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痤瘡五型戰痘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稱“肺風粉刺”、“面皰”,好發於青年男女的面部、胸背部,可形成黑頭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損害。近年來,由於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節奏加快、心理壓力加重等因素,導致一些中青年男女發病率增高。 中醫學認為:發生痤瘡,多與飲食不節,過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復感外邪,使毛囊閉塞,內熱不得透達,致使血... 2022年04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 ℃ 次 閱讀全文
女性痛經中醫食療助你解決 痛經困擾著無數的女性,根據某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一成的女性朋友正受著這種由子宮劇烈收縮形式的毛病煎熬,許多女性通常都會採取服用止痛藥物來緩解疼痛抑或者咬緊牙關忍下去,其實平時生活中常準備些飲食調養或,推拿按摩對痛經也具有很好的療效,且無副作用,簡便易行。在由39健康網主辦的廣東省中醫院第四期健康大講堂中,廣東省中醫院婦科陸彬副主任醫師,就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對於女性痛經的健... 2022年04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民間中藥治療嬰兒濕疹 嬰兒濕疹多起病於1—6個月的嬰兒,病變以頭面部為主,初起僅見面頰痱子樣小紅粟粒疹,分佈密集,隨後癒合成片狀紅斑。根據臨床表現有干性、濕性兩種。干性濕疹皮損乾燥起白屑。擦之皮膚櫻紅脫屑,多發生於先天不足,後天失養或早產,人工餵養等虛羸的嬰兒。 濕性濕疹多是在斑丘疹上發生水皰、糜爛流脂水為著,嚴重者連成片,眼面除兩眼外,幾乎健康的皮膚均可出現,膚色鮮紅灼熱,有腥氣,多見於肥胖... 2022年04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 ℃ 次 閱讀全文
早春防禦疾病纏身的4大對策 養生之道網導讀:早春時節,天氣乍暖還寒,一系列的關節病容易找上中老年朋友,因此應該做好預防關節病入侵的準備。那麼如何預防呢?中老年朋友如何保護關節?下面請看小編給大家支的防禦妙招,特別適合老年人養生哦。 早春防禦關節等疾病纏身的4大對策 “回南天”適合細菌的生長繁殖,容易引發一系列疾病,如流感、呼吸道疾病、胃腸道疾病、皮膚病、關節炎、心理不適等,這在中醫中是一種&ldquo... 2022年03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 ℃ 次 閱讀全文
濕熱體質吃什麼藥 養生之道網導讀:濕熱體質吃什麼藥?濕熱體質,在外觀上應該最好辨認,一張冒油的臉和滿面痘痘是明顯標誌。那麼濕熱體質吃什麼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下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吃什麼藥 濕熱體質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主要的治療藥物有以下幾種: 1、濕重 以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三仁湯、平胃散等。 (1)六一散 成分:滑石、甘草。 功效:清暑利濕。用於感受暑濕所致的發熱、身倦、口渴、洩瀉、小便黃... 2022年02月2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 ℃ 次 閱讀全文
蒲公英:消炎止痛清熱解毒 治六病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素有“瘡家之最”的美稱。其既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通淋利尿,又能清胃定痛、清肝利膽,凡癰瘡腫毒、喉痺結核、熱淋澀痛、胃熱作痛、肝膽鬱熱等,用之皆效。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養生{主[”[網站)[ 感染性疾病 蒲公英苦以洩降,甘以解毒,寒能清熱兼散滯氣,為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佳品。常用於治療內外熱毒瘡癰諸病證。若乳癰腫痛,因於肝氣鬱... 2022年02月0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春季肝火旺盛該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肝火實火之一種,是指肝亢的病理現象。由肝失疏洩,氣鬱化火或肝熱素盛所致,與情志激動過度也有一定關係。臨床多見目赤、易怒、頭痛、脅痛、口苦、吐血、咯血、脈弦數等證。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規律、心情積鬱導致。中醫有“肝主目”的說法,因此肝火旺盛常常表現為一些眼部症狀,如:視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紅、眼干、耳鳴等。 頭疼 所謂"瘦人多火",多的往往... 2022年01月1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紫草的功效 養生之道網導讀:紫草的功效,紫草,別名山紫草、紫丹、紫芙、藐、地血、鴉啣草、紫草根,是紫草科紫草屬植物,多年生草本。紫草有哪些功效?下面一起來看看紫草的功效。 紫草的功效 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治溫熱斑疹,濕熱黃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濁,熱結便秘,燒傷,濕疹,丹毒,癰瘍。 1、《本經》:中藥紫草主心腹邪氣,五疸,補中益氣,利九竅,通水道。 2、《別錄》:中藥紫草療腹腫脹滿痛... 2022年01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0 ℃ 次 閱讀全文
盤點最常見的六種中醫減肥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人群也越來越多。肥胖不僅影響著我們外在美,還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減肥迫在眉睫。下面我們來看看時下最常見的六種中醫減肥法吧! 一、和胃消脂法 形體肥胖,大多由於甘肥太過,油脂粘膩先壅於胃,往往脘腹飽脹,噯腐吞酸,口味穢濁,舌苔膩。及早運用山楂、大麥芽、萊菔子等藥以和胃助消化,甚為應手。本草書對這些藥早已有消除脂垢的記載。傳統有焦三仙、保... 2021年12月1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黃芩 藥物名稱: 黃芩 藥物別名: 暫無 英文名稱: huangyin 藥物說明: 苦,寒。歸心,肺,胃,膽,大腸經。 主要成分: 暫無 性狀特徵: 暫無 功能主治: 1,清熱燥濕:用於濕熱。 a.濕熱痢疾,腹痛便膿血,裡急後重。 b.濕熱黃疸,身目黃染。常配伍茵陳。 c.外感濕溫,發熱胸悶,舌苔黃膩。 d.濕熱下注,熱淋澀痛。 2,... 2021年11月1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