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提醒 中藥濫用不補身反害健康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藥是滋補身體的佳品,因此現在有許多人都會服用中藥補身體,但是你知道麼?中藥濫用也傷身!那麼如何健康服用中藥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解答,告訴大家一些吃中藥的禁忌、中藥進補方法以及中藥服用方法。
預防感冒沖點板藍根,男士感覺身體“虛”就吃六味地黃丸,女士補血氣來點固元膏……這些百姓中很平常、很“流行”的用藥和保健行為,在醫生看來,其實已經算是中藥濫用,甚至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當人們漸漸從西藥濫用的誤區中走出,卻又不小心走進了另一個誤區——中藥濫用,這已經成了相當普遍的現象:有七成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中藥迷信”,認為中藥沒什麼副作用,不傷肝腎,就算吃不好,也吃不壞;甚至有人不管有病沒病都要來兩包, “反正沒什麼害處”。而且,在購買中藥服用前,多數都不曾向醫生咨詢。加之近幾年, “抗生素濫用危害大”的宣傳收到了明顯效果,使得中藥更加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習慣於用中藥來治病和解決健康問題、現在,多數到藥店買藥的消費者生治感冒時,更願意買雙黃連、感冒清顆粒、板藍根等中成藥,像牛黃解毒片、丹參片、六味地黃丸、逍遙丸等中成藥更是“自醫”的常用藥。
過補固元膏養出一臉包
女白領小張最近特別苦惱,臉上“發”出了大大小小十餘個發紅的疙瘩,後背也長了一片。她連忙到醫院就診,醫生詳細詢問後發現,病根竟然是她用來養顏的固元膏。原來,看某檔衛視的養生節目說固元膏能補氣血、養顏祛斑,小張和女同事就紛紛傚法。小張說,前半個月自我感覺還不錯,後來就出現了面部、背部長痘的情況。
醫生提醒:瀋陽市中醫院主任醫師孫嘩介紹,補中益氣類的中藥,往往都偏溫燥,如果服用時間長了、補過了,或者本身就是內熱火旺的人吃,就會越吃越上火。小張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過用地黃丸越補越體虛
40歲的吳先生經常四肢發軟、腰膝酸冷,到晚間還尿頻。他給自己下了診斷:“腎虛”。聽別人說,六味地黃丸補腎效果特別好,對男性身體各方面部有好處,於是他就白行到藥房買了幾盒。吃了兩個月,症狀不但沒好,反而加重了,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醫生提醒:不少中年人甚至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把“六味地黃丸”當萬能補藥,有的人長期服用卻感覺越補越虛,原有的一些症狀越來越嚴重,有的甚至“補出”胃腸不適的毛病。這是因為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是滋陰補腎、清熱,適合腎陰虛的人,而吳先生是腎陽虛體質,不適合服用六味地黃丸。
過量板藍根喝完拉肚子
兒子剛5歲,體質弱,常常感冒,吳媽媽一見兒子流鼻涕、打噴嚏,出現感冒的跡象,就立刻沖板藍根給兒子喝。“孩子小,吃西藥不好,板藍根沒啥副作用,還能預防感冒。”可是她慢慢發現,兒子一喝板藍根就腹瀉,而且有時感冒的症狀不但沒緩解,反而加重了。
醫生提醒:不少人一感冒就沖板藍根,甚至沒感冒、為了預防感冒也要衝兩袋板藍根喝,其實並不科學。首先,板藍根不能防治所有感冒,它對風熱感冒有效,而對於風寒感冒就不起作用,吃了只會加重。第二,體質虛寒者,怕冷、脾胃不和且易腹瀉者,更不宜用板藍根沖劑預防感冒,易導致畏寒、胃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第三,雖說板藍根毒副作用很小,但若不對症,長期服用或過量濫用,也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反應。臨床上還有患者因服用或注射板藍根出現過敏症狀,嚴重時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尤其像吳媽媽這樣的家長更要注意,幼兒體弱,過多服用苦寒的板藍根,會致胃氣受損。小孩服用板藍根時,不可用成人劑量,更不要經常服用。
是藥三分毒,濫用有危謇
中藥真的無毒無害嗎?多位中醫專家表示,“是藥三分毒”,凡藥物都具有兩重性,西藥如此,中藥也不例外。雖然中藥安全性相對較高,但是服用不當也會引起不良反應,而對身體造成損害。
臨床上因服用中藥而發生不良反應者屢見不鮮,涉及到的中藥也多種多樣。因長期服用硃砂安神丸、活絡丹、補心丹等而引起汞中毒;黑錫丹久服致嚴重鉛中毒;龍膽瀉肝丸引起腎功能衰竭;還有服用何首烏中毒.牛黃解毒片,維C銀翹片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等等……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腎內科醫生表示,因長年濫用中藥導致肝腎損傷、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住院病人也在逐年增多。
中藥服用方法大全
治療疾病時,除了要選對藥物外,還應注意藥物的服用方法,以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中成藥的非處方藥因不同的作用製成不同的劑型,通常分為內服、外用二大類。中成藥的藥品說明書上常有“送服”、“沖服”、“調服”、“塗抹患處”、“撒布患處”等使用方法,這些方法具體指的是什麼、彼此又有什麼不同呢?下面我們分別來介紹。
內服中成藥
