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中藥時的兩個誤區 | 養生知識網


 

A-A+

服中藥時的兩個誤區

2019年09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6 ℃ 次

有些白領為了讓身體適應高強度的工作,除了補充維生素外,還會定期吃些滋補中藥。由於中藥不同於西藥,有些人並不知道中藥到底如何服用。有關專家指出了人們在服中藥時的兩個誤區

誤區一:服中藥白開水最好

一般人都認為,服藥不能用果汁或茶水送服,應該是白開水最好,其實這並不是絕對的。因為在服用一些中藥時,用淡鹽水或生薑水等送服可以起到藥引的作用,更有利於發揮藥效。

送服以下5種常見中藥,白開水就不是最佳搭檔。

止瀉藥配小米湯:米湯能保護胃氣,減少苦寒藥對胃腸的刺激,常用於送服補氣、健脾、止渴、利尿和滋補性中成藥。如用小米湯送服治痢止瀉的香連丸;以大米湯送服八珍丸、十全大補丸等。

補腎藥配淡鹽水:因鹹味可以入腎,所以適用鹽水(2克鹽溶於100毫升溫水中)送服補腎類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金鎖固精丸、安腎丸等。

活絡丸配黃酒:黃酒性辛溫,有溫通經絡、散風寒的功效。黃酒與寒性藥同服,可緩解其寒性;與熱性藥同服可通經活絡。服用時,一般用黃酒15~50毫升,溫服,如用作祛寒除濕、通經活絡,可用黃酒送服通經活絡的活絡丸;用作活血化淤,消腫止痛,也可用黃酒送服。

養胃藥配大棗湯:大棗能補脾胃,益氣生精、和藥解毒。脾胃、產後虛弱者均需以此為引,一般用棗5~10枚,水煎取湯送服中成藥。如人參健脾丸、歸脾丸等。

風寒藥配生薑湯:生薑有解表止咳、溫中散寒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胃寒隱痛、吐瀉腹痛的方藥常以此為藥引。一般用3~5片生薑煎水取湯,可用於藿香正氣丸附子理中丸、銀翹丸、銀翹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等。

誤區二:中藥加紅糖

很多人由於懼怕中藥的苦味,喝湯藥時習慣加糖。專家介紹:“中藥的化學成分一般都比較複雜,服中藥時為了降低苦味盡量不要加紅糖,因為紅糖中含有一定量的鐵、鈣等元素,一旦與中藥裡的蛋白質和鞣質等成分結合後,就會引起化學反應,使藥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從而影響藥效。如果想降低湯藥的苦味,可以適量加些白糖(即蔗糖)。因為白糖的純度較高,其性質穩定,酸鹼度適中,一般不會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但究竟加多少糖為宜,目前尚無科學定論。”西藥為了校正口感通常也會在藥片上加糖衣,這些糖衣就是由蔗糖製成。

按照經驗說法,人的味蕾與溫度有一定關係,當湯藥的溫度過高或過低時,味蕾對燙或涼的刺激會比較敏感,苦味相對就會減弱,但過燙的湯藥人無法咽服。據此推測,湯藥的溫度降至人體正常溫度37℃以下再喝苦味可能會減弱,這也因人而異。

專家提醒人們,醫院代煎的湯藥在冰箱保存後服用時,一定要加至溫熱再服。加熱時,避免用微波爐加熱,因為微波爐的短波可能對中藥成分有影響。

 

標籤:【誤區】【兩個】【時】【中藥】【服】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