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說 生病有五因防病有三點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解說 生病有五因防病有三點

2018年11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2 ℃ 次

       導讀:人為什麼會生病?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無數人都問過,而且也有很多人回答過這個問題,今日聽聽中醫如何解釋人生病的原因。以下中醫總結了五個人生的因素,瞭解了這些因素,可對症進行預防、治療,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人為什麼會生

          自古以來中醫認為,疾病產生的原因有“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之說。比如最早的時候,中醫認為疾病與“鬼、食物和蠱(鼓音)”有關。“蠱”也就是指被迷惑之症。

          後來《黃帝內經》認為,疾病“或生於陰,或生於陽”,與陰陽平衡有關,又與“飲食無節,起居無常,喜怒無常”有關,這裡面就涉及到生活規律和情緒的因素了,如果調整不好,就會引起陰陽失衡,人就會得病

         總結了古人的經驗,結合現代疾病譜的特點,認為人生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個:


心情不好時 免疫力都會下降

          1、人體內正氣不足,致使邪氣有機可乘

        《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是說,只要人體正氣充沛,致病的邪氣就不能傷害到你。所以正氣強盛與否是是否生病的根本原因。健康的第一步是要顧護正氣,我們談論的所有關於養生的方法,也應該是圍繞著如何強壯正氣,不要損傷正氣展開的。

         有人可能會問,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為什麼會還會出現正氣不足呢?中醫認為有一個規律就是戰爭時期,人們多實證,和平時期,人們多虛證。也就是說,太平日子過得久了,人們的體質反而會出現虧虛。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人沒有了顛沛流離的被迫運動之後,生活安逸,大魚大肉,熱量攝入過盛,消耗減少,肌肉鍛煉減少,這樣體內的內火、痰飲就會積聚,造成外表很壯盛很胖,其實是虛弱的情況。用西醫的話說,這是酸性體質,也是各種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症高發的原因。

         2、飲食不規律

         現代人暴飲暴食者有之,胡吃海塞者有之,嗜食偏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毫無節制的更是大有人在,所以脾胃受到損傷就不奇怪了,脾胃是後天的根本,如果脾胃受損,那人還能健康麼?或者說還能長久的健康嗎?可想而知,疾病就會不請自到的。

         3、缺乏運動

         現代人們多舒適啊,出門有車,再遠點火車,不行還有飛機,又快又省力。但是卻恰恰忘記了雙腿和雙腳是用來幹什麼的!現代人忙啊,寶貴的時間都用來工作了還幹不完這麼多的活兒,哪兒還有時間去運動呢?運動是我們身體天生的優勢,四肢,肌肉,臟腑,都離不開運動,經常規律的運動才不至於使我們機體的功能退化,才能保持骨骼、韌帶和肌肉的健康,才不至於才50出頭就腰酸背痛腿抽筋。

         舉例:咀嚼是我們最常做的“運動”,但是現在很多人喜歡吃軟軟的蛋糕、冰激凌、果凍等食物,這些食物是不需要咀嚼的,但實際上,咀嚼不但是消化的第一步,充分咀嚼可以讓我們的食物消化的更完全,而且咀嚼還可以鍛煉臉部的肌肉,使臉部肌肉線條變得優美,保持它的彈性。咀嚼還有一個好處,恐怕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那就是咀嚼可以維持我們眼球周圍肌肉的彈性,而從預防晶狀體變形,也就是說預防我們得近視或者遠視。你看,這個小小的運動對我們都那麼重要,可見整個機體的運動是非常重要的。

飲食不平衡也會影響健康
飲食要全面
         4、情志不遂

         情緒總是被壓抑,無法排解就會導致氣血不暢通,陰陽失衡。請問各位,如果說你今天感覺特別輕鬆,沒有煩心事,沒有壓力,萬事不發愁的,有嗎?恐怕只是極少數吧,人們如果經常處於一種緊張壓抑的生活狀態中,很容易造成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而產生各種疾病,器質性的、功能性的都有可能,所以情志不遂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

