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要」五「不要」讓寶寶健康一夏天 | 養生知識網


 

A-A+

五「要」五「不要」讓寶寶健康一夏天

2020年09月20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夏天溫度較高,人往往比較沒有精神,就連寶寶都沒有食慾,但是寶寶的營養又尤為重要,那麼寶寶夏季飲食上要注意些什麼呢?

小朋友健康保健
小朋友健康保健

五“要”五“不要” 讓寶寶健康夏天

寶寶夏季飲食的五個“要”

1、要調整食譜

夏天氣溫高,出汗多,需要為寶寶增加食物的供應,增加幅度在10%-15%。為此,宜適當地讓孩子多進食一點牛奶或奶製品,多吃新鮮蔬菜。如果寶寶對吃啥都不感興趣,建議先刺激一下他的視覺食慾,比如:涼拌蔬菜上放一點胡蘿蔔絲、綠色的蔬菜泥、橙色的果汁、果泥等,都是清涼誘人的菜色。

2、要多喝白開水

盡量鼓勵寶寶多喝白開水,不要等到口渴時才記得喝。一次性大量進水,會淡化胃酸,不利消化食物和殺菌。補水宜少量多次。寶寶不宜多喝飲料,否則易患胃腸炎、消化不良、厭食症。

3、要口味清淡,兼顧營養

用豆腐、牛奶、蔬果等高蛋白食物可以做各種花色粥,比如綠豆粥、紅棗粥,容易入口又有營養,比白粥更能激發食慾。其實寶寶的飲食口味多受父母的影響,在做菜時應盡量兼顧寶寶營養的需求,不要只重自己的口味或者只重寶寶喜歡的食物,避免給寶寶吃口味過重、太油膩的菜餚。

4、要保證食物新鮮清潔

夏天食物特別容易變質,所以最好即買即燒即吃。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好寶寶的腸胃道。提醒媽媽注意:第一,把好購買這第一道關口,選擇新鮮度高的食物。第二,冰箱不是保險箱,如果食物保存時間過長,同樣很容易變質。

5、要注意補鈣

夏季是兒童佝僂的高發期,這是因為天氣炎熱,食慾差,進餐量減少,從食物中攝取的鈣質也相應減少,加上出汗多,鈣丟失得也多。這樣一來,鈣的攝入量少而排出量增多,易發佝僂就不難理解了。防範的措施是要多吃含鈣高的食物。

寶寶夏季飲食的五個不要

1、不要不吃早餐

很多寶寶在夏天格外喜歡睡懶覺,於是把早餐和中餐並成一頓一起吃;同時,如果父母提供的晚餐或者宵夜過於豐富,同樣會導致寶寶失去對早餐的“興趣”。但不吃早餐是非常不好的習慣,容易導致胃,媽媽還是應多變點花樣讓寶寶愛上早餐。

2、不要多吃“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黑名單中包含很多誘人食品,比如薯片、蛋糕、冰激凌、碳酸汽水、曲奇餅乾、油炸圈餅等,在夏天寶寶最愛將它們替代正餐食用。

但這些食品往往多脂、多糖、少營養,經常攝取易導致肥胖、營養失衡。媽媽不妨在冰箱中多放些水果、新鮮蔬菜、低脂或者無脂的酸奶、比瓶裝果汁含糖度低的自製果汁,以供寶寶解饞。

3、不要吃過得過鹹

夏季出汗多,體內鹽流失得快,應適當補充鹽分,專家建議,兒童每天攝入3克鹽就已經足夠了,千萬不可補鹽過多,因為攝入過量的鹽,會增加心臟負擔,等成人以後容易得高血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鹹肉、罐裝肉製品、各種薯片、薯條等食品,此類經過多道加工程序的食物含鹽非常高,盡量避免食用。

