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常見中藥材清肝明目 | 養生知識網

 

A-A+

四常見中藥材清肝明目

2021年06月0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8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上班族長時間的面對電腦屏幕的閃爍會出現一些頭昏眼花的現象。如何才能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呢?對於改善視覺疲勞,中醫有什麼好的方法?

常見中藥材清肝明目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肝開竅於目”。也就是說,護眼同時也要護肝。肝不好,眼睛就會不好。可是平時上班,沒有太多時間去料理較為複雜的食療方,那麼怎樣不佔用很多時間又能達到清肝明目呢?您不妨用中藥調理。下面為您介紹幾味清肝明目中藥

首先我們來說說維生素A。維生素A幫助維持正常的視覺,在眼球細胞組織生長及淚液分泌上扮演重要角色。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症、干眼、角膜炎、皮膚乾燥症等問題。長期缺乏維生素A,角膜的上皮細胞就會因為過度乾燥而容易受到傷害,最後甚至造成失明。

中藥1.枸杞子

中藥枸杞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以及豐富的胡蘿蔔素,維他命B1、B2、C,鈣、鐵等,是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枸杞子平補肝腎、明目,平日可拿來泡茶最為實用。同類補藥還有菟絲子、女貞子。

中藥2.決明子

決明子也具有清肝明目及潤腸的養生功效,能改善眼睛腫痛、紅赤多淚,防止視力減弱。不過注意的是:你要是有洩瀉、畏寒肢冷等陽虛症狀最好不用,因為它屬於清肝明目之品,性寒,而且它還具有減肥功效。

中藥3.桑葉

桑葉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等保健養生功效。且有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的祛作用。

中藥4.金銀花

金銀花有廣譜抗菌、清熱解毒等祛病養生功效,治療感冒、頭痛、目赤、耳聾等症狀。金銀花和菊花一起泡茶,清熱明目效果也不錯。

 

中醫專家“還原”真實的阿膠

最近《後宮甄嬛傳》熱播,可細心的網友發現,在後宮嬪妃鬥爭不休、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時候,卻有一個“明星”在後宮屹立不倒、人見人愛。這就是阿膠了。據細心觀眾說,此物在劇中出現不下十多次,從皇帝、皇太后、皇妃到皇子,人人愛用。甚至有人笑稱,“這‘後宮甄嬛傳’,不如改名‘後宮阿膠傳’算了。”阿膠果然如此神效

阿膠可補血,但並非萬能

南京市中醫院大內科專家、著名養生康復專家張鍾愛教授告訴記者,在傳統中醫中,阿膠與人參、鹿茸一起被譽為“中藥三寶”,而且因為阿膠補而不偏,所以地位甚至高於人參和鹿茸,位居“滋補三寶”之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稱之為“聖藥”。

不過,雖然是滋補佳品,但阿膠並非“萬能藥”。比如適宜於久服,主要功用在於滋陰補血,可以收到良好的補益氣血效果;尤其是冬令進補時,醫生最喜歡配伍一定的阿膠,增加滋補效果。總體來說,血虛、貧血的病人使用阿膠比較多。

“不過,阿膠使用還是很有講究的。”張鍾愛強調,阿膠性甘味平,歸肺、肝、腎經,單用很少,多用於配伍。但是有些人群卻不適合。比如濕熱人群、脾虛人群,以及在症候上屬於實症(面紅、煩燥、腫脹、腹痛、便秘、尿少而深黃)的人群,在調理的方劑裡面不適合使用阿膠。

“就拿脾虛的人來說吧,阿膠本來就滋膩,而脾虛的人消化功能又不好。如果這種情況下隨便使用阿膠,可能非但沒有起到滋補效果,反而因為不能消化,引起更多的問題。”

在比如有些人的體質偏熱,這種時候應該吃一些清淡的食物,這個時候再使用阿膠,非但不吸收,還可能上火,這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在使用阿膠前,請教中醫師辨明體質,判斷自己是不是適合食用很重要,“人人都吃阿膠”看起來很美,其實完全不可能行得通。

