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養生 | 養生知識網

 



專家:冬天室內健身講究多

 專家:冬天室內健身講究多
天氣轉冷,不少“冬練三九”的人把健身地點由戶外轉到室內。 專家提醒:室內鍛煉時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潔、新鮮、流通,否則冬練不如不練。如果室內通風不好,就容易導致缺氧,引起胸悶、頭暈、噁心、疲勞、食慾不振等,對一些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中老年健身者尤為不利。 專家建議,進行室內鍛煉時應定時開窗通風,以每天早、中、晚三次各通風20分鐘為宜。冬季開窗雖然...



立秋說養生

 立秋說養生
從立秋起,就是秋天的開始了。從立秋到立冬,期間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節氣。並以中秋作為氣候轉化的分界。 從氣候特點來看,立秋時節由於盛夏的餘熱未消,儘管早晚秋風送爽,而白天仍然暑熱肆虐,晝夜溫差大。 中醫認為,秋季養生,一要養收、二要養肺。在秋天,由於陽氣漸收,而陰氣卻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成熟到了收穫之時。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



初秋夜要捂好三部位

 初秋夜要捂好三部位
       秋風乍起,早晨起來,會感到絲絲涼意,老話說,春捂秋凍,但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內科楊國華主任醫師提醒,像肚臍、後背和雙腳初秋可凍不得,反而要捂一捂。       捂肚臍:蓋被不如穿衣       初秋的天氣,早晚涼,白天暖,沒有夏天的汗流浹背,也沒有冬天的寒風瑟瑟,愛美的女性自然不會放過如此秀身材的好時...



立秋後應小心「陰暑」

 立秋後應小心「陰暑」
轉眼,炎熱的夏天就要過去,立秋將至。 朋友說這兩天感冒了,頭痛、發熱、關節酸痛...... 俺說他中暑了,朋友不信:天涼了還中暑? 是的,天涼也中暑。 大家都知道,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 立秋後天氣雖然有所涼爽,但暑氣仍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所以仍要小心中暑。 中暑在中醫上也稱“傷暑”,有陰、陽之分。 “動而得之者...



春季養生小常識

 春季養生小常識
春季容易染上各種疾病,所以細緻的做好身體的養護是很重要的。春季如何養生防病呢?小編今天就來教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春季養生。 1、起居調養:在春天的到來之時,人體陽氣漸趨於表,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反覺睏倦,然而睡懶覺不利於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夜臥早起,經常到室外、林蔭小...



立夏時節也是「養心」時節

 立夏時節也是「養心」時節
中醫裡一年分五季,在夏秋之間多出來一個長夏。五臟分管五季,當令之時髒氣最旺,但也最容易受傷。 春(立春到立夏)>>養肝 夏(立夏到小暑)>>養心 長夏(小暑到立秋)>>養脾 秋(立秋到立冬)>>養肺 冬(立冬到立春)>>養腎 一年四季中,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人的心神易受擾動,從而出現心神不寧,引起心煩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心煩就會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臟負擔。所以...



立秋潮暑天祛暑食譜

 立秋潮暑天祛暑食譜
祛濕粥 1.薏米粥。薏米與大米的比例為1:2,粥的稀稠度隨意。 2.山藥粥。山藥與大米的比例為1:3,粥的稀稠度隨意。 3.馬齒莧粥。馬齒莧與大米的比例為1:3,粥的稀稠度隨意。 提示:薏米、山藥、馬齒莧等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有濕疹、小水皰或皮膚病的人,可以每天喝以上的粥。 祛濕蔬菜及水果: 苦瓜、冬瓜、絲瓜、梨、柚子。 提示:這三種瓜都有祛濕作用,尤其冬瓜具有清熱利...



「秋分養生」要防寒涼之氣

 「秋分養生」要防寒涼之氣
     俗話說,秋分之後,“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秋季氣候乾燥,不少人難以避免地出現鼻干、咽干、咽癢、皮膚乾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專家提醒,秋分過後,保健特別要注意防止寒涼之氣傷身,市民最好要記得及時添衣保暖,特別是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       宜多吃“辛酸”果蔬 ...



專家:冬季養生「四不能」

 專家:冬季養生「四不能」
皮膚癢了不能撓 冬天因乾燥感到渾身發癢時,切不可用手抓搔,否則易抓破皮膚引起繼發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飲水,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少飲烈性酒,勤洗澡,勤換內衣。 手腳受凍不能烤 手腳受凍,烤烤火加加溫好像是應該的,但不可取。冬天手腳長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此時如果馬上用火烘烤會使血管麻痺,失去收縮力,出現動脈淤血、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



立秋:暑氣難消「秋老虎」發威當心中暑

 立秋:暑氣難消「秋老虎」發威當心中暑
7日,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天文和氣象專家表示,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今年的高溫天氣還沒有結束,公眾要當心“秋老虎”的餘威,注意防暑。 .hzh {display: none; }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即為立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