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節】 | 養生知識網


 



立夏時節也是「養心」時節

 立夏時節也是「養心」時節
中醫裡一年分五季,在夏秋之間多出來一個長夏。五臟分管五季,當令之時髒氣最旺,但也最容易受傷。 春(立春到立夏)>>養肝 夏(立夏到小暑)>>養心 長夏(小暑到立秋)>>養脾 秋(立秋到立冬)>>養肺 冬(立冬到立春)>>養腎 一年四季中,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人的心神易受擾動,從而出現心神不寧,引起心煩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心煩就會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臟...



「小雪」是吃蘿蔔的好時節

 「小雪」是吃蘿蔔的好時節
“小雪”來臨冷空氣頻繁 接下去三天,冷空氣的活動依然十分 頻繁,不過都偏弱。今天杭州陰轉多雲,10-17℃;明天(週六)多雲,9-18℃;週日、週一又有小雨,但氣溫不會大幅下降。 週二又有一股稍強冷空氣來臨,浙北山區的最低溫度要降到5℃以下。 但這股冷空氣近期對杭州影響不會大。省氣象台專家說:“未來一周不會有強降溫,但是不排除之後的冷空氣會加強。” 一般到了小雪節氣,我國東部...



專家解讀小暑時節如何防中暑

 專家解讀小暑時節如何防中暑
    明天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暑”。有關專家表示,小暑到來,標誌極端炎熱天氣開始,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此時節,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陽曆的7月7日或8日,太陽達到黃經105度時為小暑。盛夏時節,天氣炎熱,易發生中暑。為了預防 中暑,營養科專家李艷玲提示公眾說,小暑時節,中午前後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白天出...



小暑時節養生保健常識

 小暑時節養生保健常識
 小暑節氣你知道怎樣養生保健嗎?這裡中醫養生專家介紹小暑時節的養生保健常識。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這個時候,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常常出現的伏旱對農業生產影...



小暑時節如何進補呢?

 小暑時節如何進補呢?
人們都知道冬令進補,對夏天可否進補,如何進補卻不太瞭解,其實此節氣中正是夏季進補的時機。例如,老人們冬天老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此時這些病正好緩解,正是進補的好時機。夏令 夏令進補對肺腎陰虛的可選用百合10克、蓮心10克、香薷10克、佩蘭10克、熟地10克、當歸12克、甘草6克水蒸服,有去暑健脾養陰潤燥的作用。 對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哮喘、肺陰虛的老人,可取豬肺一隻,反覆灌洗清...



立冬時節預防感冒有五種方法

 立冬時節預防感冒有五種方法
7日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立冬”,天氣開始漸寒。養生專家提醒說,秋冬交替季節是感冒的高發期,為防止感冒的發生,公眾可採取5種方法預防。 養生保健專家張東生介紹,立冬是秋冬季節交替之時,溫差較大,空氣質量下降,加上此時人體免疫力相對較低,會導致呼吸道疾病多發,最常見的就是感冒。 近一段時期以來,因為感冒就診的患者大量增加,有的甚至還引發了慢性氣管炎、哮喘、肺炎等併發症...



小暑時節注意防治水稻病蟲害

 小暑時節注意防治水稻病蟲害
 小暑節氣防治水稻病蟲害 資料圖片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目前種植面積超過2800萬公頃,年產量達1.7億噸以上。每年由於病蟲害的發生,都會造成大面積的減產,成為阻礙水稻高產的重要因素。 水稻病蟲害種類很多,常見的病蟲害有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稻飛虱、螟蟲、稻縱卷葉螟、稻水象甲等,如防治不好,將損失稻穀15~40%,嚴重時,甚至顆粒無收。因此,做好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才能確保水稻...



24節氣民俗:小暑時節避暑吃炒麵

 24節氣民俗:小暑時節避暑吃炒麵
 24節氣民俗:小暑時節避暑吃炒麵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民間常這樣形容小暑:“六月不熱,五穀不結”,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 ,“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 “小暑熱,果定結;小暑不熱,五穀不結&r...



大暑時節推薦「二香茶」

 大暑時節推薦「二香茶」
民間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大暑時節(今年的7月23日)天氣炎熱,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老人、兒童和體虛氣弱者很容易心氣虧耗,出現中暑症狀。推薦大暑時喝些“二香”茶,即香薷和藿香泡茶。 香薷有消暑理氣、祛濕解表的功效,大暑時可以喝香荷飲。 即香薷10克,荷葉10克(或鮮荷葉30克),陳皮10克,薄荷5克,先將香薷、荷葉、陳皮三味藥煎煮30分鐘,再加入薄荷煮5分鐘即可...



夏秋交替時節宜少思寡慾

 夏秋交替時節宜少思寡慾
據中醫專家文淵介紹,《黃帝內經》對這一養生觀點早有表述。《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黃帝內經》又指出,疾病的發生與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而病與不病的關鍵在於人體虛與不虛。因此,預防疾病不僅要避免外來的致病因素,更應學會保養正氣,所謂“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