         5、藥物濫用

        藥害將成為中國未來的一大危害。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我想有從事醫學或者藥學工作的朋友一定會深有同感。現在抗生素的濫用,激素濫用,尤其是對孩子們來說,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這樣濫用的後果我想在未來的30年到40年之間肯定會顯現出來。動不動就大把大把的吃藥,動不動就輸液,這絕不是好習慣。“是藥三分毒”,大把吃藥,那麼你就恰恰忽略了人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自愈”功能。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承認人體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但是這種自愈必須有飲食營養的保證,生活習慣的改善等等條件來幫助才能夠達到。

        瞭解了生病因素後,那在中醫養生中又是怎麼防病的呢?請繼續看下文:

    中醫防病主要講三點,分別是心肺、脾肺以及肝腎。因為這三點是我們人體的主導,這三點也分為上、中、下。想瞭解這中醫是如何防病的,那麼我們就需要先瞭解都防什麼樣的病!

心肺防病

首先來說說心肺的疾病,中醫把這類疾病統稱為“溫病”,按照現代醫學理論也就是呼吸系統疾病。

因為心肺是一條線,所以呼吸系統疾病跟心肺都很有關係。

可能有人會問我了,說這個心臟不屬於呼吸系統啊。你說的沒錯,但是在臨床上,中醫理論中的“心”和現代醫學中講的“心”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比如說,“心”在中醫裡,它有一個術語解釋叫“心主神明”,許多神志不清的病症就跟心有關。比如有一篇中學課文叫《范進中舉》,說范進這個人參加科舉考試考了很多年,一直都沒有考中,結果突然有一年來了消息說他考中舉人了,當下他特別高興,結果因為過於突然,范進一下子痰迷心竅了,他高興得瘋了,周圍的人費了好大勁兒才把他治過來。

心情好,身體才會好
心情好,身體才會好

二月河的長篇小說《乾隆皇帝》裡也有類似的例子,這些例子雖然是文學演繹,但都不是亂寫的,而是有其中醫的理論根據。所謂痰迷心竅,指的就是中醫理論裡的心,這和現代醫學說的冠心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清代,有一位著名的醫生叫吳鞠通,他是一位溫病大家。他對溫病有一個很精要的論述,叫:“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

什麼叫“溫邪上受”?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發燒、感冒、肺炎、扁桃體發炎等,這都屬於是呼吸系統的疾病。

“首先犯肺”,這比較好理解,就是說首先導致呼吸系統出現了問題。“逆傳心包”,也就是說這些疾病如果你不及時去治療,及時去控制,發展下去,如果逆轉就會導致人昏迷,我們叫心智出現問題。

因此,中醫裡把心肺歸在一起的,統稱為人體的上線。

   脾胃防病

那麼中線我們主要需要預防什麼呢?就是要防脾胃疾患。

脾胃疾患主要體現為這樣一些疾病,比如胃炎、潛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還包括一些急慢性腸炎,但這些都是現代醫學名詞,而不是中醫裡的叫法。

按中醫講,我們都管它們叫胃脘痛、痞滿之類的,比如說胃十二指腸潰瘍,中醫裡叫胃脘痛,急慢性腸炎中醫裡也管它叫胃脘痛。

所以中西醫在這上面的認識是不一樣的。

中醫學認為,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它們是水穀之海,氣血生化之源,人體週身的津液、營養都必須依靠脾胃來供給。

所以有“脾為後天之本”、“脾胃者,五臟之宗也”、“脾胃虛則百病生”的說法。

病從口入 飲食不可大意
病從口入 飲食不可大意

《景岳全書》中也提到:“蓋人自有生以來,唯賴脾胃以為立命之本,胃強則強,胃弱則衰,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各種衰老的原因之中,脾胃虛損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平時飲食不注意,偏食、吃飯不規律、經常過量飲酒等,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脾胃虛弱、生化之源不足,臟腑也會失去充分的營養,因而很容易發生衰老。

脾胃虛弱,精血不足,肌肉、顏面、鬚髮、五官亦失於濡養,就會出現面焦、發墜、肌肉鬆弛等衰老形態。

脾胃虛弱,運化無權,水濕不化,停聚為水飲、痰濁。這些病理產物會引起和加重各種疾病,如咳喘、胸痺心痛、痰飲、水腫、眩暈等,從而影響健康,加速衰老。

尤其是人到了老年,胃的功能減弱,腺體分泌開始減少,衰老退化,脾胃功能日漸衰減,對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較差,所以平時就注意保養脾胃,確實是健身防病的關鍵。