4、不要貪吃甜品

到了夏天,很多寶寶對甜品情有獨衷,如果不加以限制,攝入的糖就會超標,導致肥胖,還容易產生齲齒。為了寶寶的健康請媽媽注意,棒冰、太妃糖、碳酸汽水、冰激凌等盡量少吃,即使是自製的湯水如綠豆湯、銀耳湯也不要放入過多食糖。

5、不要只食水果餐

盛夏是水果消費旺季。有些媽媽認為水果營養豐富,可以作為寶寶的正餐其實這是錯誤的。從營養學角度來說,人體多種基本營養需求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蛋白質等,都不是單靠吃水果能夠滿足的,長期靠“水果化”生存,對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都將產生不利影響。大部分水果糖分充足,長期大量攝入,還會養出“小胖墩”。

寶寶食慾差 切忌盲目補鋅

如今,補鋅已成為人們繼補鈣之後,關注的又一進補重點。有些父母一見自己的小孩偏食厭食,就不假思索地給孩子補鋅。然而,營養專家表現出的態度,卻與父母給孩子補鋅的熱情截然相反。專家說:“真正缺鋅的人很少,只要飲食均衡都不需要額外補充。”

不挑食就不會缺鋅

儘管鋅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如果缺乏會導致嬰幼兒厭食、生長緩慢,成年人身體抵抗力下降、皮膚傷口癒合慢等問題,但是鋅作為一種微量元素,人體每天的需求量並不大。

0~6個月的嬰兒每天只需要1。5毫克鋅,7~12個月的嬰兒為8毫克,之後隨年齡增長,對鋅的需求量緩慢遞增。很多食物中都有鋅,只要正常飲食,就不會出現缺鋅問題。只有長期嚴重偏食、素食、營養不良的人才有可能缺鋅。

鋅補過頭了 有害

鋅是嬰幼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缺鋅可引起食慾減退、異食癖、免疫功能降低,嚴重缺鋅可導致認知行為改變,影響智力發展,導致成熟延遲等問題。但是並不表示鋅越多越好,人體對鋅的需要是有限的,服用鋅過量,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甚至可致中毒。對於不缺鋅的人來說,額外補充有可能造成體內鋅過量,從而引發代謝紊亂,甚至對大腦造成損害。

服用鋅過量會導致人出現嘔吐、頭痛、腹瀉、抽搐等症狀,並可能損傷大腦神經元,導致記憶力下降。此外,體內鋅含量過高,可能會抑制機體對鐵和銅的吸收,並引起缺鐵性貧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過量的鋅很難被排出體外。

要不要補鋅,最好做個檢查

那麼,如何才能確認寶寶是否缺鋅呢?

專家提醒,社會上一些關於兒童頭髮黃、有多動症傾向,就是缺鋅的說法,其實都很片面。要明確是否缺鋅,最明智的做法是到醫院做個化驗,若血鋅檢測低於正常值,結合臨床症狀、膳食狀況等進行綜合分析後,才應考慮適當補鋅。而且,缺鋅不嚴重時,藥補不如食補。我們日常吃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鋅,從食物中補充鋅元素是完全可以的。

一般說來,貝殼類海產品含鋅最為豐富,媽媽可給稍大點的寶寶燉一些海鮮湯,如扇貝、海螺、海蚌什麼的。此外,動物肝類含鋅量也較高,把鴨肝、雞肝剁碎了,再加上蛋黃製成泥狀輔食,比較適合年齡較小的寶寶進食。

對於不愛吃葷菜的寶寶來說,蔬菜、水果中同樣含有鋅,花生、核桃、栗子等堅果也是寶寶補充鋅元素的很好選擇。

經過一段時間的食補後,效果依然不是很明顯,那麼寶寶可以服用一些補鋅劑,但是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且服用3到6個月之後要進行一次血鋅檢測。

兒童喝果汁注意啥

一次不要喝太多 也不要長期喝

很多父母都認為,相比可樂雪碧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飲料,果汁讓他們放心得多。因此,很多家長就會放任孩子喝大量果汁,甚至以果汁代水。但殊不知,過量喝果汁會影響孩子的排泄,引起便秘等不良反應。

