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常用手法和穴位
養生導讀:小兒推拿是以中醫辯證理論為基礎,通過穴位點按推拿、調節臟腑、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的方式來改善兒童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一種保健、治療方式。
小兒推拿又稱小兒按摩,它是運用中醫學理論和臨床知識,研究用手法作用於小兒體表穴位,預防和治療兒科常見疾病的一門臨床學科,是中醫推拿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兒推拿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疏風散寒,扶正祛邪。
小兒推拿以6週歲以內的小兒為主要治療對象,嬰幼兒尤為適宜。小兒推拿療法的適用範圍較廣,一般常見病症和多發病均能治療。例如:厭食、嘔吐、腹瀉、便秘、斜頸、積滯、疳症、遺尿、口瘡、夜啼、脫肛、近視,以及小兒肌性斜頸,小兒腦癱,感冒,咳嗽等。
小兒推拿常用手法
1、推法。用拇指面(正、側兩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選定的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稱直推法;用雙手拇指面在同一穴位起向兩端分開推,稱分推法
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選定的穴位上貼住皮膚,帶動皮肉筋脈作旋轉迴環活動,稱揉法。治療部位小的用指端揉,大的用掌根揉。
3、捏脊法。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後頂住患兒皮膚,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推動至大椎兩旁,算作捏脊一遍。此法多用於小兒疳積,故又稱“捏積”。
4、推脊法。用食、中指(併攏)面自病兒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處,稱推脊法。此法適用於高熱。
小兒推拿常用穴位
小兒推拿的常用穴位
═══┬═════════┬══════════┬═══════════
穴名│位置│主治│操作
───┼─────────┼──────────┼───────────
脾土穴│拇指羅紋面│腹瀉、嘔吐│用推法,推200~500次
───┼─────────┼──────────┼───────────
大腸穴│自食指端橈側邊緣至│食積、腹瀉│用推法,推100~300次
│虎口,成一直線││
───┼─────────┼──────────┼───────────
板門穴│大魚際隆起處│胸悶、嘔吐、食積腹滿│用推法或揉法,
││、食慾不振│操作50~200次
───┼─────────┼──────────┼───────────
三關穴│前臂橈側邊緣,自腕│外感怕冷無汗、│用推法,自腕部向上推至
│橫紋直上至肘橫紋成│營養不良│肘部,推200~500次
│一直線││
───┼─────────┼──────────┼───────────
六腑穴│前臂尺側邊緣,自腕│發熱、多汗。│用推法,自肘部向下推至
│橫紋直上至肘橫紋成│虛證忌用│腕部,推100~500次
│一直線││
───┼─────────┼──────────┼───────────
天河水│前臂掌側正中,自腕│身熱煩躁,外感發熱│用推法,自腕部向上推至
穴│橫紋中點直至肘橫紋││肘彎處,推100~500次
│中點成一直線││
───┼─────────┼──────────┼───────────
七節穴│第四腰椎至尾骶成一│腹瀉、痢疾、食積腹脹│用推法,自上而下或自下
│直線│、腸熱便秘│而上均可,推200~500次
───┼─────────┼──────────┼───────────
龜尾穴│尾椎骨處│腹瀉、脫肛、便秘│用揉法,揉300~600次
───┼─────────┼──────────┼───────────
丹田穴│臍下2寸│少腹痛、遺尿、脫肛、│用摩法或揉法,
││小便赤少│操作3~5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