肝腎防病

傳統醫學認為在我們的人體中,腎主精、肝主血,肝腎的虛損,自然會導致精血有形之質的不足,從中醫的學名上我們管它叫“肝腎陰虛”。

肝腎陰虛會導致什麼疾病呢?肝腎陰虛首先會導致失眠、頭暈、中風等症狀。

可能有人會問,這個腦病跟肝腎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是大有關係的。許多腦病的症狀主要體現在腦,也就是我們的頭部,但其實它發病的根源是在我們的肝腎。

比如說像高血壓、腦中風等,這些都是肝腎陰虛所導致的。

    因此,我認為養生的原則還是先要抓住需要預防什麼病,這樣才能懂得如何預防。這裡我講一個笑話,是我親眼所見。

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

有兩位老年人出來遛彎兒,一位從這邊過來,另一位從那邊過來,兩人一碰面,就按照老北京習慣的問候語問話。

一位說:“您吃了嗎?”

另一位回答說:“吃了,吃了。老王,你好嗎?”

叫老王的回答說:“挺好挺好,你幹嘛呢?出來遛彎兒啊?”

那位說:“可不是嘛,我出來遛彎兒。”

兩個人寒暄了兩分鐘,完了各自遛彎兒去了。過了一會兒,遛彎兒拐回來倆人又碰上了。

    這位說:“哎,您剛出來遛彎兒呀?”那個還回答呢:“哎,可不是嘛!”得,把剛才的寒暄全忘了。

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理解為健忘症。為什麼老年人容易健忘,健忘症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中醫理論一般都認為是由於肝腎陰虛所引起的。

因此,從養生原則上,如果我們要防治疾病的發生,上線主要防止的是外感,中線主要防止脾胃疾患的發生,以及兼顧一下心臟,下線主要就是防止肝腎由於精血不足導致的疾病。

找到了這些疾病發生的原因,那麼,我們自然就可以有目的地預防疾病的發生。疾病在我們身上發生的少了,我們也自然就可以保持健康長壽了。

生活保健
夏季不生病

       夏季不生病的奧秘

夏季三個月,從立夏到立秋,是一年中天氣最熱、也是陽氣最盛的季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之交,萬物華實。"這就是說,在這個季節,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上下交合,各種植物大都開花結果了,所以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夏季氣候炎熱,是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此時若不留意這種氣候特點,極易受暑熱、濕濁的侵襲而致病。因此,老年人在夏季應順乎自然,留意養生,對防病健身、延年益壽有益。為了幫助老年人更好地安度盛夏,維護自身健康,本期"健康話題"便組織了這樣一組文章,從各個方面向讀者朋友介紹夏季養生的知識,

夏季如何不生病
夏季如何不生病

一、夏季的精神調養

談到夏季精神養生,祖國醫學認為"冬季要藏""春季要生",而"夏季則要放",即精神要充沛、飽滿,情緒外向,使機體的氣機宣暢,通洩自如,呈現出對外界事物濃厚的興趣,這是適應夏季的養生之道。《黃帝內經》指出:"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但夏日炎熱,往往令人心煩,而煩則更熱,故寧心靜神尤為重要。元代養生學家邱處機說:"夏三月,欲安其神者"應"澄和心神,外絕聲色,內薄滋味,可以居高,朗遠眺望,早臥早起,無厭於日,順於正陽,以消暑氣。"他還誇大說,為了躲避暑熱,不僅宜在"虛堂、水亭、木陰等潔淨而空敞之處"納涼,更宜"調息淨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此說極有見地,心靜自然涼也。正如古有詩歌云:"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間。寧心無一事,便到清涼山。"

傳統醫學認為,火熱主夏,內應於心。心主血,藏神,為君主之官。七情過極皆可傷心,致使心神不安,正如《黃帝內經》裡所說的"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五臟六腑皆搖"。這說明了不正常的情志皆可損傷心的功能,而心的功能受到損傷後,可影響人體的一切性能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精神調養,就要養心;而養心也就是精神調養。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夏季精神養生的要點有三個。

1.保持心靜。精神養生中以"心靜"為核心。這裡所說的心靜,不是要求每個人無求無慾,只是不可過度,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凡不能辦到的事就不要去妄想。若處於這種心態,心情就會平和,人體代謝趨緩,產熱減少,熱感就會明顯減輕。

