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法】 | 養生知識網

 



小兒疳積的刮痧療法

 小兒疳積的刮痧療法
小兒疳積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症,又稱蛋白質、熱量不足性營養不良症,多發生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餵養不當或某些疾病(嬰幼兒腹瀉,先天幽門狹窄,顎裂,急慢性傳染病,寄生蟲病等)引起的蛋白質或熱量不足所致。營養不良屬於中醫學的“疳積”範圍。患兒體重不增或減輕是營養不良的最初症狀。久病者身高也低於正常。皮下脂肪逐漸減少和消失,明顯消瘦。皮下脂肪消減的順...



刮痧療法的歷史

 刮痧療法的歷史
刮痧療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確切的發明年代及發明人,難以考證。較早記載這一療法的,是元代醫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醫得效方》。“痧”字從“沙”衍變而來。最早“沙”是指一種病證。刮痧使體內的痧毒,即體內的病理產物得以外排,從而達到治癒痧證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過的皮膚表面會出現紅色、紫紅色或暗青色的類似“沙”樣的斑點,人們...



不宜用拔罐療法的部位

 不宜用拔罐療法的部位
孕婦、婦女月經期、肌肉枯瘦之人、6歲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腫病、心力衰竭、活動性肺結核、急性傳染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頭、前後陰、心臟搏動處、大血管通過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髮過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療法。 (1)體位須適當,局部皮肉如有皺紋、鬆弛、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火罐易脫落。 (2)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合適的罐。應用投火法拔罐時,火焰須...



踝關節韌帶損傷的推拿療法

 踝關節韌帶損傷的推拿療法
1.概述 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端與距骨所構成,其內外兩側有副韌帶加強。內側副韌帶又稱三角韌帶,起於內踝,止於舟骨、距骨及跟骨。外側副韌帶有三條,均起於外踝,腓距前韌帶止於距骨前外側,腓跟韌帶止於跟骨外側,腓距後韌帶止於距骨後外側。 踝關節解剖特點:外踝比內踝長,內側韌帶比外側韌帶堅強,所以外側韌帶比較容易受損,臨床以外側韌帶損傷多見。 2.病因病機    多因在不平的路面行走...



支氣管哮喘的刮痧療法

 支氣管哮喘的刮痧療法
    哮喘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以突然發作、呼吸喘促、喉間哮鳴有聲,甚至張口抬肩,鼻翼扇動,呼吸困難為特徵。本病分發作期和緩解期,病位主要在肺,與脾腎有密切關係。     典型的支氣管哮喘,發作前有先兆症狀,如打噴嚏、流涕、咳嗽、胸悶等,如不及時處理,可因支氣管阻塞加重而出現哮喘,嚴重者可被迫採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乾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現紫紺等。...



肩關節周圍炎的推拿療法

 肩關節周圍炎的推拿療法
1.用法在肩部操作,包括肩上、肩前、肩後及肩外等部位,若有壓痛點者,在壓痛部重點操作,如肱骨結節間溝部,治療要充分。若有疼痛波及部位者,操作範圍應適當擴大。 2.用拿法配合掌、指揉法,在肩部操作,部位同上。 3.點按缺盆、肩腢、肩井、肩貞、肩內陵、天宗、曲池、合谷等穴。   4.每穴點按後可在局部輕揉以緩解不適感。 5.取肱二頭肌長頭腱腱鞘炎之第3法(搖按拔伸第一法),即患者坐位,...



治療經行妄言妄見的簡易療法有哪些

 治療經行妄言妄見的簡易療法有哪些
(1)中成藥 1丹梔逍遙丸,每服9克,日服2次(適用於肝郁化火者)。 2清心滾痰丸,每服6克,日服2次(適用於痰火上擾者)。 3柏子養心丸,每服9克,日服2次(適用於以心氣不足為主者)。 4歸脾丸,每服9克,日服2次(適用於心脾兩虛者)。 5補心丸,每服9克,日服2次(適用於陰虧血少者)。 6通竅鎮痛散,每服3克,日服2次(適用於痰氣鬱結者)。 (2)簡便驗方 1柏子仁、枸杞子、熟地各15克,當歸、黨參各12克,夜...



治療男性早洩 試試中醫穴位療法

 治療男性早洩 試試中醫穴位療法
中醫學認為,早洩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與虛損(腎、心、脾虛)和肝膽濕熱的關係最為密切,中醫的腎相當於生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藏精、生精),與人體的前陰和後陰的關係非常密切(腎主二陰),儲藏和釋放人體的生殖物質(包括精液)和生長物質。控制人體包括性功能在內的排泄功能,先天不足或手淫、性生活過度、腎虛不能藏精、精液排泄失控(精關不固、精竅開)而早洩,用腦過度或勞倦傷神、損傷心脾、氣...



腰椎錯位的推拿療法

 腰椎錯位的推拿療法
1 斜扳法:患者健側臥位,醫者一手扶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肘關節抵住髖後部,令患者上身盡量後旋,此時,抵住髖關節的肘部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動。 2 旋轉扳法:患者坐位,一助手固定其一患側下肢,令患者腰前屈。醫者用一手拇指按住需扳動的脊柱的棘突(向右旋時用左手,向左旋時用右手),      另一手從健側腋下穿過,搭在患側頸部側面,用力使患者腰部向患側旋轉至最大限度,另一手用...



刮痧療法的發展

 刮痧療法的發展
刮痧療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確切的發明年代及發明人,難以考證。較早記載這一療法的,是元代醫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醫得效方》。“痧”字從“沙”衍變而來。最早“沙”是指一種病證。刮痧使體內的痧毒,即體內的病理產物得以外排,從而達到治癒痧證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過的皮膚表面會出現紅色、紫紅色或暗青色的類似“沙”樣的斑點,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