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雞 原料介紹 公雞系紅瑪瑙琢成。有“吉(雞)利”“紅火”之意。雞冠挺豎,雞眼炯炯,雞胸挺起,雙翼緊夾,尾羽高聳,雙腳緊收而穩立。 相關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公雞肉性屬陽,善補虛弱,適合於男性青、壯年身體虛弱者服用; 2. 但是動脈硬化、冠心病和高血脂患者忌飲雞湯;感冒伴有頭痛、乏力、發熱的人忌食雞肉,雞湯。 食療作用 性味:甘、溫熱、無毒。... 2013年02月19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9 ℃ 次 閱讀全文
鴿 肉 原料介紹 鴿子亦稱家鴿、鵓鴿、鴿子的祖先是野生原鴿,是鳥綱,鳩鴿科,鴿屬。早在幾萬年以前,野鴿成群結隊地飛翔,在海岸險巖和巖洞峭壁築巢、棲息、繁衍後代。 由於鴿子具有本能的愛巢欲,歸巢性強,同時又有野外覓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類所認識,於是人們就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把鴿子作為家禽飼養。古話說“一鴿勝九雞”,鴿子的營養價值極高,既是名貴的美味佳餚,又是高級滋補佳品。 &nbs... 2013年02月19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8 ℃ 次 閱讀全文
干蒸鹿胎 原料:鹿胎1具,淡菜100克,生薑、蔥、鹽各適量。 做法:鹿胎與胎盤洗淨,放盆內,加淡菜、蔥、姜、鹽,隔水悶蒸,使蒸於鍋蓋之水汽倒注於鹿胎盆內,3 -.4小時後,蒸至鹿胎熟,湯汁滿。晨起空腹服食。 功能:大補腎元,填精養血,扶益虛損。適用於諸虛百損之症。忌食蘿蔔。 標籤:【鹿胎】、【干蒸】 2013年02月19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9 ℃ 次 閱讀全文
復元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淮山藥50克,肉蓯蓉20克,菟絲子10克 ,核桃仁2個,瘦羊肉500克 ,羊脊骨1具,粳米100克,蔥白3根,生薑,花椒,料酒,胡椒粉,八角食鹽各適量。 【製作】 1. 將羊脊骨剁成數節,用清水洗淨;羊肉洗淨後,汆去血水, 再洗淨,切成5厘米厚的條塊;將淮山藥、肉蓯蓉... 2013年02月18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6 ℃ 次 閱讀全文
附片蒸羊肉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羊肉1000克,制附片30克,蔥姜,料酒,肉清湯,食鹽,熟豬油 ,味精 ,胡椒粉各適量 【製作】 1.將羊肉刮洗乾淨,整塊隨冷水下鍋煮熟,切成肉塊。 2.取大碗1只,放入羊肉(皮朝上)、附片、料酒、熟豬油、蔥節、 薑片、肉清湯、食鹽,然後隔水蒸3小時。 【用法】食用時,撒上蔥花、... 2013年02月18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3 ℃ 次 閱讀全文
鵝 原料介紹 鵝是鳥綱雁形目鴨科動物的一種。食草動物,鵝肉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營養健康食品。 鵝肉含蛋白質,鈣,磷,熱量,鉀、鈉等十多種微量元素。鵝肉含有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其組成接近人體所需氨基酸的比例,從生物學價值上來看,鵝肉是全價蛋白質,優質蛋白質。鵝肉中的脂肪含量較低,僅比雞肉高一點,比其他肉要低得多。 鵝肉不僅脂肪含量低,而且品質好,不飽和脂肪酸... 2013年02月18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8 ℃ 次 閱讀全文
不能與海鮮同食的食品 海鮮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深受人們的喜愛。然而,在享用海鮮的美味之時,小編特別提醒你,海鮮的蛋白質很高,但也很容易變質,此外海鮮體內的細菌也很多,在食用時一定要記住以下吃海鮮8的大禁忌。 1.海鮮煮不熟含有細菌 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 一般來說,在沸水中... 2013年02月18日 飲食禁忌 暫無評論 閱讀 53 ℃ 次 閱讀全文
鵝 血 原料介紹 鵝血,別名家雁血,性平味鹹,具有開噎解毒的功效。《本草求原》:“蒼鵝血治噎膈反胃,白鵝血能吐胸腹諸血蟲積。”,現代研究證明,鵝血能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的形成,使癌細胞數量減少,發生溶解,病灶減小。鵝血中的抗癌因子不被人體消化道中的酸、鹼、酶所破壞,其實是鵝血中一種低分子物質,具有較強的抗癌作用。國內有用鵝血乾燥後製成鵝血片劑,治療食管癌、胃癌、肺癌、淋巴瘤、... 2013年02月17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78 ℃ 次 閱讀全文
杜仲豬腰 【來源】民間驗方 【原料】杜仲15克、豬腰4個 。 【製作】 1.將生杜仲切成長 3.3厘米、寬1.6厘米的段片。 2. 用竹片將豬腰破開,呈錢包形。然後把切好的杜仲片,裝 入豬腰內,外用用濕草紙將豬腰包裹數層。 3. 將... 2013年02月17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67 ℃ 次 閱讀全文
冬蟲夏草鴨 【來源】《本草綱目拾遺》 【原料】雄鴨1只,5~10枚蔥姜,食鹽各適量 【製作】雄鴨去毛及內臟,洗淨後,放在砂鍋或鋁鍋內;再放入冬蟲夏草 和食鹽、姜、蔥等調料,加水,以小火煨燉,熟爛即可(或將冬 蟲夏草放入鴨腹內,置瓦鍋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服 食)。 &n... 2013年02月17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2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