2.笑口常開。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老年人若能保持笑口常開,這是健康長壽的重要措施,也是避暑的重要法寶。現代醫學已證明,笑能增強呼吸功能,消除緊張,使肌肉放鬆,減輕精神壓力,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於是燥熱自感減輕。什麼牌子的粉底好

3.自控情緒。夏季天氣悶熱,易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煩意亂。老人和高血壓、心腦血管病患者,很難忍受這酷熱之苦,更難承受情緒的波動。因此,自控情緒實在是養生的重要手段。用神專一是一種可取的控制情緒的妙法,炎熱的夏季,去幹自己某件有興趣的事,就可達到自控情緒的目的,從而使燥熱感減輕。

上述這三點做到了,精神自然會飽滿,酷暑也會不再難耐。這就是夏日精神調養以防病的基本法則。

二、夏季的起居調養

夏天合理的起居調養對防治疾病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這裡,最主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下幾點,就是比較合理的起居內容。

1.睡眠。夏季作息,一般地說,宜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黃帝內經》裡說:"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意思是說,在夏季,人們每天要早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盈與盛實;要晚些入睡,以順應陰氣的不足。白天,不要厭惡日長天熱,仍要適當活動,以適應夏季自然的變化。

夏天睡眠需要留意的是:睡眠時不可讓空調或電扇直吹,最好關掉空調或電扇。夜裡不宜在露天地睡,由於夏季暑熱外蒸,毛孔開放肌體最易受風寒濕邪侵襲,一旦受寒,嚴重的能引起手足麻木、面癱等病。睡覺前也不要乘涼大晚,更不宜長時間在水亭中、樹陰下、過道裡、涼台上乘涼。

然而,夏季由於晚睡早起,會造成睡眠不足;再加上正午時分,烈日當空,此時人體血管擴張,血液大量集中於體表,從而使腦部供血量減少,讓人感到精神不振,有昏昏欲睡之感,所以需要進行午休做適當的補償。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中午休息一下。晝寢的時間不宜太長,一小時以內即可。這裡要提醒一下,不能由於晝寢時間短,就草率從事,也要注意睡眠衛生:一是飯後不要立即躺臥,應稍事活動一下,以利胃腸消化。二是不要在有穿堂風經過的地方睡,以免著涼。三是不要伏在桌子上睡,以免壓迫胸部,影響呼吸。四是晝寢時最好脫掉外衣,並在腹部蓋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

2.著裝。老年人的夏季服裝以輕、什麼牌子的粉底液好薄、柔軟為好,衣料的透氣性、吸熱性愈好,愈能有效地幫助人體散熱,使人穿著舒適而涼爽。吸濕性能差或裡面過於光滑的衣料,汗液不能及時排掉,人就會汗流浹背,感到悶熱不適。所以夏季服裝最好選用人造絲、真絲、亞麻和棉針織品。

此外,服裝的顏色亦很重要,由於衣料顏色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強度也不同。顏色越深,吸熱越強;顏色越淺,反射性越強,吸熱性越差。因此,夏天宜穿淺色服裝。

3.外出。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紫外線的強光有致癌作用。夏季每天10點~16點是紫外線最強的時間,故老年人此時間段應盡量避免外出。必須外出時,應塗防曬霜,穿長袖衣、什麼粉底液好長褲,還要戴草帽、墨鏡或打遮陽傘。

4.居室。盛夏居室的佈置,有這樣幾個建議:1宜將多餘的或暫時不用的傢俱搬掉,使居室擁有較寬敞的空間。有條件的家庭可將沙發、座椅等傢俱換成籐、竹質的,這樣要涼快得多。2每天將南北兩向的門窗打開,呼吸對流而生的自然風,可使居室滿屋生涼透爽。3用淡綠、淺藍、瓦灰、乳白等色彩裝飾天花板、窗簾、沙發套,由於冷色調的色彩,能讓人心裡滋生舒適爽涼。若在牆上掛一幅《冰山雪峰圖》的油畫,亦可給人心底生涼的效果。4在向陽的外窗戶上方裝上涼篷,可將烈日直射帶來的熱量阻之窗外,增強涼爽的效果。

