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 米 原料介紹 粳米為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為禾本科粳稻的種仁,又稱大米,一般呈橢圓形顆粒狀,較圓胖,半透明,表面光亮,腹白度較小。粳米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種植歷史已有6900多年,粳米飲食文化是我國飲食文化的特產之一。 營養分析 1. 粳米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胃腸蠕動,對胃病、便秘、痔瘡等療效很好; 2. 粳米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高血壓的機會; 3.... 2012年12月12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4 ℃ 次 閱讀全文
金銀豆腐 【原料】蒸好的豆腐200克,嫩豆腐200克,蔥薑末10克,精鹽、味精、料酒各適量,植物油150克,清湯50克。 【加工】先將嫩豆腐切成1厘米大小的方丁,入沸水鍋煮制去水,撈出 瀝淨水分;蒸好的豆腐切成1厘米見方的塊。 【烹調】炒勺內加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炸至金黃色撈出;勺內另留少量油,約10克,燒熱後加蔥薑末... 2012年12月11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66 ℃ 次 閱讀全文
豇 豆 原料介紹 豇豆分為長豇豆和飯豇豆兩種。長豇豆一般作為蔬菜食用,既可熱炒,又可焯水後涼拌。 李時珍稱“此豆可菜、可果、可谷,備用最好,乃豆中之上品”。 豇豆為豆科豇豆屬長形豆莢,起源於非洲,多樣性中心在尼日利亞。豇豆傳到印度後,形成了短莢豇豆種;在東南亞或中國形成了長江豇豆亞種。 豇豆廣泛分佈在熱帶,亞熱帶地區。豇豆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資源豐富。除個別省、自治區外,都有... 2012年12月11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8 ℃ 次 閱讀全文
薑橘椒魚羹 【來源】《食醫心鏡》 【原料】生薑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鯽魚1尾(250克)、 食鹽適量。 【製作】 1.將鮮鯽魚去鱗,剖腹去內臟,洗淨。 2.將生薑洗淨,切片,與橘皮、胡椒共裝入紗布袋內... 2012年12月11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7 ℃ 次 閱讀全文
鹹鴨蛋 原料介紹 鹹鴨蛋是佐餐佳品,色、香、味均十分誘人。 鹹蛋是一種風味特殊、食用方便的再制蛋。鹹蛋主要包括醃製的鹹雞蛋和鹹鴨蛋,也包括少量的鹹鴿蛋、鹹鵝蛋和鹹鵪鶉蛋等。 鹹蛋的生產極為普遍,全國各地均有生產,其中尢以江蘇高郵鹹蛋最為著名,個頭大且具有鮮、細、嫩、松、沙、油六大特點。用雙黃蛋加工的鹹蛋,色彩列美,風味別具一格。因此,高郵鹹蛋除供應國內各大城市外,還遠銷港澳地區和東南亞... 2012年12月10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9 ℃ 次 閱讀全文
雞頭粉餛飩 【來源】民間方 【原料】羊肉250克、草果2個、豌豆100克、陳皮末、生薑末、生薑汁、木瓜汁、雞頭粉、豆粉各適量、蔥食鹽少許。 【製作】 1.將草果,豌豆搗碎去皮,與羊肉同熬湯備用;熟羊肉切作餡,入陳皮、生 薑末少許,五味調和;用雞頭粉、豆粉各適量和勻作餛飩皮。 &... 2012年12月10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3 ℃ 次 閱讀全文
雞蛋清 原料介紹 雞蛋的蛋白可用來製作蛋泡糊或上漿;雞蛋清富含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和少量醋酸。 營養分析 雞蛋清不但可以使皮膚變白,而且能使皮膚細嫩。這是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少量醋酸,蛋白質可以增強皮膚的潤滑作用,醋酸可以保護皮膚的微酸性,以防細菌感染。此外,雞蛋清還具有清熱解毒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患高熱、腹瀉、肝炎、腎炎、膽囊炎及膽結石的人應忌食... 2012年12月10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98 ℃ 次 閱讀全文
雞蛋黃 原料介紹 蛋黃中含有豐富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卵磷脂、膽固醇等;也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同時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是高生物價的蛋白質;而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以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最多。 營養分析 蛋黃中的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以釋放出膽鹼,膽鹼通過血液到達大腦,可以避免智力衰退,增強記憶力;醫學專家說卵磷脂為老年性癡呆的剋星;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再生... 2012年12月09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0 ℃ 次 閱讀全文
雞 蛋 原料介紹 雞蛋被認為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含有蛋白質、脂肪、卵黃素、卵磷脂、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 營養分析 1. 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蛋白質為優質蛋白,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 2. 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利,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並促進肝細胞再生; 3. 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和其他微量... 2012年12月09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72 ℃ 次 閱讀全文
黃羊大米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黃羊肉100克,大米100克,淮山藥30克,白扁豆15克 。 【製作】先將黃羊肉切細,再與米、山藥、白扁豆同煮粥。 【用法】可作晚早餐食用。 【功效】健脾益胃。適用於脾氣虛弱、消化不良、洩瀉下立 ... 2012年12月09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7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