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的症狀 養生之道網導讀:脾虛的症狀,脾虛,為中醫名詞術語。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虛有哪些症狀?下面一起來看看脾虛的症狀。 中醫認為,脾在五行中屬土,土的地位非常重要,而脾在人體中也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因此,又被稱之為“後天之本”,脾病可波及其他各髒,脾氣虛則五臟之氣皆虛。所以我們所患的很多病症都有可能... 2022年01月3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 ℃ 次 閱讀全文
肝郁脾虛的症狀 養生之道網導讀:肝郁脾虛的症狀,現代人有很多都是處於亞健康的狀態,其中的一種就是肝郁脾虛型亞健康。肝郁脾虛有哪些症狀?下面一起來看看肝郁脾虛的症狀。 肝郁脾虛的症狀 肝郁脾虛,是指肝失疏洩,脾失健運而表現以胸脅脹痛、腹脹、便溏等為主症的證候,又稱肝脾不和證。肝主疏洩,肝氣鬱結則疏洩不利,脾氣亦因之運化失職,出現以消化功能減弱為主的證候,如食少納呆,脘腹脹悶,四肢倦怠,腸鳴失氣... 2021年03月0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0 ℃ 次 閱讀全文
脾虛怎麼調理 養生之道網導讀:脾虛怎麼調理?脾虛,為中醫名詞術語。脾虛多數都是因為飲食失調、過度勞累、久病導致的。脾虛怎麼調理?下面一起來看看脾虛的調理方法。 人體出生後,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其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 2020年12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01 ℃ 次 閱讀全文
脾虛的五大症狀 養生之道網導讀:脾虛是中醫的一個術語,脾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有消化飲食,把飲食的精華運輸全身的功效,如果脾虛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那麼脾虛都有哪些症狀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脾虛的五大症狀。 症狀一:早起不適 清晨起床,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 2019年09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9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藥膳有效治療脾虛 養生導讀:脾虛的人往往會出現腹瀉、面黃、消瘦等症狀。如果你食少便溏,可能是脾氣虛引起的,應該喝點參苓粥;如果你腰膝冷痛,面浮肢腫,也可能是脾陽虛引起的,可以燉點附片狗肉湯喝,脾虛者如果吃得合適,對病情的改善有很大幫助。那麼,脾虛吃什麼好呢?下面一起看看有效治療脾虛的7款藥膳吧。 1、脾不統血 【表現】 便血,尿血,肌衄,齒衄,或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常伴見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氣懶... 2019年03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1 ℃ 次 閱讀全文
脾虛的症狀與調理方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脾虛的症狀與調理方法。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那麼脾虛的症狀有哪些?該如何調理脾虛呢?脾虛的症狀與調理方法,一起來看看。 脾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 2018年10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6 ℃ 次 閱讀全文
脾虛的症狀有哪些 養生導讀:脾虛的症狀有哪些?脾虛,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脾虛的症狀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瞭解下脾虛的症狀。 脾虛的類型 1、脾氣虛 多因飲食不節,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 2、脾陽虛 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氣下陷 中... 2018年09月1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7 ℃ 次 閱讀全文
治療脾虛都有哪些經典的食療方? 養生之道網導讀:健康的飲食習慣才能為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保駕護航,正確的飲食觀念也為我們增添了健康的元素。在日常生活中能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是擁有健康身體的關鍵。治療脾虛都有哪些經典的食療方? 脾虛吃什麼好? 前言:所謂“脾虛”即指面色萎黃無華,體倦乏力,形體偏瘦,厭食或拒食,或稍微多食大便中即有不消化殘渣,大便多不成形,易出汗,平時易反覆感冒。那麼脾虛吃什麼好? 什麼是脾... 2015年06月28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63 ℃ 次 閱讀全文
脾虛者瓜果要少吃 在黃梅天裡,天氣濕氣較重,容易使人出現食慾減退、睏倦乏力等不適症狀,特別是脾虛的人,消化系統症狀會加重,如厭食、氣虛、四肢沉重等。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一旦受到濕邪困擾,即可使脾虛者體內濕熱加重,導致胃脘不舒,造成消化吸收障礙。而西瓜、香瓜、梨、黃瓜這些瓜果可以駐濕,因此在梅雨季節,脾虛者要特別注意健脾化濕,少吃這些瓜果,以免造成體內濕氣淤積,加重不適症狀。 此外,兒童的自制... 2013年11月06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8 ℃ 次 閱讀全文
脾虛咳嗽者 謹慎吃梨 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陳秀華副教授說,因脾虛濕重而腹瀉的人和肺寒咳嗽且痰粘的人應該少吃養陰留濕的水果,否則會導致症狀加劇。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秋季吃梨可生津、潤燥、清熱、化痰、解酒,用於熱病傷陰或陰虛所致的乾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應用於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症。但是,由於雪梨滋陰,陽虛質、痰濕質應少吃,脾虛以及寒嗽者則應該完全忌口,但健脾利濕的苡仁、白扁豆以及化痰的苦... 2013年07月14日 秋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77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