5.不用涼水沖腳。在夏日熱浪襲人之時,一些穿輕便涼鞋、拖鞋的人,喜歡用涼水沖洗雙腳,沖完時自覺涼快很多。殊不知,經常這樣做,是有損於健康的。

醫學研究證實,人的腳部是血管分支的最遠端末梢部位,腳底皮膚溫度是全身溫度最低的部位,極易受涼。若夏天經常用涼水沖腳,使腳進一步受涼遇寒,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最終導致各種疾病。所以夏天最好也要用熱水洗腳。

6.吹電風扇。炎熱的夏天,打開電扇,清風拂面,好不愜意,可在醫院門診部裡,醫生們發現,因使用電風扇不當而得病的人並不少見。究其原因,是因為不少人缺乏使用電風扇的衛生常識和方法。怎樣吹才算正確呢?1風速不宜過大,以微風為宜,尤其是在通風較好的房間和有過堂風的地方。2不宜對人直吹,否則風邪易侵人體內,尤其是在身體虛弱或大汗淋漓時。3不宜持續固定對身體某個部位吹風,宜吹吹停停,或用擺頭電扇。

7.使用空調。夏季使用空調不當而致病的情況,我們大家都有親身經歷或耳聞。這裡再提示幾點:1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大。室內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較大,對抵抗力相對較差的老年人來說,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為此,使用空調要將空調溫度調節得比室外溫度稍低些即可,而且出風口一定不能直對著人。2注意通風。應該開一兩個小時後就將空調封閉,打開窗戶,通一下風。同時應經常到室外活動,接觸外邊的溫度,呼吸新鮮空氣。否則長時間在封閉的空氣環境裡對健康不利。3不要蓋棉被開空調睡覺。很多人以為夜裡睡覺開空調蓋棉被,可以既享受到空調的涼爽,又能避免空調的副作用。其實,呼吸道是最脆弱的,蓋被子只能保熱不能防病。冷氣從呼吸道進入人體,一覺醒來口鼻發乾,還是會有感冒症狀。4注意室內濕度。長時間呆在空調房中,應在室內使用空氣加濕器,以降低室內空氣中的浮塵。因為空調吹出空氣污染中的懸浮物,也是引發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原因。

8.旅遊。夏日旅遊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根據此原則,夏季旅遊的目的地應是海濱和山區。這一方面是海濱和山區的氣溫相對較低,另一方面是海濱與山區的環境宜人,有益於身心健康。當然,旅遊途中要注意防曬、避暑、防腹瀉、防蟲咬,做好必要的準備。

三、夏季的運動調養

夏天由於氣溫高、濕度大,給健身鍛煉增加了困難。因此,如何健身,是一個不太好解決的難題。然而,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說明夏天的運動鍛煉對健康起著重要作用。觀察發現,夏天經常參加鍛煉比不堅持鍛煉的人其心臟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都好,而且發病率也較低。因此,老年人在夏季最好堅持運動。這裡,要做好下面三件事。

首先是運動的時間和項目要安排合理。老年人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進行室外運動鍛煉,運動以游泳、打太極拳、玩健身球、釣魚、做廣播操等柔柔項目為宜,不做過多劇烈的活動。晚飯之後到戶外悠閒地散散步,也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其次,要有必要的防護措施。在陽光下鍛煉時,要戴上白色遮陽帽或草帽,避免陽光直射頭部。鍛煉時穿的衣服以鬆軟、寬大、色淺、便於身體散熱的樣式和布料為好。露天室外鍛煉出汗較多時,可適當飲些鹽開水,不要大量喝涼開水。運動之後滿身大汗,不要用冷水沖頭或洗冷水浴,以免感冒或引起肌肉、關節疼痛不利。最好洗溫水澡,既可消除疲憊,又使人感到舒服。

再次,運動要因人而異。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胃炎、甲狀腺功能亢進、肥胖病病人及年老體弱者,除不做劇烈運動外,更不要在烈日下或高溫環境中進行運動鍛煉。

       四、夏季的飲食調養

安全度夏,飲食是關鍵。那麼,夏季怎樣的飲食方案才是正確的呢

1.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清淡飲食有助於健脾清熱、開胃增食。夏季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膩葷腥厚味之食。但要注意攝人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魚、肉、蛋、奶等。烹調方式宜採用蒸、煮等易於消化的,少用甚至不用煎炸形式。