先下or後下 用法講究多

阿膠的吃法也很多,有熬藥、有煲湯,就算是在電視劇中,也出現了湯、藥、羹等多種選擇。而張鍾愛介紹,其實阿膠的使用很有講究,連“先下”還是“後下”都有說法。例如在煎藥時,醫生就可能根據具體方劑需要,囑咐患者將阿膠熱熔後,在不同時間入藥,來增加藥效。一般來說,以“後下”居多。

另外,不同地區的人吃阿膠的習慣也不同。南方人喜歡用來煲湯,北方人多用於制膏;現在也有一些女性會在冬季自己買阿膠,用冰糖、核桃、黑芝麻等熬製成膏,當零食食用。

但要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的阿膠也有假貨。南京市中醫院藥劑科李文主任藥師介紹,阿膠主要是用驢皮,在辨別上,非專業人士要想分清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老百姓要特別小心,注意選擇口碑較好的中醫院、藥房或者品牌,避免上當受騙。

那些不怎麼靠譜的阿膠用法

據《新聞晨報》報道,此次在電視劇《後宮甄嬛傳》裡,某品牌阿膠豪擲千萬廣告費,成功植入廣告。而細心網友統計,當阿膠在第四集中首次登場後,共計出現在台詞裡多達十餘次。不過,在專業醫生眼中,其中一些阿膠用法卻並不正確,咱們也來學習學習。

細節1:當眉莊被華妃推入水中後,前來探望的敬妃召丫鬟去做“阿膠桂圓羹”給眉莊補身子,華妃又用燉好的“阿膠桂圓羹”請走了皇帝。

分析:“阿膠桂圓羹”雖然性味偏溫,但沒有去外寒的功效,這個羹養血的作用更多,也沒有壓驚的療效。如果真的是落水受驚受寒,價格不菲的阿膠,也許還不如一碗生薑紅糖水來得實在,附子、肉桂也是不錯的選擇。

細節2:芳若第一次到甘露寺看望嬛兒,送來的產後調理藥物也是“阿膠”。

分析:這個問題現在許多產婦會犯,所以特別解釋一下。產後的飲食要選擇富有營養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但一開始不建議立即喝一些老母雞湯之類過於滋補的東西,且調理上也要因人而異。如果是虛寒體質,要多吃溫補的食物;如果是偏熱體質的,那麼要吃清淡的食物。可以選擇一些益母草之類的有利於氣血的流通,有利於惡露的排出,但如果大便硬結難解,熱體質的人就不宜服,否則會使大便更加干,更難解,加重症狀。還有產後不宜過早的吃一些溫熱食物,否則容易引起惡露不盡,如桂圓、荔枝等溫熱的食物。

中藥並非全部飯後服用

很多人都認為藥物須飯後服用,其實不然,有許多中藥不是要在飯後服用的。中藥湯劑服用時間會影響藥物的療效,選擇合適的時間服藥是非常重要的,這點需要患者遵照醫生的囑咐,有些藥物需空腹服用。

空腹服用的藥物要求在飯前至少一小時服用,並且盡量在早上空腹時服用,空腹時因為胃及十二指腸內沒有食物,藥物可以避免與食物混合,迅速進入腸中,有利於藥物的消化吸收,這部分藥物包括以下3類:

補益類藥物:如四物湯、四君子湯、生脈飲等,空腹時服用,可以使藥物充分吸收,更好地發揮補益氣血、調理陰陽的作用。

治療腸道疾病類藥物:如瀉下劑等,空腹服用可以使藥物不被食物所阻,迅速發揮藥物療效。

驅蟲藥物:如理中安蛔湯、烏梅丸等,空腹服用可以使腸中保持較高的藥物濃度,便於藥物驅殺蟲體,使蟲體快速排出。

艾炙神奇又獨特的中醫療法

艾灸和針刺在古代稱為“針灸學”。其實艾灸比針刺要早,而且與針刺比起來,更有優勢。首先,針能夠“殺生人”。針刺如果扎錯位置或者是扎到血管、神經,就會傷人。比如深刺風府穴,那是非常危險的,一不小心就可造成過失傷人。而艾灸只是在皮膚上燒灼,或者用艾條溫灸,對人體沒有傷害,相比針刺來說更加安全。

