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積是疳證和積滯的總稱,積滯與疳證是一病證的兩種不同病理階段,積滯輕,疳證重。積滯是小兒傷於乳食,損傷脾胃而致脾胃運化失司,積聚留滯於中焦,積而不消,氣滯不行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疾患。疳證是指小兒脾胃虛損,運化失職,吸收功能長期障礙,臟腑失養,津液乾涸,形體羸瘦,飲食不為肌膚,影響生長發育,病程較長的一種慢性疾患。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中醫教您如何調情志
情志,即指喜、怒、憂、思、悲、驚、恐等人的七種情緒。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兩重性,既能有利於人,也能有害於人。同樣,人的情緒、情感的變化,亦有利有弊。生活中,誰都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但是我們應當善於控制和調節它,能夠及時地加以消釋和排除,從而使我們免受或少受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危害。
(1)以情制情法。
又叫情志制約法,創自於《黃帝內經》。如《內經素問·陰陽應像大論》指...
中醫對慢性支氣管炎的認識
包括全面的中醫對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病機認識,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慢性支氣管炎,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療效標準、分型治療、專方治療、老中醫經驗等,中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用藥規律等。 慢性支氣管炎(以下簡稱慢支),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變化。老年人中發病率甚高,約占老年人總數的10%~15%。本病主要與大氣污染、吸煙、感染、過敏及氣候變化等有關,...
中醫七式氣血通暢
按摩是中醫養生方法中常用的一種,通過對經脈的刺激,可以促進身體氣血的運行,對於緩解上班族們由於每日久坐而造成的氣血不暢從而引發的各種疾病很有好處。
按摩頭部經脈可讓氣血暢通
人體頭面頸項處穴位最多,共有76穴,佔全身361穴的21%。頭藏腦髓,髓為腎精所化,為腎所主。腦是神經中樞,是管理全身運動、感覺、語言和內臟活動的最高司令部。面部內應臟腑,為經脈之所會,氣化之所通。
人體十...
中醫養生術:甩手治失眠 下蹲可強腎
養生導讀:中醫理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玄妙的養生之術。今天,養生之道網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不花錢的中醫養生妙招。
抖身治慢性病
抖一抖軀體,在氣功中叫做“斗翎”,即倣傚倦鳥棲枝,振羽翼、渾身顫動,用以去疾解乏。堅持“斗翎”練習,可改善血液循環,使心腦獲得充足的血氧,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
...
中醫養肝護肝原則
保養中醫的肝系統,有如馴養過動兒
照顧中醫的肝,像是教養麻煩的過動兒,不能給予太多養分造成負擔,需要依照它好動的個性給予舒展宣洩的空間,又要適時安撫、馴化它,避免過於亢奮傷了身體。
一、飲食上少刺激性、多養腎食物
▼平時:
對肝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去‘激怒’它。例如油炸、燒烤等,咖啡跟茶也太燥,容易上火。而中醫認為乙癸同源,乙即是肝,癸是腎...
中醫提出養生要講「度」
導讀:不管是什麼都好,凡事都有個度,只有掌控了這個度,才能把生活過的稱心如意。在中醫養生裡面也存在很多這樣的事例,如:人參是補藥,可也不是吃越多越好。下面舉中醫裡面經典的七個例子來說明,度,這個概念的重要性。
1、縱慾與禁慾:
歷代帝王多不長壽,與其恣情縱慾有關。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恣其...
中醫分享睡眠養生
睡覺是人生大事,擁有良好的睡眠可以令你精力充沛。但是怎樣的睡眠方式才是最好的?睡覺的朝向有講究嗎?下面將為你詳細介紹睡眠的養生保健常識。
中醫提倡“未病先防”與“上工治未病”,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主張“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所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強調提高正氣與抗病能力為主的養生觀點。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通過調節日常生...
中醫針灸減肥 也需看體質
在眾多減肥方法中,針灸減肥以痛苦小、無副作用、無需節食等優點成為眾多愛美人士的首選方法。那麼,是不是所有肥胖者都適合針灸減肥呢?
肥胖一般分為病理性肥胖與生理性肥胖兩種,病理性肥胖患者可通過針灸治療,改善病症達到減肥的目的,而對於生理性肥胖者,針灸減肥法基本無效。
針灸減肥效果最好的是成年後肥胖者,最合適的年齡是在20-40歲之間。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通過經絡調節,針刺點穴,對腹部...
中醫詳解貧血症狀
養生之道網導讀:大多數女性都會有貧血症狀,貧血引發的危害是很大的,那麼貧血怎麼辦呢?貧血怎麼補?貧血的人吃什麼好?接下來小編為你解答,告訴大家中醫是如何看待貧血的,並推薦一些貧血食療法。
中醫詳解貧血症狀
中醫學中沒有貧血
貧血的名稱,但從患者臨床所呈現的證候,如面色蒼白、身倦無力、心悸、氣短、眩暈、精神不振、脈見細象等,則相似於“血虛”、“陰虛”諸疾。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