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 | 養生知識網

 



冬季充足睡眠勝過中藥

 冬季充足睡眠勝過中藥
進入冬季天氣越來越寒冷,可是很多人發現自己一覺醒來往往臉紅耳熱、口乾舌燥,甚至很容易咽喉腫痛、口腔潰瘍。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就是“上火”了。 冬季易上火 根源在於“陰虛火旺”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陰虛火旺是中醫辨證的診斷。中醫認為“若陰分虧虛,無力制約陽氣。”人體就會出現陽氣偏盛的虛熱狀態,所謂“陰虛則生內熱”...



「小雪」是吃蘿蔔的好時節

 「小雪」是吃蘿蔔的好時節
“小雪”來臨冷空氣頻繁 接下去三天,冷空氣的活動依然十分 頻繁,不過都偏弱。今天杭州陰轉多雲,10-17℃;明天(週六)多雲,9-18℃;週日、週一又有小雨,但氣溫不會大幅下降。 週二又有一股稍強冷空氣來臨,浙北山區的最低溫度要降到5℃以下。 但這股冷空氣近期對杭州影響不會大。省氣象台專家說:“未來一周不會有強降溫,但是不排除之後的冷空氣會加強。” 一般到了小雪節氣,我國東部...



專家解讀小暑時節如何防中暑

 專家解讀小暑時節如何防中暑
    明天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暑”。有關專家表示,小暑到來,標誌極端炎熱天氣開始,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此時節,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陽曆的7月7日或8日,太陽達到黃經105度時為小暑。盛夏時節,天氣炎熱,易發生中暑。為了預防 中暑,營養科專家李艷玲提示公眾說,小暑時節,中午前後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白天出...



小暑養生9款食療方

 小暑養生9款食療方
導讀:小暑時節天氣炎熱,強烈陽光的照射過久,很容易發生中暑。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出汗也多。故小暑時節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辛辣油膩之品。然而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所以我們要飲食有節,飲食清潔,飲食豐富。下面介紹小暑養生食療方,供你參考: 1.粟米山藥糊 配料:粟米20克,山藥1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細末,加水煮成糊1白糖適量調味服食。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2.蘿蔔炒豆腐...



小暑時節養生保健常識

 小暑時節養生保健常識
 小暑節氣你知道怎樣養生保健嗎?這裡中醫養生專家介紹小暑時節的養生保健常識。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這個時候,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常常出現的伏旱對農業生產影...



小暑時節如何進補呢?

 小暑時節如何進補呢?
人們都知道冬令進補,對夏天可否進補,如何進補卻不太瞭解,其實此節氣中正是夏季進補的時機。例如,老人們冬天老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此時這些病正好緩解,正是進補的好時機。夏令 夏令進補對肺腎陰虛的可選用百合10克、蓮心10克、香薷10克、佩蘭10克、熟地10克、當歸12克、甘草6克水蒸服,有去暑健脾養陰潤燥的作用。 對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哮喘、肺陰虛的老人,可取豬肺一隻,反覆灌洗清...



小暑節午睡 如何睡得更健康?

 小暑節午睡 如何睡得更健康?
“小暑”節氣,風中攜著熱浪,暑氣節節上升。炎熱夏季,氣溫較高,經過一個上午的工作和學習,人體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腦力。吃過午飯後,一定要躺在床上睡上一會兒,緩解一下疲勞,補充一下體力,這樣才會有更充足的體力和精神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那麼,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午睡時間,使午睡睡得更健康,更科學? 小暑節氣午睡有什麼好處? 專家介紹說,夏季正午時分,烈日當頭,太陽像火...



小暑節氣到來 如何正確食療養生

 小暑節氣到來 如何正確食療養生
小暑是什麼意思 小暑的由來 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每年7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05°時,小暑節氣開始。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後的第28天,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



小暑節氣吃黃鱔進補效果賽人參

 小暑節氣吃黃鱔進補效果賽人參
黃鱔又名鱔魚。小暑時節,黃鱔體壯而肥,肉嫩鮮美,營養豐富,滋補作用最強,故我國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之說。其實,“小暑黃鱔賽人參”還有另一層意思,這與中醫學“春夏養陽”的養生思想是一致的,蘊含著“冬病夏治”之意。中醫理論認為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此時若內服具有溫補作用的黃鱔,可以達到調節臟腑...



小暑過後熱浪來襲 養生保健必過「六道關」

 小暑過後熱浪來襲 養生保健必過「六道關」
  小暑的到來,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炎熱季節,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接近30度,時有熱浪襲人之感,民間亦有“小暑接大暑,熱到無處躲”之說。 第一關:養陽關 首先是暑天容易傷氣,這將導致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例如,出汗過多、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人就容易傷津脫液;免疫機能一旦下降,感冒、腸胃疾病往往乘虛而入;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