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孩子患上「暑假病」 盛夏來臨,中小學生也迎來了暑假,緊張學習了一個學期的孩子,有了一個放鬆、休息和恢復體力、精力的時機。然而,暑假中如果不講究度假的方式方法,則會適得其反,不僅得不到休息,還會引發嚴重的“暑假綜合征”。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三種: “三電”自閉症 電腦、電視、電子遊戲機,簡稱“三電”。在炎炎夏日,它們是假... 2014年01月20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8 ℃ 次 閱讀全文
三七調血妙品 青春奇效:在中醫史上,三七很早就出名了,但一直被作為止血、定痛、消腫的傷科補品來關注。近些年才發現,它還可以擴張血管、清除血脂、恢復血管彈性,在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甚至比人參還有明顯的優勢。 如何使用: 三七雞。將母雞1只加調料蒸至8成熟時,加入三七粉6~9克蒸熟即成。可以大補氣血,益色養顏,適用於氣血不足、面色萎黃、產後血虛者。“生活熟補” 三七的用法,素有&ldquo... 2014年01月20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6 ℃ 次 閱讀全文
秋季六節氣防病養生指南 秋季分六個節氣,分別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不同節氣到來,人們則要重點預防不同的疾病,以下為您提供秋季六節氣防病指南,告訴大家防病保健措施。 立秋——當心心情情緒障礙 立秋,天氣轉涼,秋天涼爽宜人的天氣使不少人感到很舒適,但秋天氣候乾燥,氣溫變化不定也容易給人的心理及生理帶來一定影響。尤其是對於心理比較脆弱的人來說,秋雨淒淒往往會引發他們的情緒或... 2014年01月19日 秋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3 ℃ 次 閱讀全文
民間過立夏有什麼風俗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更預示著夏天的即將到來。各地立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民間過立夏有什麼風俗呢?下面就列舉一些民間廣為流傳的立夏風俗,讓大家可以加深對立夏時節的認識。 立夏風俗:立夏吃蛋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 2014年01月19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61 ℃ 次 閱讀全文
缺鐵性貧血食療方 【花生紅棗湯】 配方: 連衣花生200克,紅棗30~50克。 製法: 紅棗、花生同放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花生爛熟即可。 功效: 溫補脾腎。 用法: 吃紅棗、花生,喝湯。 【芪棗羊骨粥】 配方: 羊骨1000克左右,黃芪3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 製法: 先將羊骨打碎與黃芪、大棗入砂鍋,加水煎湯,然後取汁代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細鹽、生薑、蔥白調味,稍煮即可。 功效: 補腎強筋,健脾益氣。 用法... 2014年01月19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6 ℃ 次 閱讀全文
平價補品也能養生 陳皮 醫理:調中帶滯、順氣消痰、宣通五臟。 養生秘籍:陳皮是一種中藥,也是一種煲湯的佐料,煲油膩的湯水和豆類的湯水可以放一些陳皮,能夠化氣和化滯。 注意:陳皮要浸泡、去瓤,一定要刮掉那層白色的東西,這樣甘香味就會很好,不然煲出來的湯會有點澀味。 茯苓 醫理:茯苓性平味甘,有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的功效,廣東天氣常年燥熱,廣東人通常用茯苓來清熱解毒祛濕。 養生秘籍:土茯苓煲龜湯可清熱... 2014年01月19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17 ℃ 次 閱讀全文
春夏之交太陽進補好時機 眼下正是春夏之交,太陽既溫和暖人,又不像盛夏的烈日讓人難以忍受,正是享受“太陽進補”的好時機。 曬頭頂:補陽氣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也就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於頭部。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過兩耳直上連線中點),是百脈所會之處。曬太陽時,一定要讓陽光曬過頭頂,最... 2014年01月19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8 ℃ 次 閱讀全文
9種食品可做安眠藥 保良好睡眠 1:蜂蜜 大量的糖份具有興奮作用,但是少量的葡萄糖能夠適時地暗示大腦分泌orexin(苯基二氫奎唑林),這是一種新發現的與思維反應相關的神經傳遞素。所以滴幾滴蜂蜜到溫奶或者香草茶中也是有助於睡前放鬆的。 2:菊花 茶菊花茶之所以成為睡前配製茶飲品的首選,主要是因為其柔和的舒眠作用,是凝神靜氣的最佳天然藥方。 3:溫奶 睡前喝杯溫奶有助於睡眠的說法早已眾人皆知,因為牛奶中包含一種色氨酸,它能... 2014年01月19日 冬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7 ℃ 次 閱讀全文
啤酒肚中藥食療 很多人為了消除自己的“啤酒肚”,想過很多辦法,如平時吃飯吃7分飽、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睡前洗個溫水澡等等,都沒見什麼效果。日前,中醫專家向記者介紹,我國香港等地有一種用中藥配製而成的“爸爸湯”,是一種食療方法,堪稱啤酒肚的“剋星”,能祛小腹寒氣、消除腹部脂肪。 據專家解講,“爸爸湯”的用材及烹調方法如下: 食品材料為水芹菜200克、鯽... 2014年01月18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6 ℃ 次 閱讀全文
皮膚病藥膳 痤瘡俗稱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一般認為與內分泌、細菌感染有關,是毛囊口角化過度,皮脂分泌過多,瘀積而呈黑頭粉刺。粉刺棒狀桿菌大量繁殖,分解皮脂,產生游離脂肪酸,而刺激毛囊,引起炎性反應,與飲食、遺傳、衛生、細菌毒素及消化功能有密切關係。臨床重要表現在青年男女的面部、前胸,後背出現黑痂丘疹或紅色丘疹,中央可有膿皰性或癤腫性改變,此起彼消,反覆發生,愈後留有紅... 2014年01月18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9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