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耳聞的中藥紫河車 養生之道網導讀:紫河車,指人類的胎盤,中醫認為,胎盤性味甘、鹹、溫,入肺、心、腎經,有補腎益精,益氣養血之功。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胎盤含蛋白質、糖、鈣、維生素、免疫因子、女性激素、助孕酮、類固醇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能促進乳腺、子宮、陰道、睪丸的發育,對甲狀腺也有促進作用,對肺結核、支氣管哮喘、貧血等亦有良效,研末口服或灌腸可預防麻疹或減輕症狀。對... 2020年05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5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調治小兒厭食 厭食症屬於中醫所說的脾胃病(也就是消化系統病)。 常常表現為寶寶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不愛吃飯。一到吃飯時父母發愁,想方設法追著喂、逗著喂、騙著喂也吃不了幾口飯。在幼兒園雖然比在家好一些,但也是總剩飯。 有的孩子是因為慢性疾病引起厭食,比如貧血、佝僂病、肝炎等慢性病,可能造成長時間厭食,這時應該檢查清楚,把慢性病治療好了以後,食慾才可以得到改善。 中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各系統功能發育不... 2020年05月22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33 ℃ 次 閱讀全文
外用中藥6處方 快速消滅小肚腩 看似小事的便秘,通常會讓你的減肥計劃失敗。下面教你6個副作用極小的中醫治療便秘外用方,輕鬆趕走便秘,讓你成功瘦下來。 1. 螺螄食鹽敷方 材料:稻田螺螄3個,食鹽10克。 治療便秘方法:將螺螄連殼一起搗碎,調入食鹽。將此藥糊敷在關元穴處,用紗布覆蓋,用膠布固定。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10厘米(3寸)處。 功效:此方具有清熱、利水、通便的功效,多數患者在用藥後不久大便即可通暢。 2. 大黃食鹽粉敷... 2020年05月1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7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滴丸的優勢 目前市場上的許多中藥,一般採取片劑、湯劑、蜜丸和膠囊劑型。湯劑藥品不便於患者隨身攜帶和開啟服用,無法適應現代人的生活節拍。蜜丸一般有效成分含量偏低,服用劑量較大。片劑藥品每一小片要經過至少一噸的壓力才能壓合成型,片劑和膠囊劑在被服用之後,需要一段時間讓胃液將其溶解,然後人體才能開始對藥物的有效成分進行吸收,所以這些劑型的藥品起效時間比較慢。 目前最新的中藥劑型是... 2020年05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4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加糖後服用好不好? 專家介紹,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和辛、甘、酸、苦、鹹五味。其中,辛能散,甘能緩,酸能收,苦能澀,鹹能入腎,不同口感的中藥具有不同的藥效。有些中藥加了糖就會改變苦味湯藥的藥性而影響療效。 一些苦味藥能刺激末梢神經,反射性地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以達到幫助消化、促進食慾的目的。如果在藥裡放了很多糖,完全掩蓋了苦味,就會失去健胃之效。 另外,中藥的化學成分一般都比較複雜,糖... 2020年05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2 ℃ 次 閱讀全文
胃腸不好莫服苦寒類中藥 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很多人的腸胃不好,甚至患上或輕或重的胃病。中醫認為,有2類養生中藥,若胃不好的人盲目服用,不僅不能治病,還會傷胃,加重胃病。 苦寒類中藥 味道較苦,屬寒性的藥物,如大黃、黃芩、冰片、黃連等,可能導致胃病復發。 例如病人有口瘡、牙痛、咽痛等症狀,常會選擇一些清熱的藥物。但清熱藥如黃芩、黃連、大黃、冰片等都屬於苦寒藥物。 如果有咽喉乾痛、脈搏細而快等虛火症狀選擇了... 2020年05月0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1 ℃ 次 閱讀全文
糞便類的中藥有哪些 養生之道網導讀:糞便類的中藥有哪些?中藥的種類多種多樣,有些動物的糞便也可以入藥。那麼糞便類的中藥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糞便類的中藥,一起來看看。 糞便類的中藥有哪些 在祖國醫學中,有不少動物排泄的糞便,成為治病的藥物,由於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人們還為它起了一些有趣的雅號。糞便類的中藥主要有望月砂、夜明砂、五靈脂、龍涎香、蠶砂、白丁香等,具體來看看。 1、望月砂 望月砂,又稱明月砂... 2020年04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4 ℃ 次 閱讀全文
服用中藥一定要禁食綠豆? 服中藥能否同時吃綠豆,應根據所患疾病的寒熱虛實及服用中藥的藥性而定,不能一概而論。但如果對病情及所服用中藥的藥性不瞭解時,未經醫生的許可,最好不要將綠豆與中藥同服。 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具有清熱解毒、消暑生津功效的綠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綠豆的吃法較多,其中綠豆湯是男女老幼皆宜的夏季清涼飲料,然而民間有“吃中藥不能吃綠豆,以免解藥”的說法,於是那些正在服用中藥的朋... 2020年04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10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養生選對「證」 養生方法多種多樣,養生學的流派也很多,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養生學。 10月20日是“世界傳統醫藥日”,中醫學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它所倡導的養生理念如今也備受關注。在傳統的養生方法中,中藥養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服用中藥來養生,又如何服用呢? 傳統的五大養生方法 我國的傳統養生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數千年來,歷代中醫藥學家和養生學家不斷地積累和總結流傳於... 2020年04月2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
教你如何正確服用中藥湯劑 據北京中醫醫院特色科主任李建介紹,一般來說,上午9點和下午3點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所以此時服用中藥最佳。 但是,不同藥性的中藥,講究不同的服藥時機。一般而言,治療虛症和腸胃病的,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而治療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則通常在飯後15~30分鐘服用為佳,以避免藥物對腸胃產生刺激,減少副作用的產生;助消化或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也應飯後服用;而補益藥... 2020年04月2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5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