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喝什麼花茶減肥 養生之道網導讀:夏天喝什麼花茶減肥?喝花茶不僅可以美容,還有減肥瘦身的功效,那麼你瞭解夏天喝什麼花茶減肥嗎?下面小編介紹十種減肥花茶的搭配。 夏天喝什麼花茶減肥? 花茶減肥,不僅能幫助你加速新陳代謝率,還可以排毒、抗氧化,輕鬆消脂,安全無副作用。那麼夏天喝什麼花茶減肥呢? 1、馬鞭草+檸檬草+迷迭香 這是一款針對下半身肥胖的經典配方,適用於一直被臀腿贅肉困擾的梨形身材女... 2016年12月18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06 ℃ 次 閱讀全文
天冷手腳冰涼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天冷手腳冰涼怎麼辦?手腳冰涼,免疫力就會低下,所以改善手腳冰冷很關鍵。到底天冷手腳冰涼怎麼辦呢?下面小編教你八妙招,讓全身暖和起來! 天冷手腳冰涼怎麼辦? 對於亞洲人來說,正常體溫不到36℃就屬於低體溫,而且不論是男女老幼,低體溫的人都在明顯增加。往常說“手腳冰冷是萬病之源”,現代醫學也大聲疾呼“體溫下降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基礎代謝也會減少10... 2016年12月17日 冬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78 ℃ 次 閱讀全文
小米粥的六種做法 小米粥是公認的養胃佳品,對於體弱的人來說,更是便宜的滋補品。小米粥的做法的做法很簡單,加入紅棗、山藥、南瓜等還有不同的養生功效哦。煮粥也可滋補,一起來學習一下小米粥的做法吧! 一、小米粥的簡單做法。 原料:小米、冰糖。 做法: 1、小米用水泡半小時,然後坐鍋燒水,水開後下米,這樣米不粘鍋,而且小米容易開花容易熟,並且有助於增加粥的粘稠度。 2、水燒開後,倒入泡過的小米;大火燒開後... 2016年12月10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32 ℃ 次 閱讀全文
高溫警報拉響 夏季防暑小常識 養生導讀:進入六月份,我們迎來了高溫天氣,在這炎熱的夏季,我們的首要任務是預防中暑。防暑不僅要多喝水、搽防曬霜,方方面面都要注意,今天為你整理了夏季防暑小常識,一定要多瞭解防暑知識哦! 高溫警報拉響,夏日要預防中暑 夏季天氣炎熱,溫度計上的指針就像燒開了鍋的水一樣,蹭蹭的往上長著,但是並不是溫度高就意味著一定會中暑。中暑的發生是綜合因素產生的,一般來說分以下兩種情況: 1、高溫... 2016年11月28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06 ℃ 次 閱讀全文
蒜和肉是絕佳搭配 養生之道網導讀:生活中人們常有吃肉時吃大蒜的習慣,有的說,大蒜可以幫助肉食的消化、吸收。還有的“吃肉不吃蒜,營養減一半”的說法,那吃肉時到底要不要放蒜呢? 其實肉加大蒜,是人們公認的科學的食物鴛鴦配。用肉烹製出的各種菜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尤其是紅燒肉、醬牛肉等,更是風味獨特。如果在吃這些美味佳餚的同時,再配上幾瓣大蒜,... 2016年11月15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84 ℃ 次 閱讀全文
冬天必喝的四款滋補湯 養生之道網導讀:冬季是個最佳的進補時節,湯補具有很好的滋補功效,下面養生專家就為大家介紹四款湯補方案,幫你清肺潤肺,增強免疫力,遠離疾病煩惱。 一、胡蘿蔔排骨湯 做法:1 、將胡蘿蔔、排骨、陳皮分別洗淨,排骨斬塊,姜切塊,蒜剝好。 &nbs... 2016年11月14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63 ℃ 次 閱讀全文
冬天長凍瘡怎麼辦 食物巧應對 養生之道網導讀:冬天長凍瘡怎麼辦?除了塗擦凍瘡膏外,一些食物也可以緩解凍瘡的症狀。冬瓜連皮吃、啤酒泡手腳、香蕉皮搓手足等是治療凍瘡的好方法。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冬天長凍瘡怎麼辦。 冬天長凍瘡怎麼辦? 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損害。凍瘡是冬天的常見病,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有兩億人受到凍瘡的困擾,其中主要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冬天長凍瘡怎麼辦呢?巧妙運用一些食物可以趕走凍瘡... 2016年11月14日 冬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24 ℃ 次 閱讀全文
冬季膝蓋冷怎麼辦 10招保護膝關節 養生之道網導讀:冬季,膝關節是最容易受到寒風影響的部位,那麼冬季膝蓋冷怎麼辦呢?不要以為膝蓋冷不是什麼大問題,不及時緩解可能會導致膝關節疼痛、關節炎等病症。到底冬季膝蓋冷怎麼辦?小編教你10招保護膝關節。 冬季膝蓋冷怎麼辦? 冬季,由於氣候寒冷血液循環變慢,肢體末梢和關節缺少肌肉脂肪保護的部位就容易受涼,膝關節就是其中之一,雖然身體不覺得冷,但關節部位手摸上去卻是冷的,有的人在... 2016年11月11日 冬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32 ℃ 次 閱讀全文
彩色食物給你好心情 養生之道網導讀: 你吃水果的時候,是否有注意到食物色彩與心情的關係呢?其實如果你選對了食物的顏色,可大大有利於自身緩解壓力,調節心情呢。 據有關專家介紹,各種色彩的食物對情緒的影響都有所不同,歡喜、憤怒、悲哀和快樂是人們最常見的四種情緒,而不同顏色的食物具有調節和改善心情的作用。 例如紅色菜餚使人... 2016年11月03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53 ℃ 次 閱讀全文
五味調五臟 養生之道網導讀:生活中,我們常說五味是辣、甜、酸、苦、鹹,但從中醫的角度說,五味指苦﹑甘﹑酸﹑辛、鹹五種味道,辣不是味覺。你喜歡哪一種滋味? 中醫有“辛入肺、甜入脾、酸生肝、苦生心、鹹入腎”的說法,是對味與髒合的規律性認識。食物具有合理結構,就能產生辛酸甘苦鹹和散收緩急堅軟的有利反應,人體就... 2016年11月02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59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