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 | 養生知識網

 



夏至養生 勿忘健脾

 夏至養生 勿忘健脾
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夏至前後雨水較多,其氣候特點可概括為“濕熱”和“暑熱”。人們常常感覺食慾不振、胸脘痞悶、口苦粘膩、神疲乏力、頭昏腦漲、心悸短氣、小便短赤等,中醫認為,此為暑熱傷脾傷致。因此,夏至養生勿忘健脾。 運動不宜劇烈 夏至之後,天氣炎熱,運動最好安排在清晨陽光初照或夕陽西下時為好,宜選擇柔和、動作緩...



夏至消暑七種水果撈越吃越清爽

 夏至消暑七種水果撈越吃越清爽
 夏至節氣到,在酷暑難耐之時,我們總能感受到水果那五彩繽紛、沁人心脾的永恆魅力。水果撈是將各式各樣的水果、糯米、冰沙等不同的東西混合在一起來吃。它不僅口味清爽,而且美容養顏,是夏日不可多得的養生佳品。這裡小編給大家介紹幾款特色的水果撈,讓你撈出終生的美麗,撈出清涼一夏。 薄荷蘆薈撈 原料:綠豆50克,蘆薈50克,蘆薈汁適量,糖油10克,綠薄荷(配製酒)15克。 步驟:綠豆放入水中煮...



夏至時節 做好防暑降溫當心中暑

 夏至時節 做好防暑降溫當心中暑
導語:夏至時節氣溫較高,天氣悶熱,容易中暑。專家提醒說,夏至後不久,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將隨即到來,因此,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中暑是發生在夏天或高溫環境下的一種急性病。在一般情況下,人體產熱和散熱正好相等,所以,人的體溫總是保持在37℃左右。但在強烈的夏日陽光下照射過久,紅外線能使人的大腦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所以容易發生中暑。另外,如出汗過多,體內水和鹽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時補充...



夏至前後身邊需常備防暑藥

 夏至前後身邊需常備防暑藥
夏至前後,全國氣溫高、雨水也多,農作物生長旺盛。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腸功能因受暑熱刺激,其功能就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胸悶氣短、食慾不振等不適,甚至引起中暑,傷害健康。   天氣熱,盡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特別是午後高溫時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時,要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同時採取防曬措施:穿淺色或素色的...



夏至節氣的由來

 夏至節氣的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



夏至的民間習俗

 夏至的民間習俗
夏至和冬至一樣,屬於民間重要的節日,稱為“夏至節”。有些地方,“夏至節”的熱鬧程度不亞於端午節。   據宋代《文昌雜錄》裡記載,宋代的官方要放假3天,讓百官回家休息,好好地洗澡、娛樂。《遼史·禮志》中說:“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納涼,香囊可除汗臭。這一天,各地的農民忙著祭天,北求雨,南祈晴。從...



中醫專家:小暑要吃苦 養生要養陽

 中醫專家:小暑要吃苦 養生要養陽
小暑(註:今年小暑為7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人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而夏季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天氣十分炎熱,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此時,由於天氣炎熱,人易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因此要特別注意自我養護和鍛煉,確保心臟陽氣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 小暑時節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此時天氣炎熱,強烈陽光的照...



小暑養生之食療方

 小暑養生之食療方
導讀:小暑時節天氣炎熱,強烈陽光的照射過久,很容易發生中暑。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出汗也多。故小暑時節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辛辣油膩之品。然而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所以我們要飲食有節,飲食清潔,飲食豐富。下面介紹小暑養生食療方,供你參考: 1.粟米山藥糊 配料:粟米20克,山藥1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細末,加水煮成糊1白糖適量調味服食。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2.蘿蔔炒豆腐...



小暑養生 少動多靜

 小暑養生 少動多靜
7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暑”就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的到來,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炎熱季節,民間有“小暑接大暑,熱到無處躲”之說。 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按照中醫理論,小暑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陽氣在中醫裡又叫“衛陽”或“衛氣”。這裡的“衛”是衛兵、保衛的意思,也就是說,陽氣好比人體的...



小暑時節養生該如何健康飲食

 小暑時節養生該如何健康飲食
小暑至,盛夏始。夏季的氣溫也將越來越高,“桑拿天”來襲。對於夏季的高溫,很容易“上火”。家庭飲食專家建議,盛夏時節應多吃苦味及酸味的飲食。 中醫專家表示,在一年四季中都應適時地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對於夏季更應如此,尤其對於小暑過後的時間裡。苦味的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因具有清熱消暑、使血液循環更順暢且能舒張血管等功效,是夏季必備的食療養生食品。 含有苦味的食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