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 養生知識網


 



刮痧的歷史及發展

 刮痧的歷史及發展
   刮痧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確切的發明年代及發明人,難以考證。刮痧是砭石療法或刺絡療法的一種,長期以來流傳於民間,薪火相傳,沿用不廢。     相傳在遠古時期,人類在發明火的時候,在用火取暖時發現火在烤到身體的某些部位時,會很舒服。後來人類又發現當石頭被烘烤熱了刺激身體時,可以治療風濕、腫毒(以前的人類都居住在原始的山洞中,很容易患風濕、腫...



洩瀉的刮痧療法

 洩瀉的刮痧療法
    洩瀉以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特徵。洩瀉是一種常見的胃腸病症,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兩季較多見。     洩瀉以大便清稀為臨床特徵,或大便次數增多,糞質清稀;或便次不多,但糞質清稀,甚至如水狀;或大便清薄,完谷不化,便中無膿血。洩瀉之量或多或少,洩瀉之勢或緩或急。常兼有脘腹不適,腹脹腹痛腸鳴,食少納呆,小便不利等症狀...



足跟痛的刮痧療法

 足跟痛的刮痧療法
    足跟痛多發於中、老年人,輕者走路、久站才出現疼痛;重者足跟腫脹,不能站立或行走,平臥時亦有持續酸脹或針刺、灼熱樣疼痛,疼痛甚至涉及小腿後側。     足跟痛臨床表現為早晨起床後站立時疼痛較重,行走片刻後疼痛減輕,但行走過久後疼痛加重。局部檢查無紅腫,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結節壓痛或可觸及骨性隆起。X線攝片示足跟底部有骨質增生。     一、刮...



如何提高刮痧的療效

 如何提高刮痧的療效
如何提高刮痧的療效? 1、要用專用的刮痧板和刮痧乳、刮痧油。因為專用刮痧板的形狀是根據人體的解剖形態設計的,適合人體經絡穴位和全息穴區的刮拭,達到應有的刺激強度。刮痧乳的潤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於皮膚的中藥成分,可以保護皮膚,預防感染,提高療效。 2、正確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補瀉手法。體質強弱不同,病情輕重不同,發病時間長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區別。 3、選取刮拭部位要正確,哪疼刮哪是...



淑女駐顏 也能刮痧排毒

 淑女駐顏 也能刮痧排毒
 民間,通常遇感冒或者中暑,愛用錢幣沾上麻油或用湯勺沾酒、水往皮膚上來回刮。這種效果還挺好。借鑒了這一原理,研製出用水牛角製成的“刮痧寶玉”(刮板)代替了銅錢瓷勺,外加活血劑替代油、酒之類,並遵循經穴的中醫原理。刮痧的美容原理是:利用具有“涼血”作用的“刮痧寶玉”刺激經絡穴位,促進氣血運行,增加細胞的營養和氧的供給,使細胞活化,從而達到延緩衰...



刮痧療法——治中暑

 刮痧療法——治中暑
刮痧療法雖是流傳已久的民間方法,但實際上它卻蘊含著中醫經絡理論。中醫認為五臟之系皆附於背(即後背正中線及中線兩側),凡邪氣上行則逆,下則順。通過向下刮痧,使邪氣下降,經絡中的氣機得到通暢而正常運行,所以痧症得以痊癒。 在進行刮痧之前,先用熱水一碗,加入香油兩匙,取光滑的羹匙、銅幣或銅錢一個,蘸油水,從病人的背心開始,輕輕地向下順刮(切忌倒刮),並逐漸著力。如果是羹匙干了,可以再蘸...



小兒高熱的刮痧療法

 小兒高熱的刮痧療法
    小兒高熱是指小兒體溫超過38.5℃,四季均可發病。低熱指腋溫為37.5℃~38℃,中度熱為38.1~39℃,高熱為39.1~40℃,超高熱則為41℃以上。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     一、刮痧治療     (一)症狀     小兒體溫超過38.5℃,怕冷,發熱,週身不適,食慾不振,咳嗽,鼻塞流涕,打噴嚏等,嚴重的體溫可達40℃以上,患兒煩躁不安或嗜睡,鼻咽部...



面部刮痧的美容原理及步驟

 面部刮痧的美容原理及步驟
 面部刮痧是源於中國傳統養生原理的駐顏方法。利用專用的面部刮痧板,沿面部特定的經絡穴位,配合不同的植物精油和滲透性強的精華膏,利用一定的手法刺激肌膚而使其血脈通暢,達到行氣活血、疏通毛孔紋理、排出痧氣等功效,長期堅持會對面部經常出現的暗瘡、色斑、皺紋、黑眼圈等皮膚問題有改善。 通過特製的面部刮痧板如水牛角、冰玉石等材料操作,這些材質共同的特點都是具有涼血解毒作用。 美容師...



中醫刮痧美容並非人人適宜

 中醫刮痧美容並非人人適宜
刮痧,這原本是醫療方面的方法,卻可將中西式美容合二為一。在皮膚紋理美容的同時進行穴位刮痧,從而達到美容的效果,這是其它美容方法所不能及的。 刮痧排毒、刮痧減肥……如今不少美容院靠刮痧做起了美容生意。然而中醫專家提醒,刮痧要有醫師資格證的人才能操作,否則易對人造成傷害;而且刮痧雖好,但並非人人適用。 “刮痧可以促進皮膚柔潤光澤……有助於減肥”,...



刮痧手法與禁忌

 刮痧手法與禁忌
1.病人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並用溫水洗淨局部。 2.用邊緣光滑的湯匙(或調羹、銅幣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複地刮。 3.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或每次都由內向外,不得來回刮動。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直到皮膚出現深紅色斑條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頸部兩側。根據病情需要,有時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