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 | 養生知識網


 



夏日養生要防「火」

 夏日養生要防「火」
1.心火:心火分虛實,虛火主要表現有低熱、盜汗、心悸、心煩、失眠、健忘、口乾、舌尖紅,有虛火的人可常喝點蓮子大米粥,或用生地、麥冬等泡茶喝;實火主要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 、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舌尖紅,有實火者可用導赤散或牛黃清胃丸降火。 2.髒火: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舌紅嫩。有髒火者可用紅棗、大米適量煮粥吃,或用沙參、麥冬泡茶喝。 (ad...



安神小零食:柿餅紅棗桂圓蜜餞防失眠

 安神小零食:柿餅紅棗桂圓蜜餞防失眠
銀耳大豆紅棗鵪鶉蛋羹 材料:銀耳15克,大豆100克,紅棗5枚,鵪鶉蛋6個。 製作:銀耳用清水泡發40分鐘後,洗淨,撕成小塊;鵪鶉蛋煮熟後去殼;在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大豆和紅棗用清水洗乾淨後,與銀耳一同放入鍋內,文火燉至爛熟,起鍋前再把鵪鶉蛋加入,稍煮片刻後,根據個人不同的口味,可適當加入少許鹽或白糖調味。 每日一次,可常服食。 柿餅紅棗桂圓蜜餞 材料:柿餅100克,紅棗30克,桂圓肉15克,黨參...



秋天防上火從飲食開始

 秋天防上火從飲食開始
辣椒在中醫裡被稱為“辛味食物”,具有很大的“發散”作用,過多食用,容易“耗氣”,因此,辣的食物吃多了,反而會覺得渾身無力、容易疲倦。“氣虛的人不能多吃辣。”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表示,這類人多表現為體弱、乏力、易出虛汗。 秋天防上火從飲食開始 由於辣椒具有的發散作用,會使這類人大量出汗,虛上加虛。而平時屬於陰虛火旺者,易出現口乾舌燥、咽...



秋季防乾燥 不能光補水

 秋季防乾燥 不能光補水
一、口乾舌燥是秋燥的表現 天氣涼熱不定,有的人總覺得渾身不舒服:口乾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潤。有時候鼻腔有乾燥感,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頻頻乾咳,有時有少量的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乾裂,痛得喝水、吃飯都困難……這些都是秋燥症的表現。 現代醫學認為,秋燥與內分泌失調、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有關。中醫認為,燥是無形之邪,體質陰虛、氣虛的人,容易產生虛熱,熱易...



靜心養氣防「情緒中暑」

 靜心養氣防「情緒中暑」
中醫認為“夏季屬火,易陰虛陽亢,陽亢火氣就大”。正常的火是生命動力的來源,當人體受到內火(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或外火(風暑濕熱等環境變化)侵襲時,就會導致生理機能失調。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高溫天氣會影響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從而給人們的心理和情緒帶來負面影響。據測算,在正常的人群中,約有16%的人會在夏季出現“情緒中暑”。 “情緒中暑”對夏季養生危...



秋季要防哪些病

 秋季要防哪些病
立秋之後,秋風秋雨漸多,天氣由熱轉涼。由於晝夜之間溫差增大,也是人們發病較多的時節。常見的有支氣管炎、哮喘病復發,腸胃疾患增多、“熱傷風”等。因此,人們在秋季一定要注意保健,做到防病於未然。 慢性支氣管炎 秋季,是慢性支氣管炎高發期,其中有舊疾復發者,也有因著涼的新患者。此類病少則一二周,多則經月不愈。有舊疾者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最好戒...



盤點每月必吃的防衰老食物

 盤點每月必吃的防衰老食物
西紅柿 防癌、給你好食慾、精力旺盛、美白。 (1)不宜和黃瓜同時食用 (2)服用肝素、雙香豆素等抗凝血藥物時不宜食用 (3)空腹時不宜食用 (4)不宜食用未成熟的番茄 (5)不宜長久加熱烹製後食用 (6)服用新斯的明或加蘭他敏時禁忌食用 西紅柿中含大量維生素c,每100克西紅柿中含有20-30毫克維生素c。維生素c有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治壞血病、抵抗感染等作用。而黃瓜中含有多量維生素c分解酶,將它們同時吃可使西紅...



冬季防手足皸裂五「要訣」

 冬季防手足皸裂五「要訣」
冬季氣候寒冷乾燥 ,手足的皮脂腺分泌很少 ,分泌油脂就更少了。如手暴露在外,水分又易散發 ,皮膚就會失去彈性而變得粗糙 ,時間一長 ,就發生皸裂。 北方的冬季,天氣寒冷乾燥,手足裂口患者驟增。手足裂口作為冬、春季氣候乾燥季節易得的一種“常見病”,是如何產生的呢?日常生活中應如何護理呢? 手足裂口在醫學上稱為手足皸裂,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遺傳、自身體質等都是其產生的重要因素...



大暑應「靜心」養生防「情緒中暑」

 大暑應「靜心」養生防「情緒中暑」
     炎炎夏日給忙碌的現代人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不適的困擾,情緒的困擾也日益明顯。“夏季情感障礙症”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心理學家稱之為“情緒中暑”。      中醫有“天人相應”的養生學說,即人體的精神心理、心態情緒會隨著自然和季節氣候的變化而發生微妙的變化,氣候變化會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緒的變化。大暑時節高溫酷熱...



專家解讀小暑時節如何防中暑

 專家解讀小暑時節如何防中暑
    明天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暑”。有關專家表示,小暑到來,標誌極端炎熱天氣開始,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此時節,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陽曆的7月7日或8日,太陽達到黃經105度時為小暑。盛夏時節,天氣炎熱,易發生中暑。為了預防 中暑,營養科專家李艷玲提示公眾說,小暑時節,中午前後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白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