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天灸」全揭秘 | 養生知識網


 

A-A+

三伏天 「天灸」全揭秘

2019年09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1 ℃ 次

醫家說:所謂“三伏天”,既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09年的三伏天,是從7月14日開始的,每10天為一伏,到8月13日為末伏。

近段時間,城內各大媒體有相關報道市民追“天灸”。同時,有報道發出質疑的聲音“三伏”天未到為何推“天灸”?並且從參與“天灸”的市民中反映出來的是各大醫院對09年“天灸”的不同解釋及收費標準不一的疑惑。

據報道稱:今年只有個別醫院仍堅持按傳統定在7月14日“開灸”。大多數醫院都在今天搶先推出“前伏灸”或稱“伏前灸”。

疑惑一:09年的“三伏天”是指哪三天?

解答: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

2009年7月14日入伏(初伏),7月24日中伏,8月13日末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第一天,2009年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若在8月13日,這一天就是末伏第一天。而中伏究竟是10天還是20天,取決於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的早晚和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的早晚。一般三伏天大多是30天,偶然才是40天。

疑惑二:09年的“天灸”為何選擇在7月4日開始?

解答:

醫院在09年的7月4日搶先推出“前伏灸”或稱“伏前灸”。某中醫院甚至將這一天定為“初伏天”,而把真正的“初伏天”(7月14日)改為“中伏天”。對此,各有各的說法。

說法一:有醫院的專家對這種篡改“祖宗曆法”的做法表示不贊成。中醫認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機體陽氣最充沛最旺盛的日子。此時通過選用特定穴位連續三次用一些辛溫、溫陽、逐痰、祛寒的中藥膏劑進行穴位貼敷效果比較好。按照這種理論,三伏天的時間是不能隨便變的。

說法二:部分醫院的專家稱:雖然“三伏天”不能隨便篡改,但今年的天氣熱得早,早些“開灸”也有一定依據。也有醫生稱是“被逼提前”:“別人先做我們不做,消費者就被搶走了。要知道,無論是中醫院還是西醫院,都很難有一個收費項目能賺得這麼快這麼乾脆!”

結論:說到底,搶先“天灸”是為了搶奪消費群,達到盈利的最終目的。可見,錢是人人覺得可愛之物。市場就這麼大,蛋糕也只有這麼多,你搞個“噱頭”誘拐消費者,先已被你佔了天時、地理,再加上人和,這錢源哪能不滾滾而來呀!

疑惑三:為何各醫院的“天灸”收費標準不一?

背景說明:天灸療法最早文字記載見於南北朝,即公元420-589年間,它是不用火,不用艾,系用幾種中草藥研成粉末貼於穴位上,而達到灸治效果的一種方法。明代李時珍於公元1518-1593年編《本草綱目》也介紹了天灸療法可以截瘧。

標籤:【揭秘】【全】、【天灸】、【三伏天】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