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越抓越癢 防治的N辦法 天氣一天天乾燥起來,很多人發現自己皮膚也變得日益緊繃、發乾,瘙癢難忍,總忍不住想用手去抓。一到晚上,瘙癢部就似螞蟻在爬,無法忍受,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甚至抓出血印子。如何才能擺脫瘙癢的煩惱呢? 秋冬皮膚瘙癢的原因 秋冬皮膚瘙癢是乾燥惹的“禍” 因氣溫降低,人體為了保證散熱的減少,皮膚的毛細血管床部分關閉,皮膚的血流量減少,汗液、皮脂的分泌也隨之... 2022年03月2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 ℃ 次 閱讀全文
立秋後這幾種疾病要提防 立秋後,天氣逐漸涼爽,各類“秋季病”開始“騷擾”市民。經過長期高溫的襲擊,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再加上季節交替之時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差者難以適應而容易感冒發燒。此時應注意,夜裡不要受涼,盡量少用空調和電扇,注意冷暖變化,以防疾病“秋後算賬”。 孩子——感冒發燒 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孩子往往會出現發燒症狀,有時還會出... 2020年12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7 ℃ 次 閱讀全文
立秋後要小心提防這幾種疾病 立秋以來,天氣逐漸涼爽,各類“秋季病”開始“騷擾”市民。經過長期高溫的襲擊,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再加上季節交替之時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差者難以適應而容易感冒發燒。此時應注意,夜裡不要受涼,盡量少用空調和電扇,注意冷暖變化,以防疾病“秋後算賬”。 孩子——感冒發燒 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孩子往往會出現發燒症狀,有時還會... 2020年01月3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閱讀全文
提醒 大暑飲食以「健脾清熱」為宜 養生之道網導讀:提醒 大暑飲食以“健脾清熱”為宜,剛剛出梅,就進入盛夏高溫天氣。針對一些“冬吃蘿蔔夏吃姜”、“夏練三伏”等說法,專家強調,夏天吃姜還需把握好數量和尺度,“夏練三伏”也不可盲目貪涼。 在炎炎夏日裡到底該如何調養好身體,避免養生誤區,專家提醒,需在飲食和鍛煉等諸多方面多加注意。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但對於夏... 2016年07月22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8 ℃ 次 閱讀全文
出梅即迎大暑飲食以「健脾清熱」為宜 養生之道網導讀:出梅即迎大暑飲食以“健脾清熱”為宜,剛剛出梅,就進入盛夏高溫天氣。針對一些“冬吃蘿蔔夏吃姜”、“夏練三伏”等說法,專家強調,夏天吃姜還需把握好數量和尺度,“夏練三伏”也不可盲目貪涼。 在炎炎夏日裡到底該如何調養好身體,避免養生誤區,專家提醒,需在飲食和鍛煉等諸多方面多加注意。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但對... 2016年07月12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63 ℃ 次 閱讀全文
濕氣當道,夏季廣州養生仍為祛濕 5月5日立夏了,標誌著夏季開始。本來“春生夏長”,夏季陽氣進一步上升,人感覺會更舒服,比冷天更喜歡活動、胃口更佳,但廣州的氣候仍以“濕”字當道,構成廣州夏季濕熱的特點,直接影響人的胃口、精神狀態。 省中醫院消化科主任陳延介紹,這段時間,不少患者出現精神不振、睏倦疲乏問題。就腸胃疾病來看,夏季消化不良、胃口不佳、腹脹拉肚子、急性胃腸炎問題多了。老廣夏季的養生主... 2014年10月13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5 ℃ 次 閱讀全文
當心「秋燥」傷人 秋季乾旱少雨,燥邪當令。秋季又是夏去冬來的轉換時期,人的抗病能力有所下降,由此秋燥之邪就易乘虛侵入,引起許多疾病,所謂“秋後算賬”,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秋天發病特點在於“秋燥傷肺”,意思是指秋季好發肺系疾病,呼吸道病最多見。早秋之時,從立秋至秋分,夏日暑熱尾氣未消,濕邪燥邪合併傷人,稱為溫燥,極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慢性復發等,此外還有其它... 2012年10月06日 秋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1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