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犯困是大病 你千萬小心 如果你克服不了貪睡,甚至白天睡意濃濃,不可控制,那就要注意啦。不能控制的貪睡就已經升級為嗜睡了。你的身體在用嗜睡的信號向你抗議了。美女們要趕緊弄清楚自己嗜睡的原因,以免永久粘上“疾病”這塊牛皮糖。 1、貧血 危險徵兆:貪睡伴面色蒼白 在營養過剩的年代,雖然貧血已經比以前明顯減少,但貧血仍然不少見。疲乏、睏倦是貧血最常見的症狀,還可能伴有頭暈、頭痛、耳... 2020年06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5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從走路的姿勢看氣血 低頭走路與仰頭走路不同 走路類型:如若一個男人走路時是低著頭的,如若一個女人走路時是抬著下巴仰著臉的,那勸你不要惹他們,除非你也是其中一員,而且比他們低頭低得更低,或仰頭仰得更仰。因為,因為他們的心眼兒一般都比較多,一般人沒法比啊,沒法比。 中醫解說: 1、低頭走路的男人:人體的背部為陽,腹部為陰。傳說中很有神秘色彩的具有無限能量的“任督二脈”走的路線就是腹部和背部。... 2020年06月2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9 ℃ 次 閱讀全文
頭暈冒金星 中醫來幫助您 眩暈症,發作時的特徵是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的暈,甚至噁心、嘔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要注意的一點是,眩暈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變,它是一種症狀,並不是一個疾病。 引起眩暈症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我們在治療眩暈時因病施治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中醫治療方法: 辨證施治: 祖國醫學認為,眩暈可由風、痰、虛引起,故有“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 2020年06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0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五臟不老仙丹 年齡已經不是女人的秘密,因為你的皮膚黯啞、鬆弛、細紋、色斑,這些衰老的跡像已經暴露了你的年齡。所以不要等到你老的時候再來抗衰老,抗衰老就從今天做起,早做一天,皮膚年齡減一天。 人體衰老是一種自然規律,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與臟腑功能和經絡氣血的盛衰關係密切,當機體氣血不足,經絡之氣運行不暢,臟腑功能減退,陰陽失去平衡,均會導致和加快衰老。我們不可能違背這律。 但是,當人... 2020年05月3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9 ℃ 次 閱讀全文
刮痧的好處和壞處 養生導讀: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製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覆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簡、便、廉、效的特點,臨床應用廣泛,適合醫療及家庭保健。還可配合針灸、拔罐、刺絡放血等療法使用,加強活血化瘀、驅邪排毒的效果。  ... 2020年05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7 ℃ 次 閱讀全文
黃精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養生導讀:瞭解中藥的朋友們應該也知道中藥黃精,在古代的養生家眼裡,黃精是一味神奇的延年益壽之品。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下面就一起來看下黃精的具體作用有哪些? 一、黃精的功效:黃精甘,平。歸脾、肺、腎經。黃精的功效主要是滋腎潤肺,補脾益氣。主治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乾食少,內熱消渴,肺虛燥咳,勞嗽久咳,腎虛頭暈,腰膝酸軟,鬚髮早白等症。 二、黃精的作用 1、抗疲勞作用:研究顯示,... 2020年05月2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3 ℃ 次 閱讀全文
龍眼渾身都是寶 龍眼的功效與作用 養生導讀:龍眼渾身都是寶,龍眼的功效與作用。龍眼,又稱桂圓,可生食或加工成干製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藥用。可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養肌肉。龍眼渾身都是寶,下面一起來看看龍眼的功效與作用吧。 龍眼的功效與作用 1、益氣補血,增強記憶 龍眼肉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及蛋白質等,含鐵量也較高,可在提高熱能,補充營養的同時,又能促進血紅蛋白再生以補血。實驗研究發現,龍眼肉除對全身有... 2020年05月1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1 ℃ 次 閱讀全文
當歸配食材 功效各不同 養生導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三經,功能補血活血,調經種子,祛瘀止痛,潤腸通便。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慢性盆腔炎、子宮脫垂、心虛眩暈、貧血等病症,常配以熟地、白芍、川芎、阿膠、黃芪等補氣血藥,加強當歸的補血作用,那麼當歸怎樣吃才能發揮出最大功效呢。 一、當歸藥膳 當歸20克、何首烏20克、雞肉200克、枸杞子15克 將雞肉洗淨切塊與當歸、何首烏、枸札同放鍋內加淨水數... 2020年05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0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詳解貧血症狀 養生之道網導讀:大多數女性都會有貧血症狀,貧血引發的危害是很大的,那麼貧血怎麼辦呢?貧血怎麼補?貧血的人吃什麼好?接下來小編為你解答,告訴大家中醫是如何看待貧血的,並推薦一些貧血食療法。 中醫詳解貧血症狀 中醫學中沒有貧血 貧血的名稱,但從患者臨床所呈現的證候,如面色蒼白、身倦無力、心悸、氣短、眩暈、精神不振、脈見細象等,則相似於“血虛”、“陰虛”諸疾。 一... 2020年05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6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治便秘注意日常飲食調理 便秘是門診中患者常常抱怨的症狀之一,臨床表現包括排便次數減少,經常3、5天或6、7天,甚至更久才能大便1次。或者雖然次數不減,但是排出量少、質太乾燥、堅硬。少數患者,雖有便意,大便並不乾硬,但就是經常排便困難、不順暢。 從大家的飲食習慣來看,現今的食物普遍太過精緻,肉類吃太多,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吃太少,使腸內容物對腸壁的機械性刺激不足,蠕動相對變差。再加上現代人因... 2020年05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1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