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最易吃出哪些常見病 | 養生知識網


 

A-A+

節假日最易吃出哪些常見病

2020年05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7 ℃ 次

  痛風症“吃”成了節日常見病

本是快樂歡慶的節假日,有人就總愛被美味傷了身子。痛風症“吃”成了節日常見病。除了體質、疲勞等因素外,海鮮、動物內臟、蘑菇和酒都是引起痛風症的“罪魁禍首”。人體不能過多承受帶來鮮美味道的“嘌呤”,“嘌呤”就是導致痛風症的“禍首”。專家說,如果過多的“嘌呤”不能排出體外,尿酸就會在血液中沉積,痛風症就是因此引起的。痛風症初起時經常是莫名其妙的腳趾“扭”傷,反覆出現紅腫疼痛,如果得不到控制,尿酸就會進一步引起關節變形,直至腎臟損害、功能衰竭。

痛風症屬於“富貴”,患者中85%都屬肥胖者。目前,痛風症患者多為收入高、運動少、應酬多的白領上班族,發年齡從以前的50歲以後提前到目前的30歲左右,經常是在一次豪華的海鮮宴後,第二天清晨突然發病。我國的痛風症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罕見病變為常見病的。

火鍋要適可而止

醫生提醒人們:吃火鍋應適可而止,大吃特吃容易傷腸胃,因為火鍋的辛辣味道最先刺激的是食道,接著迅速通過胃、小腸等,嚴重刺激腸胃壁粘膜,引起胃酸和脹氣,除了容易引發食道炎、胃炎外,腹瀉也在所難免。有便秘或痔瘡“前科”的辦公室一族,吃火鍋更要嘴下留情。否則,痔瘡患者容易因肛門四周經受刺激括約肌過度充血而復發,便秘患者會因此更加“添堵”。吃完火鍋後要多喝些開水或濃茶,以稀釋辣汁,減輕對腸胃道的刺激,這樣胃腸都會舒服一些。一旦有什麼不適,趕緊喝些清淡的飲品如稀米粥或牛奶保護腸胃壁。

對於喜歡在節日大快朵頤的人來講,過度追求鮮美味道並不是件好事。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在雞、鴨、魚、肉等鮮味食品中,含有豐富的麩酸鈉,它是味精的主要成份,可大大刺激人的味覺,進入人體後可分解為谷氨酸和酪氨酸等,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轉化為有毒、有害物質,隨血流到達腦部後,干擾大腦神經細胞正常代謝,使生理功能發生紊亂,因此導致上述一系列症狀的出現。臨床實踐表明,食用此類鮮味食品越多,病人的症狀越嚴重。如果一次攝入的麩酸鈉總量達5 克時,便有輕度症狀出現;若一次攝入的總量超過30克時,即可出現重度症狀。

過節不停嘴吃多了,就容易撐著,可適當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盡量吃清淡一點的飯菜,讓塞滿魚肉的腸胃也歇歇;也可由旁人給予及時的開導、解釋和鼓勵等心理誘導;最佳的方法是參加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如輕快的步行、慢跑、跳舞、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運動,讓自己的身心“動”起來,胃口也會調整到正常狀態上來。建議大家在節日期間,不妨利用這個難得休息時間,粗茶淡飯、清淡飲食、素食幾日,讓自己的腸胃也好好休養生息。

節日大餐還須防膽結石

在這種大吃大喝的時候,有些舊疾往往會因為不節制的飲食而被引發。例如,膽結石就會因大量食用油膩食物產生消化不良而引起發作。

膽囊是位於右腹肝臟下方的一個梨狀器官, 負責存儲膽汁,並在需要時將膽汁釋放入腸內,幫助消化。膽結石則是膽囊裡的一種固體物塊,大多由膽固醇形成,大的可以與高爾夫球媲美,小的則似沙粒。膽結石是一種十分常見疾病,例如在美國,就有兩千萬人患有此病。但由於膽結石不發作時並無明顯症狀,所以大多數膽結石患者並不知道自己已有膽結石。

形成膽結石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三種。一是因為膽囊內所含的膽固醇太多,無法被及時溶解而形成堆積。第二種原因是膽囊內的蛋白或其他物質與膽固醇相互作用,凝結成堅硬的晶體。第三種原因則可以是膽囊本身出現問題,已不能正常收縮和分泌膽汁。

無直接疼痛感的膽結石被稱為“沉睡的膽結石”,而那些會產生症狀的膽結石則被叫做“有症狀膽結石”。大量食用油膩食品後引起的消化不良是膽結石的一種症狀。其他症狀還包括上腹部突感劇烈疼痛,持續時間從半個小時到數小時不等。此外,當膽結石發作時,還可引起噁心或嘔吐,有時右肩也會有疼痛感。

專家建議人們在歡慶節日時,注意不要過多地食用油膩的食物,特別是不要連續食用。一般來講,在自己家的餐桌上,控制食用油膩食物還容易一些。問題多出在走親訪友時,頓頓高脂肪的美味佳餚和主人的盛情容易“喚醒”人們身上“沉睡的膽結石”,給祥和歡樂的節日帶來不必要的陰影。

標籤:【常見病】【哪些】【吃出】【最易】、【節假日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