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四大療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刮痧是中醫一種傳統的自然療法,經常刮痧可以起到防病治病,保健養生的功效,現代社會還流行了刮痧美容,刮痧減肥等。《痧脹玉衡》書是記載刮痧的醫學專著,書中記載了很多刮痧的方法,下面我們就帶大家一起瞭解《痧脹玉衡》中的四大刮痧方法。 刮痧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在皮膚相關部位... 2018年12月0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5 ℃ 次 閱讀全文
感冒的火罐療法 拔火罐治病主要是通過借助罐體內壓,依靠大罐邊緣吸附皮膚,牽拉擠壓淺層肌肉,刺激了經絡、穴位,以達祛除外邪,治癒感冒之目的。火罐有許多品種,如水罐、陶罐等。盛產竹子的地方多採用竹罐,現代多採用玻璃罐,而生活中有些常用品如罐頭瓶、酒杯等均可臨時借來一用。 拔罐的方法與操作是治療的重要環節,在有條件的地方,可用鑷子夾住一小團棉球,蘸上95%的酒精(但不能太多,以濕潤為度)左手握... 2018年12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食療法調理失眠效果好 在如今的生活節奏以及各種壓力之下,很多人都有失眠的現象。睡眠不好當然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因此,大部分都希望這種情況可以有效地改善。那麼,失眠怎麼辦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各位帶來中醫食療法,對於治理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治療失眠食療方: 一、酸棗仁粥 原料:酸棗仁5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粳米洗淨,加水煮作粥,臨熟,下酸棗仁末,再煮。空腹食之。 功效:寧心安神。用治心悸、失眠、多夢... 2018年12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1 ℃ 次 閱讀全文
深入瞭解刮痧的療法 "刮痧" 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覆刮動,摩擦患者某處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刮痧"所揭示的中西文化差異令不少人沉思不已,那麼,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知道什麼是刮痧嗎? 刮痧原理 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部位 人... 2018年11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閱讀全文
發揚光大眼針療法 眼針療法是在眼眶周圍針刺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微針療法,也是針灸的一部分。這種方法是著名眼針專家彭靜山首創、弟子田維柱發展的,具有操作簡單、療效顯著、適應症廣的特點,特別對中風偏癱及各種疼痛證效果神奇。 在田維柱的診室裡記者看到,找他診病治療的患者絡繹不絕。一位女士突然患急性腰部扭傷,被人架著來到診室,經田維柱在眼眶周圍紮了六根針,幾分鐘後,患者自己走出了診室。田維柱告訴記者,查... 2018年11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0 ℃ 次 閱讀全文
妊娠嘔吐的點穴療法 穴位:內關、膈俞、腎俞、足三里、太沖。 操作步驟:分補法和瀉法。補法:內關穴,繼以背部循壓法,再點膈俞穴,可抑制胃氣上逆。腎俞穴,能安胎補氣。足三里穴,引胃氣下降。瀉法:太衝穴,有止嘔作用。每穴平揉、壓放各100次。 如有頭痛者,加前額推運法。 點穴次序:由上而下,依次點穴。 治療效果:輕者,嘔吐數天,不治自愈。重者,點穴4~5次,即可治癒。 標籤:【關元穴】、【太衝穴位位置圖】、【... 2018年11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5 ℃ 次 閱讀全文
刮痧療法的歷史演變 刮痧療法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之一,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非藥物自然醫療保健方法。它具有歷史悠久、方法獨特、簡便安全、適用廣泛、療效可靠等特點,千百年來廣泛流傳於我國民間,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刮痧療法是指應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屬針具、柔軟的線索團等,在人體表面特定部位,反覆進行刮、擠、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膚表面淤血點、淤血斑或點狀出血,通過刺... 2018年11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6 ℃ 次 閱讀全文
慢性前列腺炎的拔罐療法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和生殖系統常見病之一,多發於20~50歲的人群。慢性前列腺炎有排尿延遲、尿後滴尿或滴出白色前列腺液、遺精、早洩、陽痿等症狀。一般分為濕熱內蘊和脾腎虧虛2型。 一、濕熱內蘊 (一)症狀 小便次數增多,餘瀝不盡,或小便渾濁,排尿延遲,或見尿道有澀熱感,口渴等,或伴有遺精、早洩、陽... 2018年11月1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5 ℃ 次 閱讀全文
肩峰下滑囊炎的推拿療法 肩峰下滑囊,也稱為三角肌滑囊,處於三角肌深面與喙肩弓及肩肱關節外側之間。上為肩峰,下為岡上肌止點。在兒童可有薄隔將其分為肩峰下及三角肌下兩部,在成人兩者常互相交通可視為一個整體。肩峰下滑囊有協助三角肌,大圓肌等骨骼肌順利進行運動的功能,又有減少大結節與肩峰突下面的摩擦,而起到襯墊作用。 【病因病理】 1 繼發於岡上肌... 2018年11月1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8 ℃ 次 閱讀全文
治療腹瀉的拔罐療法有哪些? 拔罐法是以罐(竹罐、陶罐、玻璃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於腧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使被拔部位產生充血、瘀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是火罐法,按操作方法的不同,火罐法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1)閃火法:是用長紙條或用鑷子夾酒精棉球一個,用火點燃後,在罐內快速繞1~3圈(注意切勿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皮膚)後,將火退出,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 2018年11月1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2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