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一到,炎熱的天氣讓很多人都沒了胃口。夏季的飲食顯得更為重要,吃得對,胃口好,能防酷暑;吃不對,則越吃越沒勁,不利於健康。其實,夏天的飲食以清補為主,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到底如何清補?專家指出,夏季飲食養生必備八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第一菜黃瓜
上榜理由:夏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暑濕,暑濕侵...
芒種節氣健康養生抓住三要點
六日左右,將來迎來芒種節氣,這意味著氣溫將進一步升高,夏季將進入熱潮。小編提醒大家,夏季養生應注意,衣衫常換洗,飲食宜清淡,喝點綠豆湯,提防熱傷風,注意養生細節,提前預防冬病。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的時候。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rdquo...
芒種防暑降溫的六大寶貝
中醫稱“白開水是百藥之王”,從營養學觀點來看,任何含糖飲料都不如白開水的價值大。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人們往往把果汁、冰糕等冷飲、冷食作為解暑降溫的寶貝。其實,夏季防暑降溫的寶貝應該是以下幾種:
鹽開水:中醫稱“白開水是百藥之王”。從營養學觀點來看,任何含糖飲料都不如白開水的價值大,因為純淨的白開水進入人體後能很快被胃吸收,進入血液循環...
端午節「艾浴」的重要作用
艾葉雖小作用大
古代的一些經史書籍常有端午節“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熏艾煙、洗艾浴”等民間習俗的記載。
根據古代醫藥書籍,艾葉屬常用的草藥,歷代中醫藥文獻記載艾的用法主要有四:一是煮湯劑或作藥丸內服;二是廣泛用於艾灸,與針刺、砭石並列,為中醫重要外科治療方法之一;三是燒艾煙熏毒蟲和驅除瘟邪之氣;四是用於煎湯洗浴,驅寒祛毒。
艾草氣味芳香,形色可玩,成為端午節...
端午節習俗蘊藏的五大養生知識
吃粽子清熱除煩
中醫認為,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都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濕、和胃寧神。總的來說,粽子有清熱除煩、助脾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合初夏食用。
進食時須注意,製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
中醫告訴你小滿養生的要點
起居養生
小滿後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氣溫日差仍較大,尤其是降雨後氣溫下降更明顯,因此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同時也應當順應夏季陽消陰長的則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證睡眠時間,以保持精力充沛。
情志養生
小滿時風火相煸,人們也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調適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暢,胸懷寬廣,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後引發高血壓、腦...
中醫告訴你立夏養生幾點注意事項
1.立夏養生之早睡早起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在飲食調養方面,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起床前可以做幾個小動作,有利於增強體質,中醫養生,延年益壽。
2.立夏養生之飲食清淡
立夏過後,溫度逐漸攀升,人們就會覺得...
飲食應注意增酸減苦補腎助肝
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因此,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立夏後易氣虛血熱,消化功能下降,在飲食上需多加注意,根據體質進行食補才能避免身體虧損消瘦。
起居有度增加午睡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
小滿養生講究未病先防
小滿節氣正值五月下旬,氣溫明顯增高,如若貪涼臥睡必將引發風濕症、濕性皮膚病等疾病。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我們要特別提出“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
在未病先防的養生中仍然強調: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和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觀。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外界環境也是息息相關的,並提出人類必須掌握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界的...
小滿時節善養生 養陰祛暑多吃小麥製品
編者按:“小滿”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八個節氣,此時太陽黃經為60度。“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今年的5月21日為“小滿”,各地陸續進入夏季,氣溫增高,同時雨水增多,民間諺語有“小滿小滿、江滿河滿”之說。本期內容將從小滿時期人體機理變化、疾病預防、飲食運動調護等方面介紹小滿節氣的中醫養生。
中醫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