作用。
水果須洗淨、消毒,對於楊梅、桃子等時令鮮果要適量取食,不能暴食,盡量少吃或不吃冷凍物品。
在梅雨陰雨天可以多吃些健脾化濕的食物。本身有腸胃功能不良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多吃些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如粥、青菜和豆製品,盡量避免難於消化的生冷食物、肉食和油膩食物。益氣健脾、消暑化濕的藥食兩用食物有許多,如山藥、扁豆、赤小豆、薏苡仁等,我們可以適當吃用。
在連綿多雨的梅雨季過後,天氣就開始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導,炎熱的夏季就正式來臨了。
標籤:【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梅雨季節】、【梅雨】、【今年什麼時候入梅】、【梅雨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