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雖有便意,而排便困難的一種病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病因病機
1. 腸胃積熱
素體熱盛,過食辛辣厚味,熱病之後,餘熱留戀→腸胃燥熱→津液耗傷→大腸失潤而乾澀→便秘。
2. 氣機郁滯
性格孤僻(易怒好惱,久坐少動)→氣機郁滯→大腸傳導失職→便秘。
3. 氣...
中醫望牙辨疾病
窺一“斑”,知全“豹”。這在中醫理論中多有體現,比如看指甲、面色、唇色等都能幫助辨病,而除了這些比較常見的方法,觀察牙齒及牙齦情況,也有類似的作用。
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齒乃骨之餘。齒與齦和腎﹑胃及大腸都密切相關,因此觀察齒和齦可以初步測知腎和腸胃的病變。中醫學裡的溫病學派就對辨驗齒齦十分重視。
牙齒稀疏或齒根外露,可能腎氣虧 牙齒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因...
中醫解說 解除鬱悶的催化劑
養生之道網導讀:在中醫中也會有解除心理鬱悶的方法,快樂是解除鬱悶心情的催化劑,那麼你想知道當你鬱悶了怎麼辦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醫是如何解說的吧!
心情鬱悶,按摩心包經穴位
心包經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簡稱,它是十二經脈之一。
該經起於胸中,出來歸屬於心包,貫穿橫膈,聯絡上、中、下三焦。
其分支從胸中出肋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向上至腋窩下。
沿上臂內側,走手太陰肺經和手少陰心經之間...
傳統中醫 驅走雀斑小偏方
雀斑是一種發生在面部的皮膚損害,呈斑點狀,或芝麻狀褐色或淺褐色的小斑點。雀斑具有一定的體質質,具有這種體質的人在外界的一些因素的作用下(如日曬、皮膚乾燥等),便會發生雀斑。
1、針尖至米粒大的褐色小斑點,因其形狀、顏色如雀卵,故名雀斑。
2、雀斑好發於顏面,頸部、手臂等日曬部位,面部多散佈在兩頰及鼻樑。
3、雀斑數量多少不定,各個之間互不融合。
4、一般幼年時就有,女性多於男...
中醫推拿幫你趕走痛經
在經前後出現小腹疼痛,伴有腰痛、腹脹、乳房脹痛等症狀,這就是女性的常見病———痛經,許多未婚女性為此十分煩惱,中醫推拿治療痛經,操作簡便,收效快,不妨一試。
在此介紹對痛經非常有效果的幾個穴位,分別是:
腎俞:在後腰,與肚臍相平,脊椎旁邊1.5寸,左右各一穴;阿是穴:兩側腰部最痛的部位;氣海:肚臍正下方1.5寸;關元:肚臍正下方3寸處;三陰交: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
小兒咳嗽中醫外治
小兒咳嗽很常見,現介紹幾種小兒咳嗽的外治妙法:
一、敷足
1.石膏6克,枳實10克,瓜蔞12克,明礬、冰片各3克。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混合均勻,加凡士林調為糊狀,外敷患兒雙足心湧泉穴,每日一換,連敷5~7天。此法可清熱宣肺,化痰止咳。
2.吳茱萸10克,法半夏6克,研成細末,加醋適量調為糊狀,外敷雙足心湧泉穴,並用棉布包好,24小時一換,連敷3~5次,伴喉間痰鳴者,可加風化硝10克,其傚尤佳。...
中醫如何治療慢性腎炎
慢性腎炎主要表現為長期水腫,血壓較高,合併貧血,尿中有蛋白、管型等。中醫辨證論治主要分以下幾型:
1水濕浸漬型:水腫明顯,面色蒼白,神倦,怕冷,腰酸伴胸悶、腹脹,小便不利,脈沉弦,苔薄舌胖等。有大量蛋白尿,血漿蛋白低。膽固醇升高,符合慢性腎炎腎病型。治療應宣肺健脾行水。採用下列藥物:麻黃9克,桑白皮30克,白朮15克,防風15克,防己15克,陳皮12克,雲苓皮30...
中醫「風病」知多少
“風病”是中醫學特有的病名。囊括了現代醫學中多種疾病。如腦血管意外,中醫學稱之為中風;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遊走不定的關節疼痛,中醫學稱之為風痺;由高熱引起的驚厥、抽搐,中醫學稱之為驚風等等。
中醫學“風病”由來
詞典對“風”有如下解釋:“風是自然界一種無形的流動的氣體。”正是依據了風的特徵--無形、流動,中醫學通過長期的詳盡觀察...
簡說中醫養生之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安居樂業,衣食無憂,越來越重視身體的健康,重視尋找益壽延年等養生之道。世界各民族,因其地理環境、經濟基礎、社會制度、生活習俗不同,其養生之道也不相同。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淵流長,千百年來在養生方面有許多寶貴的經驗,本文就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中醫養生之道。
什麼是養生?什麼是中醫養生之道?
養生,就是保養生命。養生之道就是保養生命的道理與方法。
中醫養生學...
中醫治療慢性口腔潰瘍
慢性復發性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病程長,反覆發作,對患者身心危害較大。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反覆出現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淺表性潰瘍,局部灼熱疼痛。
口腔潰瘍屬於中醫“口瘡”、“口糜”範疇。口瘡雖生於口,但與內臟有密切關係。中醫學認為,脾開竅於口,心開竅於舌,腎脈連咽系舌本,兩頰與齒齦屬胃與大腸,任脈、督脈均上絡口腔唇舌,表明口瘡的發生與五臟關係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