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際在於晨,一年之際在於春,轉眼又到了萬物復甦的春季了。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然而,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因此應注意保健養生。
中醫認為,春天是歷代養生家都非常重視的季節。《內經》指出:“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不變。”肝屬木而主風,屬於自然界的東方,旺於春季,具有與草木相似的生發之性,在春季時功能活躍。所以,春季尤其要注...
中醫專家 教你清明養生之道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時,氣候溫暖、桃花初綻、楊柳泛青,正是祭祖掃墓的日子。除此之外,清明還是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中醫專家教您一些清明節的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 重在清明節
“就中醫養生來講,清明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節氣。”中醫認為人應四時,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因此,建議大家穿著寬鬆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比如公園、廣場、樹林、...
中醫認為冬季吃水果首選甘蔗和梨
入冬後,很多人常感到皮膚乾燥、頭暈嗜睡,反應能力降低,這時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
中醫認為,梨中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梨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滋養腸胃等功能,最適宜於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緩解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干喉痛、大便燥結等症較為適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
中醫養生之「藥食同源」
中醫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健康長壽為人人所嚮往。善待生命是我們的神聖使命。養生保健就是保養生命。下面僅就四個方面對“藥食同源”在中醫養生保健中的獨特優勢加以闡述。
“藥食同源”是中醫養生保健的強大物質基礎,佔據重要地位。
所謂“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食借藥之力,藥助食之功”,二者相輔相成,突出顯示了“藥食同源”在中醫養...
中醫進補常識
進補的分類
從方法分,進補分為精神補益、飲食補益、藥物補益、按摩補益和艾灸補益等。
虛證有不同性質和表現,從氣血、陰陽方面分,虛證可以有氣虛、血虛、氣血兩虛,陰虛、陽虛和陰陽兩虛;從臟腑分,又各有不同。針對虛證補益的不同作用,分為補陽(又稱壯陽)、補陰(又稱滋陰)、陰陽雙補,補氣(又稱益氣)、補血(又稱養血...
中醫花草養生法
花草神奇的力量
花草很早就被用做療方,《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等中醫藥專著中,都有對各種花草功效的詳細闡述。不獨中國,西方芳香藥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兩河流域的古文明時期,蘇美爾人已懂得利用百里香及茴香來治病,埃及人曾用芳香花草治病和美容。花草含有天然的香氣和豐富的維生素,更有許許多多的應用方式,讓我們感受花草到來的愉悅香氛世界。
花草入佳餚
以花草入菜不但可以增加料...
中醫飯後養生法
食後手摩腹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說:“中食後,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食畢摩腹,能除百病。“食後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人大腦,有益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肚臍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
秋冬乾燥 看中醫如何「滅火」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如果出現咽喉乾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引發“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情緒波動過大、中暑、受涼、傷風、嗜煙酒以及過食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貪食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會“上火”。 而中醫認為,由於陰陽失調,失去了正常潛藏功能...
春季中醫養生的6大秘笈
不多吃酸常食甘
中醫提倡春天飲食中應“省酸增甘”,這是春季養肝的基本法則。因為在春天人的肝臟陽氣旺盛,再吃酸性食物,會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就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的飲食是忌酸倡甘甜的。
要避免過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多食用甘溫補脾的食物,如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
TIPS:春天應該多進食補,選擇具有溫...
夏日小兒腹瀉 中醫如何保健?
最近,由於天氣炎熱,不少小兒出現食慾不振、睡眠不好、容易感冒、腹瀉等現象。醫生建議,除了日常保健外,一些中醫方法能對小兒更好地起到治療和保健的作用。
由於夏季氣溫比較高,食物和水容易被各種病毒、細菌、寄生蟲污染;加上幼兒的腸胃功能比較虛弱,所以幼兒易患腸胃炎。尤其是幼兒如果過多吃冰激凌等冰涼食物,加上呆在空調房裡時間比較長,容易使腹部受涼,使腸胃受寒而引發腹瀉等腸胃疾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