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 養生知識網


 



老中醫論切脈 先辨陰陽

 老中醫論切脈 先辨陰陽
 導讀:《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中提出:“察顏切脈,先辨陰陽。”,還說“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張仲景將傷寒病分為陰證、陽證,以三陰、三陽為總綱。明代醫家張景岳也強調,“凡診脈施治,必先審陰陽,乃為醫道之綱領”。這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它能統領表裡、寒熱、虛實三對綱領,故有人稱八綱為“二綱六要”。由此可見,陰陽辨證在疾...



中醫論「陽主陰從」

 中醫論「陽主陰從」
丹溪之論執其一端,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嚴厲指出其害人至深,且清代溫病學以來,一見熱象但用寒涼,其傷陽氣甚矣。近代醫家鄭欽安耗20餘年探求醫理,窮究《周易》、《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閱讀70餘部著作方悟出“人身陰陽合一之道,仲景垂法立方之旨”,以陰陽辨證為綱,化繁為簡,在元陰元陽上探求至理。《內經》曰:“治病必求於本。”本立而道生。本者,陰陽也...



脾陰學說論淺析

 脾陰學說論淺析
心有心陰心陽、肝有肝陰肝陽、腎有腎陰腎陽,依此,脾亦有脾陰脾陽。人體每一髒都有陰陽兩個方面,一旦出現陰陽偏頗就會發生病變。 脾陰學說的產生與形成 對於脾陰的論述,在明代以前的論述較少。《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有“脾氣不濡”的的提法;《難經》中有“血主濡之”,濡為滋養潤澤之意,泛指陰血,實指脾陰。張仲景對脾陰論治較多,《傷寒論》指出胃熱不僅傷胃腸之津,還能...



傳統武術層次論

 傳統武術層次論
傳統武術界有很多種功夫層次的劃分方法,諸如郭雲深的三層練法、三層道理等。我經過自己多年的行走江湖、拜師訪友,又經過長期的實戰和教學實踐,印證和總結了從練法和從用法劃分功夫層次的方法,現公佈與大家商榷: 從練法上分剛、柔、無三種層次,每個層次又分多個階段,且不同階段鍛煉不同方面的功夫。 剛中包含:慢、快、通、透、穿、堅、悍、彈、重、整、寸、驚、冷等13個階段,總的體現武術的冷、彈...



法升降浮沉氣化用藥論

 法升降浮沉氣化用藥論
升降有序,氣化有常 中醫認為人與宇宙大自然的天地陰陽相通。正如《醫學源流論·陰陽升降論》指出:“人身象天地。天之陽藏於地之中者,謂之無陽。元陽之外護者謂之浮陽。浮陽則與時升降,若人之陽氣則藏於腎中而四佈於週身,惟元陽則固守於中,而不離其位。”在一年二十四節氣中,陰陽二氣升降浮沉產生四季氣化而化生萬物。陽動陰靜,陽升陰靜,在一年之中,春木主生,夏火主長,秋金主收...



太極拳十大要論

 太極拳十大要論
第一章 理 夫物,散必有統,分必有合,天地間四面八方,紛紛者各有所屬,千頭萬緒, 攘攘者自有其源。蓋一本可散為萬殊,而萬殊鹹歸於一本,拳術之學,亦   不外 此公例。夫太極拳者,千變萬化,無往非勁,勢雖不侔,而勁歸於一,夫所謂 一者,自頂至足,內有髒俯筋骨,外有肌膚皮肉,四肢百骸相聯而為一者也。 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 中部應之,中部...



谷雨時節論養生

 谷雨時節論養生
  進入谷雨,氣溫升高較快,雨水明顯增多,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 谷雨節氣期間,在養生保健方面,傳統認為,一是要防脾胃病的發作,二是注意防治風濕性腰腿痛等疾病。 這裡還應關注的是情志養生的問題,因為谷雨是春夏之交,春天是肝氣當令,肝與情志密切相關,事實也證明,春夏之交,谷雨前後,抑鬱症患者增多或加重,精神分裂症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