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健身 太極也酷辣
如果你認為太極是屬於老爺爺、老奶奶的健身方式,如果你還認為太極是男性專屬的領域,那你可就太落伍了。你知道嗎?太極現在可是引領時尚的健身方式。
太極引領時尚
太極是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瑰寶,它是一項心靜體松、柔緩自然、連綿不斷、動靜結合、著重自我控制和意氣誘導的健身運動。它的動作柔和平穩、細膩委婉,感情的抒發、氣息的流暢、形體的自然圓活,達到了高度和諧統一。
儘管太極存在各種流派,在力度、速度以及表現的含蓄程度上各有差異,但在基本特點上各式太極還是一致的。太極講究以靜待動、後發先至、走化旋轉、以柔克剛,強調靜、松、柔、活、穩的基本訓練,因此也就很自然地發展成松靜、圓活、柔緩、沉穩的健身運動。從心靜體松、中正安舒、氣沉丹田、意念引導、動中寓靜等要領,也說明太極力求達到內養平衡,重視意氣的修煉,充分調動了人體潛能。太極儘管動作柔緩,但卻是以動為主、動中寓靜,對鍛煉身體的力量、平衡、協調、柔韌等很有幫助。太極的意念及呼吸,要密切配合動作,因而意、氣、力三者是圍繞動作來統一的。
太極其實是一種男女老弱皆適宜的,對多種慢性疾病有著顯著療效,以健身、防身、修身為目的,行神兼備、內外兼修的健身運動。
太極魅力 無處不在
太極具有強身健體、搏擊技藝的雙重性,就連旅居休斯敦的著名陳式太極拳十九代傳人、美國陳式太極拳總會會長程進才先生也為姚明支招:“如果小巨人真正學會太極,就有可能成為NBA的巨無霸。”
練習太極除全身各個肌肉群、關節需要活動外,還要配合均勻的呼吸,並且特別要求在練習時,盡量做到“心靜”、精神貫注。因此,練習太極可調節身心,如果持之以恆,對人體各器官、系統都十分有好處,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
1. 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練習太極時要求精神貫注,不存有雜念,即要“心靜用意”。這樣,在意識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終集中在動作上,排除了大腦其他思緒的干擾,專注於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使神經系統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思想高度入靜,以意導體使大腦皮層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可以消除大腦神經的緊張疲勞,清醒頭腦,活躍情緒,修復神經系統的平衡,消除一些慢性病的病灶。
2. 對心血管的影響
太極柔和協調的動作,會促使血管彈性增高,血管神經穩定性增強更能適應外界刺激。太極與劇烈運動不同,運動以後舒張壓會下降,長期堅持鍛煉,有利於防止高血壓、血管硬化,並且有利於健康長壽。
3. 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在練習太極時,常常伴隨著深長的腹式呼吸,做到“氣沉丹田”,這樣就加強了膈肌的運動。膈肌的運動不僅促進呼吸的深長,還增加了內臟的蠕動,促進腹腔的血液循環和腸胃消化能力。
4. 對骨骼肌肉的影響
太極要求立身端正、步伐穩健,關節伸屈靈活,會使人養成良好的體型,鍛煉有力的下肢,培養靈活、柔韌、協調的素質,這對人們保持青春、防止衰老會發揮良好的作用。
太極是一種合乎生理規律、輕鬆柔和的健身運動,它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加強了心、血管與呼吸的功能,能減少體內淤血,改善消化作用與新陳代謝過程。
太極拳
僕步穿掌(穿掌下勢)
右腿屈膝全蹲,左腿向體前伸直,全腳踏實地面,成左僕步,右手上舉成勾手,舉於身體右側,左掌順左腿內側。
向左腿穿出,掌心向外,指尖向前,眼看左掌。
注意:穿掌時,上體微向前傾以助其勢。
攻防含義:用右勾手刁住其腕,左掌插入對方襠下將對方掀起。
弓步貫拳(打虎式)
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右拳向左屈肘平貫,停於右額前,拳心斜向外,左拳向右平貫,停於右肋前,拳心斜向下,目視左前方。
注意:鬆腰落胯,力在拳面。
攻防含義:假設對方右手向你胸部擊來,你即以右手粘住其腕,左手粘住其左肘向右後下方捋去,右手拳橫擊其頭部。
右蹬腳
左腿支撐,右腿屈膝上提,右腳尖上勾腳跟用力,向左前上方蹬出,兩手手心向外撐開,兩腕與肩平,兩臂展於身體兩側。
注意:練習本勢時頂頭立腰,蹬腳高於水平,中心保持穩定。
攻防含義:用手分撥開對方進攻,隨即用腳蹬踹對方。
太極劍
虛步截劍(烏龍擺尾)
右腿屈膝半蹲,右腳前掌點地成右虛步,右手持劍向右向下截按,劍尖略下垂,左手劍指舉於左上方,掌心斜向上,目視右前方。
注意:右臂略屈,劍身置於身體右側。
獨立反刺(大魁星勢)
左膝提起成獨立步,右手持劍經頭右側上方前反手立劍刺出,力注劍尖。左手劍指向上指出,高於眼平,目視劍指。
注意:上體保持正直,頂頭豎項,下顎內收。
太極扇
戳腳撩扇
重心在左腿,右腳向前、腳跟著地,右手握扇至右腹前開扇,扇骨與右臂同方向,扇面側立,扇頂斜向前上方,左掌合至右臂內側,掌心向右,指尖斜向上,目視扇頂。
注意:上體稍向前傾,腳尖上翹。
虛步亮扇(白鶴亮翅)
右腿屈膝半蹲,左腳前掌著地,成左虛步,右手在頭前方抖腕開扇,扇面朝左,扇骨豎直,左掌按於左胯旁,目視前方。
注意:定勢時立身中正,頂頭鬆肩,兩臂半屈呈弧形。
叉步反撩(揮鞭策馬)
右腳尖外撇,屈弓,左腿自然伸直前腳掌著地成叉步,上體右轉,右手持扇向右下背手後撩,扇骨貼住右臂,扇面與地面垂直,左掌亮掌舉於頭側上方,手心斜向上,目視右扇。
注意:扇骨與右臂方向一致,扭腰轉頭向右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