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濕熱小心預防 | 養生知識網


 

A-A+

夏季濕熱小心預防

2015年09月04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203 ℃ 次

養生導讀夏季雷雨天氣頻繁,雷雨交加會導致人們心情急躁,從而飲食慾降低,而更多的在這個季節我們更要注意我們腸胃問題,處於濕熱的氣候讓生活在北方的人們很是不適應,因此在日常生活和飲食中要尤為注意,下面介紹一些夏季雨天“防濕”的方法給大家。

中醫提醒:在這個季節應少吃“濕熱”類食品。

夏季人們喜歡吃一些涼菜,做涼菜當然大部分要防蒜這樣味道才會美味,但是這樣一來辛辣的濕氣也就貫穿到腸胃,燒烤類和辛辣的食物也要避免少吃。家庭中我們做菜的時候,若油溫過高,也可能會使食物滋長濕熱氣焰。蔬菜裡,芥藍、洋蔥和韭菜,也能滋長濕熱。肉食中,牛肉、羊肉、狗肉,與濕熱靠得比較近,所以這些食物雖然有些保健功效,但是也要遠離。

涼菜

涼菜

一、飲食上要怎樣避免濕熱?

少吃甜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喝酒。所有食物裡邊,濕熱之性最大的就是酒。

以下食物較為適宜濕熱體質:綠豆、苦瓜、冬瓜、絲瓜、菜瓜、芹菜、薺菜、芥藍、竹筍、紫菜、海帶、四季豆、赤小豆、慧仁、西瓜、梨子、馬蹄、綠茶、花茶、兔肉、鴨肉、田螺等。不宜食用麥冬、熟地、銀耳、燕窩、雪蛤、阿膠、蜂蜜、麥芽搪等滋補藥食。

濕熱體質最忌諱食用經過油炸煎炒燒烤等高溫加工烹製而成的食物。

二、藥物調治上適當涼茶,中即止

濕熱體質通常是過渡性體質,在青壯年身上多見。因為濕熱體質的人常常由於身體酸痛、感染、上火、發炎、二便不暢而經常吃些清熱解毒、祛濕通瀉、抗感染等苦寒傷中敗胃或寒涼利尿傷陰的藥物。所以濕熱體質到了中老年以後逐漸就分化了:有的人可能在吃多了利尿祛濕、清熱解毒的藥之後轉化為陰虛體質;而有的人則因此慢慢把陽氣傷了,轉變為氣虛、陽虛或者痰濕體質。到了老年,也有濕熱體質,但已經不是主要的了,很少有人到了老年還以濕熱體質為主。

 

車前草

車前草
 

祛濕熱的藥一般來說都不是很平和,不能久吃。如茵陳、車前草、淡竹葉、滑石、溪黃草、雞骨草、木棉花等都是寒涼的。在中成藥裡有甘露消毒丹、君泰口服液、清熱祛濕沖劑、溪黃草沖劑等。這些中成藥和四君子湯、陳夏六君丸、香砂養胃丸不一樣,不能久服,但凡濕熱已祛,舌苔不黃,小便變清,大便通暢,炎症消了,就要馬上停藥。沒內熱的時候千萬不要吃,是藥三分毒,這些藥的毒性還不小。更不能預防性地吃些清熱利濕的涼茶,在嶺南地區有這種不好的習慣。

三、精神養生上保證睡眠,靜養心神

不熬夜、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對於減輕和改善濕熱體質非常重要。經常熬夜則舌苔黃厚,乃濕熱之象;睡個好覺則厚苔退去,為濕熱已祛,這說明良好的睡眠有祛濕清熱的作用。睡好覺神清氣爽,皮膚光潔,所以說“女人的美麗是睡出來的”。濕熱體質常見性情急躁易怒、緊張焦慮壓抑,因此應該注意靜養心神,因為靜能生水清熱,靜有助於肝膽舒暢。如何靜養心神?一是經常練習深呼吸,將氣息深吸至小腹部;二是多聽流暢悠揚舒緩有鎮靜作用的音樂;三是練習瑜伽、氣功、太極拳、舒展優雅的舞蹈。

 

睡眠質量好

 

睡眠質量好

四、起居上避免濕熱,舒利關節

盡量避免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長期工作和居住。環境濕熱可以選擇使用空調改善。濕熱體質的人皮膚特別容易感染,最好穿天然纖維、棉麻、絲綢等質地的衣物,尤其是內衣更要注意,不要穿緊身的。

運動鍛煉注意舒展筋骨關節,增加身體的柔韌度,盡量使筋骨關節柔軟。因為筋骨關節的僵硬、澀滯,不利肝膽的疏洩,會加重煩躁、緊張、焦慮等。

五、經絡調養上注意肝俞、胃俞、陰陵泉、三陰交等經絡

濕熱體質養生的主要經絡有背部膀胱經、膽經、脾經。

主要穴位有肝俞、胃俞、陰陵泉、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陽陵泉(屬足少陽膽經)、太沖(屬足厥陰肝經)等。

濕熱明顯時首選背部膀眺經的刮痧、拔罐、走罐,可以改善尿黃、煩躁、失眠、頸肩背疲勞酸痛。上述穴位不要用艾灸,可以指壓或者毫針刺,用瀉法,要針灸醫生才能做。

 

三陰交

 

三陰交

另外在夏季雷雨天氣一定要注意外出閃避雷暴危險,多雨天氣人的情緒易焦躁壓抑,如天氣狀況稍好,可外出運動以改善調節情緒,避免誘發抑鬱症、焦躁症等心理疾病。外出時遇到暴雨,要盡量避免涉水淋雨。雷雨天氣時不宜使用、接觸電器設備,不要太靠近高大建築物外牆。很多人習慣耳朵裡呆著耳機聽音樂,在雷雨天氣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戴耳機。

夏季本身空氣潮濕,加上雨水增多,室內空氣潮濕。一些家庭在使用空調後,不注意通風除濕,導致室內濕氣過重,久而久之可能誘發風濕疾病。在南方夏季經常遭遇室外大雨,比室內還濕的情況,此時大家可以關窗開風扇,維持空氣的流通,也能給室內除濕,避免關節受潮,預防關節炎。

標籤:【濕熱體質如何調理】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