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之單式手法一 拐動運動手法 一、一指禪 動作定義:用大拇指指端、羅紋面或偏峰著力於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挺胸收腹,呼吸自然,腕部放鬆,沉肩、垂肘、懸腕,肘關節略低於手腕,以肘部為支點,前臂作主要擺動,帶動腕部擺動和拇指關節做屈伸活動。腕部擺動時,尺側要低於橈側,使產生的“力”持續地作用於治療部位上。壓力、頻率、擺動幅度要均勻,動作要靈活。手法頻率每分鐘120&mda... 2018年03月1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8 ℃ 次 閱讀全文
針灸推拿式美容 養生之道網導讀:現代人們要求之美,決不單是塗脂抹粉,濃妝艷抹,而是要求有健康、紅潤、平滑的皮膚,滿頭秀髮及健康的身體,也就是說要有健康自然美。而通過中醫的精神修養、中藥調理,再通過穴道的針刺法、中藥灸法、穴位電療、指壓及耳穴療法等,就能達到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行氣活血、祛斑、消皺紋等療效,從而達到柔潤肌膚,容光煥發,青春常駐的美容效果,正好與現代人對美的要求相吻合。在中醫美... 2018年03月1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1 ℃ 次 閱讀全文
推拿不當 也會傷筋骨 推拿按摩要選正規機構 推拿按摩作為中醫技法,源遠流長且至今風靡。“北方人愛推拿,南方人愛按摩。”廣州市中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醫師源援基表示,在舒筋活絡、緩解腰腿酸痛、治療風濕落枕等問題上,推拿按摩收效甚佳。但醫生們在臨床中發現,不少市民根本分不清推拿按摩的類型,不管是保健調養還是疾病治療,只求方便、舒服就亂按一氣,結果常常導致關節錯位,落下種種病痛。源援基表示:&ldquo... 2018年03月1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3 ℃ 次 閱讀全文
防痛經自我推拿法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週期而發,嚴重者可伴噁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現在我們來為廣大的女性朋友介紹了一些防治痛經的按摩手法,以便在生活中進行自我保健。 1.叩打腰骶部 按摩方法:用雙拳以適中的力量輕輕叩打自己的後腰及骶骨部位,速度均勻,左右交替,以100次/分頻率進行,叩至微熱為度。 功效:中醫把月經... 2018年03月1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1 ℃ 次 閱讀全文
做自己的推拿師 都市人工作緊張壓力大,失眠、腰痛、頸椎病等疾患日益增多,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如何祛解?不妨從熟悉自己的穴位開始-- 推拿也稱按摩,屬中醫外治法,其歷史悠久,療效顯著,具有健腦明目、寬胸理氣、平肝益心、健脾和氣、補腎壯腰、順腸通便、調經暖宮、行氣活血、舒筋養肌、滑利關節及散瘀消腫等作用。但推拿也有非適應症,故須選擇性治療。 自我推拿,系指本人通過自己的雙手,運用推、拿、摩、按、揉、... 2018年02月1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1 ℃ 次 閱讀全文
男女更年期綜合征的推拿療法 【概述】 更年期綜合征中醫稱為“絕經前後諸症”或“經斷前後諸症”,是指婦女在經水將絕未絕時,或兩側卵巢截除術後,腎氣漸衰、沖任脈虛,臟腑功能紊亂,陰陽平衡失調出現情緒不穩定、煩躁、易怒、潮熱、失眠、心悸、汗出等一系列症狀和體征。現代醫學認為是由於進入更年期後,人體內分泌功能發生紊亂所致。 按摩能調和陰... 2018年02月0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閱讀全文
嬰兒腹瀉中醫推拿療法 嬰兒腹瀉是一種以大便次數增多,形狀異常,便下稀薄或呈水樣,帶有不消化乳食及粘液為特徵的嬰幼兒常見的消化道疾病。 嬰兒腹瀉一年四季皆可發病,夏秋兩季發病率高,2歲以內易患病,若病情嚴重或治療不當,可影響小兒生長及發育,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病機 1. 內傷乳食 嬰幼兒脾胃功能薄弱,若小兒餵養不當(饑飽無常、乳食無度、突然改變食物性質、飲食不潔)→損傷脾胃&... 2018年02月0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2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推拿診斷法之望診 望診在診斷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所謂“望而知之謂之神”。望診的主要內容是觀察人體的神、色、形、態,以推斷體內的變化。祖國醫學的長期實踐證明:人體外部和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面部、舌部和臟腑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通過對外部的觀察,可以瞭解整體的病變,誠如《靈樞·本髒篇》所說:“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 1.全身望診 首先望面部的精神... 2018年01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3 ℃ 次 閱讀全文
痛經的推拿療法 婦女在月經期,或行經前後,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常可伴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噁心嘔吐,隨著月經週期持續發作,稱為痛經,亦稱經行腹痛。中醫認為,本證因氣滯、寒凝,經脈運行不暢,或氣血虛弱,肝腎虛損,經脈失養所致。氣滯血瘀者每於經前一二日或經期中小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出時疼痛減輕,經淨後疼痛自消,常伴胸脅、乳房作... 2017年12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5 ℃ 次 閱讀全文
小兒推拿常用手法和穴位 養生導讀:小兒推拿是以中醫辯證理論為基礎,通過穴位點按推拿、調節臟腑、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的方式來改善兒童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一種保健、治療方式。 小兒推拿又稱小兒按摩,它是運用中醫學理論和臨床知識,研究用手法作用於小兒體表穴位,預防和治療兒科常見疾病的一門臨床學科,是中醫推拿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兒推拿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2017年12月22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53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