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中暑 中醫助治療 | 養生知識網


 

A-A+

夏季防中暑 中醫助治療

2015年08月27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57 ℃ 次

養生導讀:進入炎熱的夏天,高溫酷暑,在烈日下勞作的人們很容易中暑,要注意預防中暑,尤其是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群。夏天如何預防中暑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

一、中醫治療中暑

中暑者,形同而別,延醫亦各不同。暑之為氣,時應乎夏。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心。暑之傷,先著於心。其症︰頭痛眩暈,心煩面垢,身熱口渴,其脈虛濡。昏僕不知人,亦與中風相似。名曰中暑。中暑者,中氣虛而受於暑也。中寒治以溫散;中暑治以清涼。先候天時,次隨症治。大小須則形殊,症漫同一例,因時視症,舉一隅而類三隅切忌飲冷水,不可令臥冷地。當急移陰處,用大蒜搗爛,加路上熱土和水去渣灌之。再掬路上熱土,擁擠臍間作窩,令眾人尿滿,暖氣透臍即蘇。

薑湯

又法︰急以薑湯或童便乘熱灌下,外用布蘸熱湯熨臍下三寸穴立醒,醒後忌飲冷水,飲之立死。

又曰︰暑月曬衣,不可便入箱櫃之中,恐冬月服之,有中暑者。若吹透再收,便無此患。

加味人參白虎湯:人參石膏(生)知母(生)粳米甘草蒼朮水煎服。

1、穴位急救法

中暑症狀:中暑而至頭暈,暈厥(包括休克,昏迷等)。

常發生於平常體質弱的人,往往由於過度疲勞,站立過久,環境悶熱,或因悲傷過度等因素引起暫時性腦缺血,表現有眩暈,眼花,出冷汗,噁心、欲吐,甚至突然暈倒,面色蒼白等。

處理:。

(1)、溫開水(或用糖開水)一杯給病人飲下,並扶到空氣清新陰涼的地方。

(2)、當患者出現熱昏厥情況,可用一茶匙食鹽混合600ml水慢慢飲下。

按摩太陽穴

(3)、按摩太陽穴(有藥油更佳)

(4)、如暈倒,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鼻唇中間上1/3處)。

(5)、舒綬胸口的不適,可加按內關穴(腕紋上二寸)。

(6)、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會穴(頭頂部兩耳尖邊線之中點),湧泉穴(足底心前1/3處),令病人盡快甦醒。可用西瓜皮或濕毛巾為患者抹身,加速體溫下降。

2、刮痧療法

夏季節,容易發生中暑。在發病初期,病人大都有腹痛、脘腹脹悶及頭部昏沉的感覺,十分難受,中醫謂之痧症。此時必須盡快進行刮痧治療

刮痧療法雖是流傳已久的民間方法,但實際上它卻蘊含著中醫經絡理論。中醫認為五臟之系皆附於背(即後背正中線及中線兩側),凡邪氣上行則逆,下則順。通過向下刮痧,使邪氣下降,經絡中的氣機得到通暢而正常運行,所以痧症得以痊癒。

刮痧

在進行刮痧之前,先用熱水一碗,加入香油兩匙,取光滑的羹匙、銅幣或銅錢一個,蘸油水,從病人的背心開始,輕輕地向下順刮(切忌倒刮),並逐漸著力。如果是羹匙干了,可以再蘸再刮。直到局部皮膚泛紅隆起,或顯示紫黑色痧點,病人甦醒並感覺輕快為止。

若病勢急重,出現劇烈腹痛,上不得吐,下不得瀉,可去中藥店買點痧疫回春丹0.2克,溫開水吞服,以開竅逐穢。

二、怎樣預防中暑?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龍虎人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2、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喝水

3、飲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

4、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三、中暑了怎麼辦

中暑是高溫影響下的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常因烈日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下重體力勞動所致。

重度中暑還可繼續分為:

1、中暑高熱,即體內大量熱蓄積。中暑者可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可超過40度。

2、中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中暑者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3、中暑痙攣,即與高溫無直接關係,而發生在劇烈勞動與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後只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可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但體溫正常。

防中暑

四、重症中暑常有四種類型

1、中暑衰竭:此類型最為常見。由於大汗及周圍血管擴張致血容量不足而引起。起病較急,常在站立或勞動時突然昏倒,多見於老年人和未能及時適應高溫者。

2、中暑痙攣:大汗後暢飲又未及時補充鈉鹽,致骨胳肌收縮時發生陣發性疼痛、抽搐,多見於青壯年。

3、日射病:烈日暴曬頭部(大腦溫度可達40~42℃),引起腦組織充血、水腫。以劇烈頭痛、嘔吐為特徵,重者昏迷,但體溫不一定升高。

4、中暑高熱:患者體內大量熱能滯留,體溫高達41℃以上,皮膚乾燥無汗,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躁動以至昏迷。對中暑者,應使之立即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補充含鹽清涼飲料或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對重症病人首要措施是降溫:用冰水、井水或酒精擦洗全身;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或將全身(頭部除外)浸光在4℃水浴中,努力使體溫回降,並送醫院急救。

五、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後的緊急處理要點

1、戶外運動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曬在猛烈的陽光下,體內的熱溫未能充分散發,使體溫升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這就是中暑。

2、中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範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

3、萬一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鬆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4、次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中暑

5、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鐘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鐘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6、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

7、高溫影響下,體內熱積蓄過多或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出現紊亂,致生命活動受到危害的一種急症。人體能維持體溫37℃左右,是由於體內各器官、組織的新陳代謝和運動時所產生的熱量,能夠通過皮膚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徑所散失的熱量,在體溫中樞的調節下達到平衡。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且濕度過大時,蒸發散熱受阻,大量熱積蓄,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引起中暑。野外作業者、過度疲勞者、久病者、老年人以及產婦等均屬易中暑者。

8、輕度中暑時表現為精神恍惚、疲乏無力、頭昏、心慌、大汗、噁心、體溫超過37.5℃等症狀。有這些症狀的人,如及時離開高溫環境,一般休息3~4小時後可以恢復。

微信

標籤:【夏季】【中暑】【中醫】【治療】【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