痺證的穴位推拿療法 當人體肌表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導致氣血失於通暢,而引起肌肉、筋骨、關節等處發生酸楚疼痛、重著、麻木、屈伸不利、關節腫大,甚至紅腫熱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均稱為痺證。 推拿部位 1.足底部反射區:頭部(大腦)、腦垂體、小腦及腦幹、三叉神經、斜方肌、腹腔神經叢、甲狀旁腺、肝、脾、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腸、生殖腺。 2.足內側... 2022年02月2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夏天易中暑 試試刮痧療法 夏季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先兆中暑主要表現為頭痛、眼花、耳鳴、頭暈、口渴、心悸、體溫正常或略升高,短時間休息可恢復;輕度中暑除以上症狀外,體溫在38℃以上,面色潮紅成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經休息後,可恢復正常。重度中暑也稱熱衰竭,表現為皮膚涼、過度出汗、噁心、嘔吐、瞳孔擴大、腹部或肢體痙攣、脈搏快,常伴有昏... 2022年02月1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7 ℃ 次 閱讀全文
深入瞭解刮痧療法 "刮痧" 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覆刮動,摩擦患者某處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刮痧"所揭示的中西文化差異令不少人沉思不已,那麼,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知道什麼是刮痧嗎? 刮痧原理 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 2022年02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妊娠惡阻的刮痧療法 妊娠惡阻是指妊娠早期(6周左右)衝脈之氣上逆,胃失和降,反覆出現噁心嘔吐,頭暈厭食,甚至食入即吐的疾病,古稱“子病”、“病兒”。但有50%的孕婦妊娠早期(5~12周)出現食慾不佳,胃納減少,擇食嗜酸,早晨輕度嘔惡,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營養,至妊娠12周後自行消失的妊娠反應,不視為病態。本病臨床分為肝胃不和、脾胃虛弱與痰濕阻滯3型。 一... 2022年02月1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針灸療法 有效調理偏頭痛 偏頭痛作為一種軟組織病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完全治癒,因此其困擾著眾多人群。偏頭痛是由於發作性血管舒縮功能不穩定及某些體液物質暫時性改變所引起的頭痛,可有視幻覺、偏盲等腦功能短暫障礙等先兆,發作時可伴有噁心、嘔吐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表現。 辨證治療 主穴:風池、太沖 1.水不涵木 【診斷要點】偏側頭痛,腰膝酸軟,目眩耳鳴,肢拘唇麻,女子月經不調,帶下白濁;舌紅少苔,脈... 2022年02月0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7 ℃ 次 閱讀全文
肺炎的拔罐療法 肺炎是由肺炎雙球菌感染所致,常因外感風邪,勞倦過度,導致肺失宣降,痰熱郁阻而發病。臨床表現的特點為:起病急,寒戰、高熱,咳嗽,咳痰,胸痛,氣急,呼吸困難,發紺,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根據發作時特點及伴隨症狀的不同,一般分為痰熱郁肺及風熱犯肺2型。 一、痰熱郁肺 (一)症狀 咳嗽氣急,或喉中有痰聲,痰多、... 2022年01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艾灸療法的四個注意事項 艾灸療法是比較安全的治療方法,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艾灸療法帶來的副作用,所以,艾灸療法是可以長期使用的醫療保健療法。 但艾灸療法也有一些禁忌,下面我們詳解如下。 一、皮膚有缺損的人群。這類人群一定要注意,不要灸在破損的皮膚上。 二、月經期的女性。女性在經期,盡量不要使用灸療,要等過了經期再用。 三、孕婦要慎用。懷孕期間,如果一定要行灸,千萬要注意不要用在腰骶部位。 四、小孩要慎用... 2022年01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 ℃ 次 閱讀全文
腳氣的針灸治療法 養生導讀:中醫認為,足癬是“暑熱之氣”引發了腳的“毒氣”,於是有人便稱之為“腳氣”或“腳氣瘡”。腳氣,又稱腳弱。本病以足脛麻木、酸痛、軟弱無力為主症。根據其症狀表現,主要分為干腳氣、濕腳氣和腳氣沖心等。 一、病因病機 本病主要因為水寒和濕熱之邪侵襲下肢,流溢皮肉筋脈;或飲食失節,損傷脾胃,濕熱流注足脛;或因病後體質虛弱,氣血虧耗,經脈、... 2022年01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 ℃ 次 閱讀全文
拔罐療法介紹 拔罐療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蒸氣、抽氣等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施行部(穴)位,發生溫熱刺激,使局部發生充血或瘀血現象,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常用外治療法。 拔罐療法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並且可治療多種疾病。拔罐療法古稱「角法」,是因為古人以獸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 在晉代醫家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中就有以牛角製成罐來拔膿治療外科瘡瘍膿腫的... 2022年01月1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 ℃ 次 閱讀全文
治療抽動症耳穴療法來幫忙 抽動症症狀時輕時重,抽動部位此起彼伏、交替輪流出現。此病可因感冒、緊張、學習壓力過大、過度興奮或疲勞等因素誘發。有些家長誤以為孩子是在“扮鬼臉”、“學壞樣”而責罵,反而使症狀加重。抽動症有暫時性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性或發聲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綜合征三種類型。 抽動症的治療常需選用多巴胺受體阻滯藥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藥物,但因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長期、廣泛應用... 2022年01月1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