2.常吃苦味食物。在夏日的飲食中,要注意多吃些苦味的食物。苦味的食物雖然味道上不是那麼適口,不過卻是暑日的健康食品。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三伏天氣裡吃些苦瓜、苦菜,或者飲用一些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飲料,不但能清除人內心的煩惱、提神醒腦,而且可以增進食慾、健脾利胃。

3.注意補充維生素。高溫季節,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容易缺乏各種維生素。此時,可以有選擇性地、定量補充一些維生素,最好是食物補充,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及其製品、動物肝腎、蝦皮等,也可以飲用一些果汁,可使維生素得到補充。

4.補鹽和鉀。夏天出汗多,體內喪失的鹽分比較多,所以要注意適當吃些鹹味的食物,以補充體內所失鹽分,達到身體所需的平衡。此外,出汗多也會導致體內的鉀離子喪失過多,具體的症狀是倦怠無力、食慾不振等。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可以酌情吃一些草莓、杏、荔枝、桃、李等水果,而蔬菜中的青菜、大蔥、芹菜、毛豆等含鉀也很豐富。茶葉中含有比較多的鉀,夏天時候多喝茶,既可以消暑,又能補鉀,可謂一舉兩得。

5.暑天宜清補。夏天的飲食應該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宜選擇清淡和具有滋陰功效的食物,如鴨肉、鯽魚、蝦、瘦肉、香菇等。

6.補充水分。夏季出汗多,要及時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大量喝水,因為一次大量喝水可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宜少量多次飲用。補水宜飲用白開水,少喝市售飲料。

       五、炎熱夏季不要怕出汗

夏日,很多人不愛活動,生怕出汗。殊不知,過夏天,如果不讓身體出汗,會影響健康。

在皮膚上的小汗腺密密麻麻,肩負著身體散發熱量的重任。當外界氣溫上升到30C時,汗腺這一"天然空調器"便開始啟動,分泌汗液。出汗可以說是調節體內溫度的有力法寶,它事關體溫的恆定和生命的安危。如果怕出汗,遠離熱環境,長時間在空調環境裡呆著,對高溫的耐受力自然會下降。一旦離開空調來到外界熱浪滾滾的環境中,汗腺這一"空調裝置"會因長時間不用而啟動不靈,便極易發生中暑。尤其是老年人,常因中暑引發高熱、驚厥;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人還易發生中風、心肌梗死等。

過夏天,如果不讓皮膚出汗,體內代謝的廢物只好從其他途徑排出,比如經尿液,這勢必增加腎臟的負擔,如有腎病則更是雪上加霜。汗液中的乳酸與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是殺滅病菌的化學武器,如整日享受清涼,會因無汗液而使皮膚的酸性環境發生改變,皮膚的抵抗力降低,病菌滋生繁衍,可引起種種皮膚病。

所以,在炎熱的夏季,該出汗時就得出汗,這也符合"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則。

       六、夏季謹防各種疾病

夏令時節酷熱濕潤,不管是熱邪還是濕邪,皆能傷人致病。所以,要謹防各種疾病的侵襲。

1.感冒。夏日感冒,稱之為"熱傷風",常見症狀是流涕、鼻塞、打噴嚏,甚至於發熱同時又汗流浹背,還有的噁心、嘔吐、腹瀉。此種感冒常不能迅速恢復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易轉化其他病。因此,一旦發生"熱傷風",不要忽視,宜採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療。

2.疰夏。疰夏又叫"苦夏",是夏季常發生的一種病症。主要是有些人對氣候的變化適應能力較低,導致胃腸道分泌的消化液減少,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和吸收,表現為納呆或消化不良。可服用一些補肺、健脾、益氣之品,以調理身體。

3.中暑。中暑是炎夏最易發生的疾病。在炎熱濕悶的氣候中,只要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應該首先想到中暑的可能,應暫停勞作,立即移至陰涼處,解開衣服,頭部進行冷敷或用冷水擦澡,喝些淡鹽水或清涼飲料。必要時應去醫院救治。

4.心腦血管病。每年一到夏季,就有很多老年人感到頭暈、胸悶、憋氣、心慌,嚴重時,還有可能突發心梗和中風。專家提醒老年朋友在酷暑中應注意休息,多喝水,中午時分盡量避免出行,該服藥時就要服藥,減輕夏季高溫給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

