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不足 | 養生知識網

 



夏季養生 遵循三字經

 夏季養生 遵循三字經
夏季溫熱,人體陽氣活動旺盛,陰津易隨汗液外洩而耗傷,人們比較注意養護陰津,往往忽視了養護陽氣。夏熱使人體腠理開洩,加之乘涼飲冷,每易損傷陽氣。如何能做到夏季養陽呢? 調精神 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陽的目的。 巧運動 宜通過有益的文體活動來活動筋骨,調暢氣血,養護陽氣。運動要循序漸進,嚴格控...



補陽不等於壯陽 進補別亂壯陽

 補陽不等於壯陽 進補別亂壯陽
冬季是進補的好季節,記者日前從廣州多家酒樓瞭解到,傳統中醫認為具有壯陽功效的狗肉等食物受到顧客的青睞,入冬以來銷量大增。中華醫學會中醫學會專家蒙毅提醒,壯陽食物不可亂吃,迷信壯陽食物提高性能力是不可取的。 補陽不等於壯陽 男性瘦弱體虛,往往被認為陽氣不足,所以不少男性為彌補身體虛弱而食用狗肉等民間認為可以壯陽的東西。蒙毅提醒,男人體虛不一定需要壯陽,大多數陽氣不足者只需補陽...



易咳嗽者別喝奶製品

 易咳嗽者別喝奶製品
時下正是是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季節,治療不當可發展為慢性肺氣腫,肺的彈性喪失,氣體不能充分由肺內呼出。 時下正是是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季節,治療不當可發展為慢性肺氣腫,肺的彈性喪失,氣體不能充分由肺內呼出。肺氣腫常難以治癒,久之可轉變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有支氣管炎的患者需要在秋冬季注意飲食的營養補充,從中得到調理和治療。 1.忌煙,香煙不僅是吸煙者自身慢性支氣管炎的重要原因,煙霧...



冬季養生之養藏之道

 冬季養生之養藏之道
 《素問.四氣調神論篇》記載:“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憂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祛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令陽氣潛藏於內,陰精固守充盛,是“養精蓄銳”的大好時機,冬季的養生之道又稱為“養藏之道”。 一、多曬太陽氣候嚴寒的冬季,陽光對人體健康顯得特別重要...



「五行人」如何度初夏

 「五行人」如何度初夏
五行人 以五行理念將人的體質分成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人,是中醫的傳統理論。池曉玲指出,各種體質的人對季節的耐受性不同,因此調養前應找準自己屬於哪種體質。絕對典型的五行人比較少,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原理,大多數人可能兼具兩個臨近的五行體質特點。 木形人 疏肝健脾 和調陰陽 體質特點 膚色蒼色,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



秋分養生先養肺 從4方面入手

 秋分養生先養肺 從4方面入手
秋分了,中醫認為這時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景物蕭條,空氣乾燥。由於燥是秋季的主氣,而我國自古就有“燥令傷肺”之說,也就是這個時節的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因此,秋季養生首先得養肺。 有少汗、乾咳等症狀 很可能是“溫燥” 在風多乾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燥”。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濕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



小暑過後熱浪來襲 養生保健必過「六道關」

 小暑過後熱浪來襲 養生保健必過「六道關」
  小暑的到來,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炎熱季節,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接近30度,時有熱浪襲人之感,民間亦有“小暑接大暑,熱到無處躲”之說。 第一關:養陽關 首先是暑天容易傷氣,這將導致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例如,出汗過多、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人就容易傷津脫液;免疫機能一旦下降,感冒、腸胃疾病往往乘虛而入;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臟功...



冬天讓你不再手腳冰冷的秘方

 冬天讓你不再手腳冰冷的秘方
寒冬來臨之際,許多人都有手腳冰涼的經歷,在有手腳發涼症狀的人群中,女性佔絕大多數。這是激素變化通過影響神經系統導致皮下血管收縮和血液流量減少,從而引發寒症。 秋冬之際,不少人的手腳溫度似乎也和天氣一樣冷了起來。據中醫專家介紹,有54%的女性都有發冷的現象。這種手腳冰涼大多與季節轉涼、人體內陽氣不足有關,算不上大毛病,只要做好保暖,適當運動,注意飲食調養,再學一些按摩等調理的方法...



冬季早起運動最能暖和身子

 冬季早起運動最能暖和身子
中醫:驅寒=補“陽氣” 寒流一來百病出:傷風感冒、哮喘、鼻炎、痛經、胃病……中醫認為,驅寒就是保護身體陽氣,運動、進食等所有驅寒功夫都為這個目的。 寒流一過,醫院急診室裡總是人滿為患。形容寒冷的名詞——瑟瑟發抖、寒戰、寒顫、顫抖、打顫、冷顫,個個在冷天看了都讓人不寒而慄。其實啊,“寒冷”不止是種感覺,讓你手腳冰冷半夜凍醒,腰酸背痛肚...



養陰益氣是關鍵

 養陰益氣是關鍵
入秋了,天氣涼爽了。但容易口乾舌燥、鼻子出血。不少人感到鼻腔似煙道般乾燥,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頻頻乾咳,有時有少量的黏液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乾裂,痛得喝水吃飯都困難,這就是中醫常說的“秋燥”。 中醫學將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歸納為“四時”與“六氣”。其中“燥”就是秋季的主氣。“秋燥”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天氣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