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 | 養生知識網


 



如何防治小兒營養不良?

 如何防治小兒營養不良?
 治療小兒營養不良,首先是調整飲食,輕、重度營養不良患兒,因消化能力尚好,可給予容易消化的食物,並供給大量維生素類,盡可能使糖、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符合3:2:1,每日每公斤體重供給熱量170~250焦耳。若消化與吸收良好,每隔兩三天酌情適當增加。其次是給患兒服各種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幫助消化。口服維生素B1、B6與C等。中醫推拿捏脊療法也有一定療效。極重度營養不良者應...



小兒「生長迅速」,保健有道

 小兒「生長迅速」,保健有道
每個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當孩子生病了,就恨不得他趕快好。然而小孩的“生長迅速”意味著小孩子有問題自己會調整,這是最大特點,他會沿著正確的方向調整,除非我們遏制他,不讓他往正確方向走。如果這樣就壞了,等於拿一個石頭把這草壓在下面。但只要我們把石頭搬開,他自己會長的。所以對小孩的調理,順勢輕輕一撥就可以,因為他會一點點長大,會長得很好。 “臟腑嬌嫩,形氣...



小兒便秘中醫推拿療法

 小兒便秘中醫推拿療法
 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雖有便意,而排便困難的一種病症。  病因病機 1. 腸胃積熱 素體熱盛,過食辛辣厚味,熱病之後,餘熱留戀→腸胃燥熱→津液耗傷→大腸失潤而乾澀→便秘。 2. 氣機郁滯 性格孤僻(易怒好惱,久坐少動)→氣機郁滯→大腸傳導失職→便秘。 3. 氣血虧虛 4. 陰寒凝滯 素體陽氣不足,過用苦寒之品,大病久病後失養→陽氣虛少,寒...



拔罐療法治療小兒厭食症

 拔罐療法治療小兒厭食症
(1)中脘、天樞、氣海、胃俞、脾俞、足三里、建裡,採用單純拔罐法,或刺絡拔罐法,留罐10~15分鐘,隔日1次,5次為1療程。 (2)先取背部胸椎8~12夾脊穴、脾俞、胃俞穴,施以走罐,使皮膚發紫充血,再取中脘、關元、足三里穴,拔罐5~10分鐘。隔日1次,5次為1療程。 (3)先用閃火法拔罐,於上脘穴留置10分鐘,然後用七星針叩刺脊柱兩旁出血,並在膈俞、肝俞、胃俞穴拔罐10分鐘,可配合三稜針點刺四縫、足三里...



小兒咳嗽中醫外治

 小兒咳嗽中醫外治
小兒咳嗽很常見,現介紹幾種小兒咳嗽的外治妙法:   一、敷足 1.石膏6克,枳實10克,瓜蔞12克,明礬、冰片各3克。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混合均勻,加凡士林調為糊狀,外敷患兒雙足心湧泉穴,每日一換,連敷5~7天。此法可清熱宣肺,化痰止咳。 2.吳茱萸10克,法半夏6克,研成細末,加醋適量調為糊狀,外敷雙足心湧泉穴,並用棉布包好,24小時一換,連敷3~5次,伴喉間痰鳴者,可加風化硝10克,其傚尤佳。...



秋天預防小兒輪狀病毒腸炎

 秋天預防小兒輪狀病毒腸炎
 輪狀病毒腸炎多見於6月~2歲的嬰幼兒,4歲以後很少發病。主要發生在秋末冬初,多發生在10、11、12、1月秋冬寒冷季節。潛伏期1~3天。發病急、伴有發熱、也可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伴有嘔吐、大便水樣或蛋花湯樣大便,無臭味、每日5~10次或10次以上,輪狀病毒腸炎一般預後良好。但是嚴重者可出現脫水酸中毒,甚至導致死亡。可以發生病毒性心肌炎、肺炎、腦炎、感染性休克等合併症。發病後沒有特效...



小兒該不該喝涼茶

 小兒該不該喝涼茶
“是藥三分毒”,對於小兒來說更是如此。 就拿板藍根沖劑來說吧,板藍根是一種清熱、解毒、涼血的中草藥,其性味苦寒,適用於裡熱證、實熱證,對於熱性感冒、病毒感染都有較好效果。但是如果大量使用板藍根或者長期服用板藍根,因其性苦寒,就很容易損傷胃脾,此時,就會出現胃腸道症狀,如噁心、食慾不振、大便稀薄,甚或頭昏、目眩、血壓下降等等表現,有些患者甚至出現過敏反應。 中藥學講義...



四縫點刺治小兒疳積

 四縫點刺治小兒疳積
摘要:治療疳症以健運脾胃為主。據臨床實踐觀察,小兒疳積如無其他兼症,僅用針刺四縫穴和疳積穴掛線,一般1次治療即可痊癒,不需內服藥物。按:四縫、疳積穴能消小兒乳食停積,為治療疳病經驗效穴。 小兒疳積是直接損害小兒健康的一種常見的慢性消化營養紊亂病症。臨床表現以肌瘦膚燥、發焦甲錯、異食善饑、腹脹筋露是為其特徵。其症狀與現代醫學慢性消化不良症及營養不良症相似。此病好發於缺乳或斷乳後...



膳食纖維能預防小兒闌尾炎

 膳食纖維能預防小兒闌尾炎
急性闌尾炎是小兒最常見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以5歲左右的兒童最為多見,男寶寶發病高於女寶寶,年齡越小症狀越不典型。 過去認為,細菌感染及闌尾管腔梗塞(糞石、異物、蛔蟲、闌尾本身扭曲)是引起急性闌尾炎的主要原因。新近的研究表明,膳食纖維缺乏是引起急性闌尾炎的重要原因。美國學者Adamidis等人在203名做闌尾切除術的兒童中進行了膳食調查(這些患兒的診斷都經病理學檢查證實),並有1922名正常兒...



觀小兒睡眠 抓疾病苗頭

 觀小兒睡眠 抓疾病苗頭
1.睡前煩躁、入睡後全身乾澀、面紅、呼吸粗糙且快,易驚醒,預示著發熱即將來臨。 2.入睡後,大汗淋漓、睡眠不安,而且出牙晚、方顱,這可能是患了佝僂病。 3.入睡後蹬被,伴有兩顴及口唇發紅,口渴喜飲,或手足心發熱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陰虛肺熱所致。 4.入睡後反覆折騰,常伴有口臭氣促、腹部脹滿、口乾、口唇發紅、舌苔黃厚、大便乾燥等症狀,這是胃有宿食,治療原則應以消食導滯為主。 5.睡眠時哭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