5.胃腸道急症。天氣炎熱時,適量吃些雪糕、冰棍、冰淇淋等冷食或喝些冷飲,能起到一定的解暑降溫作用。但不可食之過多,過多會使胃腸溫度下降,引起不規則收縮,損傷脾胃或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可誘發腹痛、腹瀉等病症。天熱解暑最好的飲料是茶水和白開水。

6.皮膚病。夏季氣溫上升,濕度也有升高,各種細菌開始大量繁殖,因此,惱人的皮膚病也會如期而至。夏季常見的皮膚病有以下幾種:1痱子。防止痱子的發生應該注意室內環境的通風降溫;衣著應寬大,勤換衣服;盡量保持皮膚乾燥:勤用溫水洗浴,揩乾後撲痱子粉。治療可用清涼、收斂止癢藥物。2濕疹。防治濕疹,局部要保持乾燥,要穿透氣的鞋子。因為濕疹的症狀和腳癬相同,所以,治療前要做一個真菌試驗,判斷到底是否屬於真菌感染。用皮炎平塗抹患處,一天兩至三次,效果不錯。3足癬和股癬。足癬和股癬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膚病,由於真菌喜好溫暖和濕潤,因此,常在夏季加重。一旦發現病情,就應適時用藥。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足癬還是股癬,都有一定的傳染性。因此,應避免共用衛生用具如毛巾、拖鞋等。4曬傷。預防曬傷首先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治療一般對症即可,可外用保護劑如各種潤膚劑、爐甘石洗劑等。

七、冬病夏治保健

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中的特色療法。它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在夏季對原有疾病進行治療,消除病源,鼓舞正氣,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將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所謂"將病之病"就是這種現在雖然未發,卻會在將來某個時候必發的疾病。那就要在未發之時,趕快去除其必發的條件--或主因,或誘因。消除主因就是要改變體質,去除誘因就是要改變環境。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發的病,此種病的易發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火力"。這種病通常的症狀是:手腳冰冷、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等,中醫叫陽氣不足.也就是自身熱量(能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冬病夏治效果最為理想的是呼吸系統疾病,其適應證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變異性咳嗽等中醫辨證屬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的患者;也適用於怕冷、怕風、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覆感冒的虛寒體質的患者。

為什麼冬病要夏治呢?是因為冬病患者本身體質就偏於虛寒,再加上冬天環境也是寒冰一片,"兩寒"夾擊,便毫無解凍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裡晾衣服,是很困難的。然而在盛夏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裡面是心火正盛,這時積寒躲在後背的膀胱經和關節處,最易被趕出來。但若是陽氣衰弱,裡面沒有推動之力,就會錯過排寒的大好時機。再加上有很多人,體質本來就有些陽氣不足,夏天再痛飲去暑的飲料,如冰鎮啤酒、涼茶、水果刨冰,然後整日呆在空調房間裡,那真是陳寒未去,又添新寒。須知,寒氣是會沉積的。且身體被寒氣侵襲的地方,必會氣血瘀阻,這叫做"寒凝血滯"。若寒氣停留在關節,就會產生疼痛,停留在臟腑就易產生腫物,停留在經絡就會使經絡堵塞,氣血也就流行不暢,不但會四肢不溫,也常會有手腳發麻的症狀出現。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積寒,等到秋風一起,外寒復來的時候,就又會舊病復發、內外交困了。

那如何在夏日去除積寒呢?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內用溫熱""外散風寒"。方法有二:一是服用偏溫熱的飲食以發汗,可將侵入皮膚的寒邪及時排出,是排除體內寒邪的最好方法。也就是說,夏天也要多吃些偏溫熱的飯,少吃寒涼之品。二是遵醫囑對症用藥,在此基礎上"緩而久攻",即慢慢用藥調理,用藥時間可長一些,即使痊癒也要再服藥鞏固一下。這樣經過藥食同治,冬天易患之病便可以在夏季得到有效的治療。

結語:看了以上的文字,你是不是都對中醫防病論有所瞭解了呢。那麼,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以及想達到長壽的目的而努力照著做吧!

 

標籤:【養生】【健康】【男人】【女人】【中醫】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