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養陽 | 養生知識網


 



24節氣民俗:小暑時節避暑吃炒麵

 24節氣民俗:小暑時節避暑吃炒麵
 24節氣民俗:小暑時節避暑吃炒麵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民間常這樣形容小暑:“六月不熱,五穀不結”,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 ,“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 “小暑熱,果定結;小暑不熱...



夏至養生 勿忘健脾

 夏至養生 勿忘健脾
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夏至前後雨水較多,其氣候特點可概括為“濕熱”和“暑熱”。人們常常感覺食慾不振、胸脘痞悶、口苦粘膩、神疲乏力、頭昏腦漲、心悸短氣、小便短赤等,中醫認為,此為暑熱傷脾傷致。因此,夏至養生勿忘健脾。 運動不宜劇烈 夏至之後,天氣炎熱,運動最好安排在清晨陽光初照或夕陽西下時為好,宜選擇柔和、動作緩慢的散步、...



夏季節氣的養生精華

 夏季節氣的養生精華
在這個季節裡,人們開始愛打盹,原因是氣溫升高,空氣中濕度增加,體內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濕熱瀰漫空氣中,人們就會感到胸悶、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  6月節氣--芒種和夏至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開始,包含有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 芒種時天氣開始炎熱,大自然進入典型的夏季。夏至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白天氣溫一般都在30度以上,部分地區氣溫甚至達到38度。在這個季節裡,人們開始...



中醫專家:小暑要吃苦 養生要養陽

 中醫專家:小暑要吃苦 養生要養陽
小暑(註:今年小暑為7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人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而夏季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天氣十分炎熱,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此時,由於天氣炎熱,人易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因此要特別注意自我養護和鍛煉,確保心臟陽氣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 小暑時節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此時天氣炎熱,強烈陽光的照...



「小暑」時節養生保健常識

 「小暑」時節養生保健常識
“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 .hzh {display: none; }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這個時候,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常常出現的伏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及早蓄水防旱顯...



中醫告訴你立夏養生幾點注意事項

 中醫告訴你立夏養生幾點注意事項
1.立夏養生之早睡早起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在飲食調養方面,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起床前可以做幾個小動作,有利於增強體質,中醫養生,延年益壽。 2.立夏養生之飲食清淡 立夏過後,溫度逐漸攀升,人們就會覺得...



飲食應注意增酸減苦補腎助肝

 飲食應注意增酸減苦補腎助肝
 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因此,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立夏後易氣虛血熱,消化功能下降,在飲食上需多加注意,根據體質進行食補才能避免身體虧損消瘦。 起居有度增加午睡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



春季養生小常識 切忌五個不宜

 春季養生小常識 切忌五個不宜
除了盡量減少出汗,冬季還要早睡晚起、注意保暖,情緒上不宜亢奮,如果冬季的時候這幾點做得不好,就不能適應春季。   而且,就像冬季影響春季一樣,春季如果不按照正確的方法養生,那麼夏季則會出現相應的不適。 春天情緒不宜平和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可以說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節,對於養生也是如此。以往,一說到養生,人們就會說心態平和,但春季養生卻不同。劉敏說,“春天不要平和,春季...



立秋以後 我們該吃什麼食物?

 立秋以後 我們該吃什麼食物?
拒絕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慾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慾大振,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於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



防秋燥 宜多吃「辛酸」果蔬

 防秋燥 宜多吃「辛酸」果蔬
本周將迎來“秋分”節氣。俗話說,秋分之後,“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秋季氣候乾燥,不少人難以避免地出現鼻干、咽干、咽癢、皮膚乾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專家提醒,秋分過後,養生保健特別要注意防止寒涼之氣傷身,市民最好要記得及時添衣保暖,特別是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 宜多吃“辛酸”果蔬 秋分將至,在飲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