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碳水化合物
人體能量大半來自碳水化合物(糖類),可分為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糖(蔗糖、乳糖、麥芽糖等)和多糖(可被消化吸收的澱粉、糊精、糖原及不被消化吸收的纖維素、果膠)。糖類的主要來源為穀類、根莖類食物和食糖,乳汁含乳糖,易消化吸收,豆類、蔬菜、水果含少量糖、纖維素和果膠。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吸收後最終都分解為葡萄糖,作為機體能量來源,或轉化為糖原或體脂儲存。一部分與蛋白質或脂肪結合組成糖蛋白或糖脂,為體內重要物質,核糖及脫氧核糖是組成核酸的重要成分。纖維素與果膠雖不被吸收,但在腸道可刺激消化液的產生,促進腸蠕功,因此也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物質。每日由糖類所供給的能量約為總能量的45%(嬰兒)-60%(年長兒),一般占50%。三種產能營養素蛋白質、脂肪和糖類之間應有一定比例,以適應不同年齡小兒生理所需(表4—1),因:1總能量(主要來自糖和脂肪)供給充分,可對蛋白質起庇護或節約作用,使攝入的蛋白質少供能以保證組織的親手和修補;2供給糖不足而脂肪較多,則脂肪氧化不全,產生大量酮體,易發生酮症、酸中毒;3糖過多而蛋白質未達需要量,則能量已夠而蛋白質不足,故仍呈負氮平衡,小兒虛胖,甚至免疫力低下,易發生感染;4若能量供應不足,雖供給充裕的蛋白質,均用以作能量來源,仍可發生負氮平衡、小兒消瘦,肝腎負擔加重,增加能耗,因蛋白質特殊動力作用大;5若能量與蛋白質供給量均不足,脂肪、蛋白質首先供能,負氮平衡更明顯,很快發生營養不良。故在膳食安排時必須合理三種供能營養素,使其發揮最佳作用。
標籤:【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