其次,針刺對穴位刺激的時間較短,出針以後對穴位的刺激便停止了;而艾灸,特別是瘢痕灸,灸完之後會留個瘢印,可以長期對這個穴位形成刺激。比如灸關元穴,好幾天你都可以感覺到肚子裡邊熱乎乎的,就是因為艾灸的效果比較持久。

再次,針刺進行的手法很複雜,對穴位的要求非常準確,如扎哪個穴位是補,扎哪個是瀉,手法更加複雜,諸如燒山火、透心涼等。而艾灸的手法主要就是那三種,即溫灸、迴旋灸和雀啄灸,很易於操作。

大家知道,藥物吃多了會產生抗藥性,這是因為很多藥品中含有抗生素,而濫用抗生素,會使人體的病菌產生抗藥性,因此國家對於此類藥物的使用有嚴格的限制。而艾灸就不會有這種抗藥性的問題了。艾灸的主要作用,是強化人體的功能。中醫有句話,叫“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把人的身體給強化了,陽氣補足了,邪氣自然就消除了。再者,艾灸可以慢慢地打通人體的經絡,氣血流通,則百病不生,所以它針對的並不是疾病,而是人體。人體的功能提高了,就會有自愈能力,也就不會產生抗藥性的問題。

艾灸療法與藥物療法相比有何特點?

中醫講,“是藥三分毒”,經常服用藥物,會對身體裡的正常的菌群起到破壞的作用。藥物進入人體之後,不光是對不良的細菌起作用,它對人的正常的細菌也起作用,這樣就使人正常的菌群失調,對人體的正常機能造成不良的影響。而艾灸就不會有這個弊端了,因為它是通過疏通經絡氣血、培補人體正氣來調整人體的,所以不會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

再有,服藥的人一般會對藥物產生依賴性。比如說降壓藥,一旦吃上了,就得長期吃;再比如糖尿病患者依賴上了胰島素,那麼他也得長年使用胰島素,這就是藥物的依賴性。為什麼會有這種藥物的依賴性呢?因為藥物進入人體以後,代替了臟腑本身的功能。比如說胰島素分泌的少了,服進去的藥物就代替了人體本身的這種功能。時間久了,人體相應的功能就不夠用,所以他會依賴於這種藥物物。艾灸則不會出現這種問題。艾灸的作用是提高人體本身的功能缺陷慢慢給它補足了,使它具有正常的功能,所以艾灸不會使人體產生依賴性,更不會有藥物中毒的現象發生。

藥物在治療時雖有見效快的特點,但對於某些慢性疾病,如鼻炎、前列腺病等是較難治癒的。一來藥物要先經過胃的消化吸收,再經過氣血的運輸到達病患部位。也就是說,藥物要經過消化、吸收等環節緩解才能到達病患部位,就算達到了,功效也會大大減弱。再者,如果病患部位比較隱蔽,藥物那已到達,治療效果就不明顯。而艾灸則不然,就拿鼻炎來說,通過灸治上星穴、迎香穴,再配上足三里,對鼻竇的位置很容易就作用到了。灸上星時,灸感可以從頭部直接傳達到鼻子的裡面去,所以它的功效作用在某些方面比藥物還要快。

結語:有時候很多事情並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想當然。吃藥也是一樣,尊敬科學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的身體哦!

 

 

 

 

 

標籤:【補血】【中醫養生】【阿膠】、【中醫專家】、【中藥材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