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濃度食鹽食品為胃癌第一元兇 | 養生知識網

 

A-A+

高濃度食鹽食品為胃癌第一元兇

2021年12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 ℃ 次

國內外研究均證實長期過度吃鹽是引起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多吃鹽與癌症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人體隨著鈉鹽攝取量的增加,罹患食管癌、肺癌、睪丸癌和膀胱癌的風險會增加20%至30%,在吃鹽與癌症的研究中,關於胃癌的研究相對較多也較為明確。

根據流行學調查,世界上60歲以上的死亡者中有四分之一的死因是患惡性腫瘤,其中胃癌占首位。我國每年也約有16萬人因胃而死亡。研究證明,在致胃癌的諸多飲食因素中,“高濃度食鹽食品”為首要因素。

多項研究表明,經常高鹽飲食、食用醃菜、醃肉者與不經常食用者相比,患胃癌的可能性增加2倍。究其原因可能如下:1.黏膜直接受損:長期高鹽飲食引起的高滲透壓可直接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發生廣泛性瀰漫性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壞死、出血等一系列理改變,導致重度萎縮性胃炎的發生,而後者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2.亞硝酸鹽致癌:醃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它在胃內轉變為亞硝酸鹽,後者具有極強的致癌性、致突變性,動物實驗發現其可使多種動物產生腫瘤。3.幽門螺桿菌增殖:高鹽食品除了可直接損傷胃黏膜,引起胃上皮細胞增生,還能夠增強幽門螺桿菌的克隆,而幽門螺桿菌已被證實可能為胃癌的發病原因之一。4.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高鹽食物能使胃酸分泌減少,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前列腺素E具有提高胃黏膜抵抗力的作用,如果其合成減少,就使胃黏膜易受各種攻擊因子攻擊而損傷,發生胃部病變。

高濃度食鹽食品為胃癌第一元兇

中國人口味雜,若總結其規律,可歸為“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北方居民口味嗜鹹。據調查,北京地區人均食鹽量為16至18克,河南省人均食鹽量為17克,南方地區食鹽量則少得多,廣東地區人日均食鹽攝入量為6至7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食鹽每日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下,我國營養專家也建議我國人民近期攝入量應控制在10克以下。顯然,我國北方居民人均日食鹽量遠遠超過這兩個標準。

為了預防胃炎、胃癌及其他與食鹽相關的腫瘤的發生,要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盡量避免高鹽及鹽漬食物。“微鹹鹽水,好比參湯;濃味鹹湯,好比砒霜。”養生學的這個道理,存在千年,確實有它實實在在的道理。

貼士

少鹽口淡新攻略

人的口味形成始於習慣,嬰兒時期隨著家長養成的口味並不是很容易就能改變的,因此,想要改變吃鹽太多的習慣,首先家長應該明確食鹽過多的危害,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吃清淡飲食的良好習慣。而對於已經養成口味重習慣的人來說,要想改變嗜鹹習慣,則較為困難。最現實的辦法是“做菜不加鹽,吃時現加鹽”,這樣鹽只附在食物表面,而未滲到食物內部,入口雖鹹,但實際食鹽量卻大大減少。另外,以酸代鹽,借助甜、酸來調劑食物的味道,同樣能刺激食慾,也是減少食鹽量的一個很好的辦法。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生活中四類隱形鹽的攝入。其一:快餐。當前,麥當勞、肯德基已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稀鬆平常的食物,尤其是小孩子。然而,美味的快餐食物大都是用各種高鹽作料烹製而成的,因此少食快餐有利健康。其二:調味品。現在炒菜越來越方便了。我們一般習慣用味精、番茄醬、蠔油、醬油、甜面醬等調味品,來增加菜餚的美味,但是,這些調味品也都是含鹽大戶,總是讓我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損害了健康。其三:甜品。大餐之後享受一道美味甜品,這是許多人養成的習慣。但甜品卻暗藏高鹽,奶酪、糕點成坯後儲存發酵前,表面是要抹上一層鹽來醃製的,這是發酵和儲存的必備工序。其四:熟食。我們愛吃的熟食,如香腸、燻肉、雞腿、午餐肉、臘肉等,它們雖然吃起來簡單方便,但卻含有大量的鹽,南方人最愛吃的臘肉,每25克就含5克鈉。

標籤:【高濃度】、【食鹽】【食品】、【胃癌】、【第一】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