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 米 | 養生知識網

 

A-A+

粳 米

2012年12月12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3 ℃ 次

原料介紹
粳米為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為禾本科粳稻的種仁,又稱大米,一般呈橢圓形顆粒狀,較圓胖,半透明,表面光亮,腹白度較小。粳米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種植歷史已有6900多年,粳米飲食文化是我國飲食文化的特產之一。
 
營養分析
1. 粳米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胃腸蠕動,對胃、便秘、痔瘡等療效很好;
2. 粳米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高血壓的機會;
3. 粳米能預防糖尿、腳氣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
4. 粳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較多,多吃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幾率;
5. 粳米可防過敏性疾病,因粳米所供養的紅細胞生命力強,又無異體蛋白進入血流,故能防止一些過敏性皮膚病的發生。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一切體虛之人、高熱之人、久病初癒、婦女產後、老年人、嬰幼兒消化力減弱者;
2.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食物相剋
唐•孟詵:“粳米不可同馬肉食,發瘤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製作指導
1. 粳米做成粥更易於消化吸收,但製作米粥時千萬不要放鹼,因為米是人體維生素B1的重要來源,鹼能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會導致B1缺乏,出現“腳氣病”;
2. 製作米飯時一定要“蒸”,不要“撈”,因為撈飯會損失掉大量維生素;
3. 平時不宜多食精製後的細糧。
 
食療作用
粳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
具有補中益氣,平和五臟,止煩渴,止洩,壯筋骨,通血脈,益精強志,好顏色之功;
主治瀉痢、胃氣不足、口乾渴、嘔吐、諸虛百損等。
 
 
其他相關
《本草經疏》: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
《醫藥六書藥性總義》:粳米粥,為資生化育神丹。
《滇南本草》:粳米治諸虛百損,強陰壯骨,生津、明目、長智。
《隨息居飲食譜》: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貧人患虛證,以濃米湯代參湯,屢收奇效。病人產婦,粥養最宜。凡煮粥宜用井泉水,則味更佳也。
唐•孟詵:粳米不可同馬肉食,發瘤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清•盂英: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逸在《千金方·食治》中強調說:粳米能養 胃氣、長肌肉。
《食鑒本草》也認為,粳米有補脾胃、養五臟、壯 氣力的良好功效。

 

 

標籤:【米】【粳】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