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練熱瑜伽?熱瑜伽的練習方法 養生之道網:熱瑜伽的練習方法是什麼?熱瑜伽,也叫高溫瑜伽或熱力瑜伽,適合辦公室一族,那麼怎麼練熱瑜伽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詳解熱瑜伽的練習方法,看看吧。 什麼是熱瑜伽? 熱瑜伽,也叫高溫瑜伽或熱力瑜伽。就是在38℃-40℃的高溫環境中做瑜伽。它由26種伸展動作組成,屬於柔韌性運動,能改善脊椎柔軟度,適合辦公室一族。 練習熱瑜伽始終要用鼻子呼吸,可過濾髒空氣和有害細菌,也可安定... 2018年12月05日 瑜珈運動 暫無評論 閱讀 15 ℃ 次 閱讀全文
養生瑜伽 有效改善頸椎腰椎問題 養生之道網導讀:頸椎和腰椎是完美人體的重要支柱,但是,如今患有頸椎病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尤其對於長時間伏案工作的白領們來說,頸椎病更是常見。那麼,瑜伽可以改善頸椎嗎?下面就來學習小編為您準備的頸椎病的瑜伽治療方案吧。 練習瑜伽改善頸椎腰椎問題 在頸椎病的瑜伽理療中,有幾個基本原則: 1、正確的體式練習非常重要。 在瑜伽體式的練習過程中,遵循從整體到局部的練習原則,先通過脊... 2018年11月23日 瑜珈運動 暫無評論 閱讀 20 ℃ 次 閱讀全文
神奇的腹針 針灸是祖國醫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遠在公元前二三世紀以前的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已對針灸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有了比較系統的載述。針灸具有工具簡單、治療適應症廣、療效顯著等優點。因此,在長達數千年人類與疾病鬥爭中,針灸作為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不斷的發展。腹針正是從傳統針灸發展而來,通過刺激腹部穴位調節臟腑失衡來治療全身疾病,以神闕布氣假說為核心形成的... 2018年11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0 ℃ 次 閱讀全文
萊姆病的症狀、預防和診斷方法 養生之道網:加拿大女歌手艾薇兒近期現身錄製節目,首次面對鏡頭談自己患的萊姆病。那麼什麼是萊姆病,怎麼預防萊姆病,如何確診萊姆病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詳細介紹什麼是萊姆病以及萊姆病的預防和診斷方法,看看吧。 什麼是萊姆病? 萊姆病是一種以蜱為媒介的螺旋體感染性疾病。疾病初期常以慢性遊走性紅斑為特徵。臨床表現主要為心臟、皮膚、神經和關節等多個系統、多臟器的損害。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2018年11月15日 戶外活動 暫無評論 閱讀 10 ℃ 次 閱讀全文
孕婦練瑜伽30個注意事項 養生導讀:孕婦經常會腰痛和坐骨神經痛,瑜伽舒緩輕鬆,很適合孕婦練習,可是因為胎兒,孕婦練瑜伽的注意事項也不少。下面養生之道網就為大家介紹30個孕婦練瑜伽的注意事項,供參考。 1、各人情況不同,最好在咨詢產科醫生後,再安排適當的運動。 2、後彎類動作會讓孕婦原本壓力就很大的下背,更顯脆弱,千萬不要做。 3、孕婦做站立姿勢時,要時時自我提醒雙腳平行,避免外八站法,造成腰椎更大負擔。 4、... 2018年11月14日 孕婦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21 ℃ 次 閱讀全文
廚房裡藥食兩用的食物名單 養生導讀:有一些食物既可以作為可口的食品食用,又能夠當做藥材治病的食物。這一些的食物就叫做“藥食兩用”。今天。養生之道網小編為你介紹廚房的幾種可以藥食兩用的食物名單。 甘菊茶治療口腔潰瘍 廚房裡的“口服藥” 1、甘菊茶治口腔潰瘍: 沖泡一杯甘菊茶,晾涼以後飲... 2018年11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4 ℃ 次 閱讀全文
腹診推拿療法 腹診推拿療法是以陰陽五行、髒象經絡等中醫理論為指導,以腹診法為主要辨證手段,運用不同的推拿手法,以腹部為主要作用部位的一種推拿療法。腹診推拿療法是駱俊昌老醫師通過努力。 鑽研和反覆實踐,而發展創用的一種推拿流派。同時駱俊昌老醫師根據臨床經驗,結合推拿手法的作用特點創用了“治療八法,,即補法、溫法、和法、消法、通法、汗法、吐法、下法。腹診推拿療法... 2018年11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9 ℃ 次 閱讀全文
另類健身方法 沙上跑:愈跑愈白皙 沙上跑能刺激足底。在粒粒細沙上慢跑能刺激腎上腺組織,促進激素分泌,使肌膚變得白皙而富有光澤。而且最好選在熱浴之後,因為熱浴後的足底對體內“信號”的傳遞更為敏感。 提醒: 除了沙子,光滑的鵝卵石也是好選擇。 倒立:給臟器減壓 倒立對人體來說是一種逆反姿勢。倒立時全身各關節、器官所承受的壓力減弱或消除,某些部位肌肉鬆弛,同時血液加快湧向頭部。可對... 2018年11月10日 體育健身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閱讀全文
針灸的折針事故 現代關於折針的報道,在我國報刊雜誌上所見不多,且往往僅停留在手術摘取斷針的介紹或作為教訓提出來,對斷針在體內活動的情況及其存留體內會造成何種後果的研究很少。日本針灸界對此則十分重視,這可能與斷針事故多見有關。近年來,他們對斷針的原因、在體內游動情況及所引起的後果,作了大量的臨床觀察和深入實驗研究,包括用豚鼠、家兔和犬等大小不同的動物為實驗對象,使用的針具有金針和銀針也有臨床... 2018年11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6 ℃ 次 閱讀全文
三叉神經痛艾灸療法 [取穴]太陽、下關、聽會、地倉。 [灸法]懸灸,每次艾灸1個小時。每天一到兩次。10次一個療程 [太陽]由眉梢到耳朵之間大約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觸摸最凹陷處就是太陽穴 [下關]在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張口時隆起;正坐或仰臥,閉口取穴。 [聽會]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地倉]位於人體的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 標籤:【療法】、【艾灸】、【三... 2018年11月0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2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