果汁確實比碳酸飲料健康得多,它富含各種礦物質、維生素C,但果汁小孩子不能一次喝太多,或長期喝,尤其是3歲以下的孩子。

原因有三個:三歲以下的孩子脾胃功能較弱,水果大多性寒,易傷脾胃,影響食物消化吸收;果汁含糖量較高,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轉化成中性脂肪,中性脂肪的積累是產生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主要原因;水果在搾汁的過程中損失了很多人體必需的膳食纖維,其中的不溶性纖維可以防止胃腸系統的病變。膳食纖維少容易引起便秘、大便干結。

另外,果汁還是高熱量飲品。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編著的《中國食物成分表》第2版飲料類中可以看出,果汁所含的熱量遠遠比公認的“肥胖飲料”碳酸飲料要高得多。如,每100克可樂熱量為28卡路里,而100克VC橘汁的熱量為95卡路里,將近可樂的4倍,常喝果汁容易形成小胖墩兒。

每天陪孩子吃20分鐘飯

20分鐘培養注意力

餐桌教育的最大優點就是使父母教育孩子的緊迫感無形中變得輕鬆。在家庭就餐時孩子和大人的交流比較容易。

在美國進行的研究顯示,每個家庭在餐桌上的對話時間是2-45分鐘,時間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平均時間差不多是20分鐘左右。這20分鐘正好就是3歲的小孩把精力集中在一個對像(或是一件事)上可持續的時間。當一個孩子被某件事吸引後,就會產生很強的集中力;3歲孩子在對餐桌對話感興趣的20分鐘內,精力會非常集中。

這和父母給孩子讀書(孩子感興趣的書)的時間也類似。雖然這樣孩子也會集中精力。但是這個時候是父母在單方面地運用詞彙,缺少跟孩子的交流,而吃飯的時候孩子們和父母交流的機會自然多得多;給孩子讀書的時候孩子偶爾還有溜號的時候,而餐桌上的相互交流則可以很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短短的20分鐘時間裡孩子們通過對話提高了注意力。習慣了在20分鐘內集中精力的孩子在之後會逐漸提高自己集中精力的時間。家庭就餐比起任何書籍或是教材,都更能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按年齡進行不同教育

孩子的大腦發育中根據年齡不同所需的要素是在家庭就餐間自然而然產生的。一定要從餐桌教育上的“應該怎麼做才好”的想法中解放出來,父母放寬心和孩子享受就餐的快樂時,餐桌教育就實現了它的最大價值。

1-2歲(0-24個月):最需要的是餐桌上的關心。從18個月開始會有驚人的變化。這一時期孩子有大腦能夠理解別人說的話,擁有選擇適當語言的功能的威爾尼克區也將活躍起來。以此為基礎,孩子的詞彙量會激增。家庭中每個成員如能在餐桌上與孩子用眼神交流、多關心孩子、多與孩子交流的話,孩子的語言能力會有所提高。

3-6歲(25-72個月):從準備飯菜開始讓孩子參與。這時真正的餐桌教育就開始(最晚是36個月)了。這個年齡段不僅是提高口語能力,也是提高在學校的學習能力及終身受用的書面語理解能力的重要時期。在聽了家人之間的談話、在父母的督促鼓勵下,孩子們學會了有條理的說話方式,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很用幫助。

小學生:在餐桌上教授關懷。想幫助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大腦發育就需要教會他們怎樣去關懷別人:和別人建立聯繫,遇到問題就通過合理的方式來解決,感受到了同情心和關心時能發自內心地去關懷別人……把孩子培養成能夠結交真心朋友的、內心溫暖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結語:寶寶由於自控能力不好,因此,容易對喜歡吃的食物沒有節制性,容易造成進食過飽,引發腹脹等等腸胃不適。所以大人們一定要留意寶寶的食物。

標籤:【寶寶健康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