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養生 | 養生知識網

 



秋季養生肺為先

 秋季養生肺為先
秋季氣候多變,乍寒乍熱,晝夜溫差大。中醫認為,“秋氣通於肺”,“肺乃氣之海”,“氣乃人之根”。這一理論提示人們,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順應時令的變遷,注意保養肺氣,避免發生呼吸系統疾患。 起居順時 秋季氣溫由熱轉涼,且晝熱晚涼,應做到祖國醫學所說“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以避晚涼,早起以從清爽,吸納新鮮空氣。要敞門開窗,使室內空氣...



立夏養生重在養「心」 三類食物保平安

 立夏養生重在養「心」 三類食物保平安
“立夏”代表天氣轉暖溫度升高,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同時雨水增多。專家稱,立夏後有利於人體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學會養“心”。 今年立夏5月6日4時23分   根據新近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歷》,今年立夏的準確時間為5月6日4時23分。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24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



春季養生避免越補越虛的誤區

 春季養生避免越補越虛的誤區
春季的氣候明顯變得溫暖了,養生進補的方法也和冬季很不一樣,如何掌握春季的新補發?千萬不要還是按照冬季進補的方法來,這樣你就會陷入了誤區,看看春季養生讓你越補越虛的六大誤區。       誤區一、盲目相信廣告     廣告中,關於各種補品的“神奇”、“靈驗”“包治百病”功效的宣傳,往往誇大其詞。     保健品不同...



秋季養生的忠告

 秋季養生的忠告
度過了暑熱難挨的盛夏,時下已經進入秋天。秋令如何養生?這是人們十分關心的話題。如何正確養生,筆者提出如下忠告: 忠告之一:秋季進補不可亂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俗話說:“入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訥呆等,此時進補十分必要。 但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五忌: 一忌無...



大暑時節要當心「陰暑」傷人

 大暑時節要當心「陰暑」傷人
23日,大暑,年中最熱。為了避免中暑,很多人都會採取一些措施,但保健專家提醒說,在預防中暑的時候,更要當心“陰暑”傷人。 大暑時節,酷暑難當,人們常常白天久處於空調房間之內,晚上則到庭院或溪流河邊休息;有些人在勞動、運動出汗後還喜歡立刻用涼水洗澡,或大量喝冷飲;更有甚者乾脆在室外鋪上涼席睡覺,可是一覺醒來之後,卻往往出現噁心、頭痛或伴有沉重感、鼻塞流涕、喉痛咽干、四...



立夏養生全攻略 飲食應多酸少苦

 立夏養生全攻略 飲食應多酸少苦
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因此,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立夏後易氣虛血熱,消化功能下降,在飲食上需多加注意,根據體質進行食補才能避免身體虧損消瘦。   起居有度增加午睡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



二十四節氣之白露養生篇

 二十四節氣之白露養生篇
 每年的陽曆9月7至9日為白露。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氣,從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農曆言:“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此時太陽黃經為165度,由於天氣已涼,空氣中的水氣每到夜晚常在樹木花草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鳥類也開始做過冬準備。《禮記·月令》篇記載這個節氣的景象“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是說這個節氣正是...



冬季取暖應該注意防病

 冬季取暖應該注意防病
入冬以來,有些怕冷的人做了全方面的防護,可是,取暖不當也會惹來麻煩,甚至出現頭昏、胸悶不適的症狀。 冬季,北方的人們大多生活在有暖氣的環境中,為更好地保暖,大家基本上都選擇了緊閉門窗,一些慢性病患者更是足不出戶,確保自己安全過冬。由於緊閉門窗,室內空氣流通不佳,導致空氣污濁,容易引發頭昏、出汗、咽喉乾痛、胸悶不適等症狀。 醫生提醒那些怕冷的人們,要注意取暖方法。一是勤給室內通...



三春飲食 維生素為重

 三春飲食 維生素為重
        中醫認為,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所以人應該順應天時的變化,通過飲食調養陽氣以保持身體的健康,總的食療養生原則是:             1.主食中選擇高熱量的食物。             是指主食中除米面雜糧外,適量加入豆類、花生等熱量較高的食物。 &nbs...



小兒夏季熱的綜合調治

 小兒夏季熱的綜合調治
夏季熱又稱暑熱證,是嬰幼兒時期的一種特有疾病,因其發病於夏季,故名。多見於三歲以下小兒。本病多於六、七、八月份發病,臨床以長期發熱、口渴多飲、多尿、汗閉為特徵。本病的發生與患兒的體質有密切關係,尤以發育營養較差者,或病後失調氣陰不足者易患。中醫認為,由於暑熱熏蒸,影響肺氣宣降,使肺及皮毛之功能失調而出現汗閉;由於汗液不能散發,因而高熱不退。本病無固定熱型,體溫在38~4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