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 | 養生知識網


 



谷雨節氣藥膳幾款

 谷雨節氣藥膳幾款
谷雨節氣的膳食調養應體現天人相應,食藥一體的營養觀,在選擇食療時不可錯用食譜。現列舉常用藥膳幾款: 參蒸鱔段: [配料] 鱔魚1000克,黨參10克,當歸5克,熟火腿150克,食鹽、紹酒、胡椒粉、生薑、大蔥、味精各適量,清雞湯500克。   [做法] 黨參、當歸洗淨浸潤後切片備用;鱔魚剖後除去內臟,清水洗淨再用開水稍燙一下撈出,刮去粘液,剁去頭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長的段;熟火腿切成大...



二十四節氣的傳統含意

 二十四節氣的傳統含意
立春:春季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 驚蟄:開始響雷,冬眠動物復甦 春分:春季的中間,晝夜平分 清明:氣候溫暖,天氣清和明朗。   谷雨:降雨量增多,對穀類生長有利 立夏:夏季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 芒種:芒種忙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夏天到,此時白天最長,夜晚最短 小署:正當初伏前後,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為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 立秋:秋季開始,氣溫逐漸下降 處署:"處"...



小滿節氣適合飲用十種祛濕食物

 小滿節氣適合飲用十種祛濕食物
進入5月,時間也靠近小滿節氣,此時氣溫升高,天氣開始炎熱。這時的氣候特點除了熱之外還有“濕”,濕是指外界環境的濕度大。同氣溫一樣,濕度也是影響人體舒適感的重要因素。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容易阻遏氣機,影響體內氣的運行。預防濕邪致病,我們可有意識去進食一些既能去濕又能加強脾胃功能的食物: 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



二十四節氣之小雪養生篇

 二十四節氣之小雪養生篇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小雪。小雪,望文生義,表示降雪開始的時間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民間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漲,斗指己,斯時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這時的黃河以北地區已到了北風吹,雪花飄的孟冬,此時我國北方地區會出現初雪,雖雪量有限,但還是提示我們到了御寒保暖的季節。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是那些患有抑鬱症的朋友...



清明節氣養生重在與自然同氣相求

 清明節氣養生重在與自然同氣相求
4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清明至谷雨的15天分為三候,初候5天桐樹開花,二候5天牡丹開花,三候開始天上會出現彩虹。   清明是清氣上升的時節。《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中寫道:“寒氣生濁,熱氣生清。”從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間經過雨水、驚蟄、春分,大地漸暖到了清氣上升的時候。 清明是農作物一年播種的好時機,同樣也是人之陽氣生發的難得時段。人們應從起臥時間上做起,...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養生篇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養生篇
6月21日為夏至日,此時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左右。     ...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養生篇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養生篇
5月6日是農曆的立夏。此時,“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後,是早稻大面積栽插的關鍵時期,而且這時期雨水來臨的遲早和雨量的多少,與日後收成關係密切。農諺說得好:“立夏不下,犁耙...



節氣中汲取養生自然精華

 節氣中汲取養生自然精華
不同的節氣採取不同的養生措施,要因時而異的,不要去一味的照搬,要根據不同的特點來進行對身體的保養吧,節氣中汲取養生自然精華,是一個必然的措施吧! 6月節氣--芒種和夏至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開始,包含有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 芒種時天氣開始炎熱,大自然進入典型的夏季。夏至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白天氣溫一般都在30度以上,部分地區氣溫甚至達到38度。在這個季節裡,人們開始愛打盹,原因...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養生禁忌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養生禁忌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



二十四節氣已不合農時

 二十四節氣已不合農時
我國古代用陰曆,陰曆有閏月,運用二十四節氣定農時,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現在通用陽曆,節氣的日期每年都在那幾個日期不變,各年相差也不過一兩天。可是氣候變化年年不同,依固定的日期耕種,就不合理了。 竺可楨先生於1931年5月9日作“親月令”的演講,他說我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原產生於黃河下游,因年代久遠,氣候變遷,不僅與其發源地現今情況不合,更不能適用於全國。他列舉自己在南京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