送服:大部分內服中成藥用溫開水送服,俗稱吞服,為最常用的內服方法。大部分內服中成藥如片劑、丸劑、膠囊等均採用此法服用。其中,丸劑又分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濃縮丸、滴丸等。小顆粒的丸劑服用時,只需溫開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應嚼碎後或用洗淨的手掰小後再用溫開水送服。此外,部分中成藥為增強療效,可採用藥飲送服,如在服用藿香正氣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療胃痛、嘔吐等症時,可採用生薑煎湯送服,以增強藥物的作用;痛經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宮丸時,可用溫熱的紅糖水送服,以增強藥物散寒活血的作用;在服用補中益氣丸治療慢性腸炎時,可用大棗煎湯送服以增強藥物補脾益氣的作用;在服用大活絡丸治療中風偏癱、口眼歪斜時,為了增加藥物活血通絡的功效,可用黃酒送服。
沖服:人們在服用沖劑、糖漿劑、膏劑時,常需沖服,沖服就是將藥物用熱開水融化或呈混懸狀後服用。此外,人們在服用某些芳香或貴重中藥,如牛黃、麝香時也常需沖服。
調服:指將藥物用溫開水調成糊狀後服用,不能吞嚥的病人或小兒在服用散劑、丸劑、片劑時常採用此種方法。
含化:六神丸、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喉寶等治療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的中成藥常需含化,即將藥物含於口中,緩緩溶解,再慢慢嚥下。
烊化:膠質、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在服用時常需要烊化,即將藥物用開水或黃酒加溫溶化後服用。
湯劑
除了上述中成藥的這些內服方法外,人們看中醫時,常常看到中藥處方上寫著“先煎”、“後下”、“包煎”、“另燉”或“另煎”等字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先煎:是對介殼類、礦石類藥物而言,因質堅有效成分難以煎出來,應打碎先煎,煮沸後約10~20分鐘後,再放入其他藥。這類藥物常見的有龜板、鱉甲、石決明、生牡蠣、生龍骨等。
後下:氣味芳香的藥物如薄荷、砂仁、豆蔻等,借其揮發油取效,宜在一般藥物即將煎好時放入此類藥,煎4~5分鐘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揮發。
包煎:為了防止煎後藥液渾濁及減少對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在煎服赤石脂、滑石、旋覆花時,要用紗布將藥包好,再放入鍋內煎煮。
另燉或另煎:某些貴重藥物,為了盡量保存其有效成分,減少同時煎時被其他藥物吸收,可另燉或另煎,如人參,應切成小片,加入加蓋盅內,隔水燉2~3小時。
外用藥
一般的外用中成藥未經藥理、臨床實驗許可,一律不能口服。外用中成藥大多含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藥物,僅限於局部使用,通過保護作用或透皮吸收,發揮局部治療作用。常用的用法有以下幾種:
塗抹患處:適用於油膏劑、水劑、酊劑的外用,使用時將患處洗淨,然後均勻地在患處塗一薄層藥物。如治療跌打損傷的紅花油、治療癬症的土槿皮酊等宜用此法。
撒布患處:適用於散劑的外用,使用時將藥粉均勻地撒布在患處,用敷料紗布固定,如應用祛腐生肌散、珍珠散等宜用此法。
調敷患處:外用散劑和其他外用劑型,用適當的液體(如茶水、白酒、食醋、食用植物油等)調製成糊狀,敷佈於患處,用敷料紗布包紮。其中,白酒常用於調敷活血化瘀止痛的中成藥,如用七厘散治療跌打損傷時,可用白酒調敷,以增強藥物散瘀消腫的效果;茶水常用於調敷消腫解毒的中成藥,在用如意金黃散治療瘡瘍初起時,宜用茶水調敷;食醋常用於調敷具有消腫、解熱止痛的中成藥,有增強收斂、燥濕的作用,如用紫金釘治療癰疽疔瘡時宜用食醋調敷;食用植物油或花椒油常用於調敷燥濕止癢的中成藥,如急性濕疹可用植物油或花椒油調敷九勝散於患處。食用植物油亦可調敷治療水火燙傷的中成藥。
服用中藥進補要慎重
對於中藥的擁護者來說,中藥有效但苦味難耐,因而自製膠囊的用法由此誕生。買上空膠囊,把中藥磨成粉,裝進膠囊後吞服。據說這樣既能保證病人吃上貨真價實的補品,又可確保藥材被完整吸收。
據瞭解,目前比較風行的中藥膠囊有珍珠粉膠囊、天麻粉膠囊、紫河車粉膠囊、冬蟲夏草膠囊、龜板粉膠囊等。但服用這類自製膠囊真的有效嗎?
中藥有丸、散、膏、丹之分,就是因為每種藥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經煎煮後才發揮作用,有的則適合製成蜜丸後服用,而有的最宜做成粉末沖服等等。如現在的中藥片劑,都是在煎煮出有效成分後,將藥物細粉或提取物與適宜的賦形劑混合,再按照不同劑量加工壓制而成。而散劑,也是在煎出有效成分的基礎上再製成顆粒狀。服用時只需衝入開水,就立刻變成一小碗湯藥。目前在藥店雖然有售冬蟲夏草膠囊,但同樣有著複雜的加工配製工藝,絕不是簡單地將蟲草研末裝入膠囊,不能隨意效仿。並且冬蟲夏草適合煲湯,只需將三四克蟲草放入老鴨湯或雞湯中熬燉,就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蟲草的有效成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另外如老山參等,就適合隔水蒸熟後切片服用;西洋參適合泡水喝。研末後製成膠囊,對這些名貴藥材來說,其實是一種浪費。
天麻是治療高血壓的良藥,於是很多人就會用天麻磨粉裝入膠囊服用。但單靠一味天麻粉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吸收也不夠好。況且天麻主要適合高血壓的肝陽上亢型,可適度緩解頭目眩暈的症狀。並不適合所有高血壓患者。
此外,如薏苡仁、紫河車、珍珠等也都是人們磨粉服用的熱門之選。這類中藥都為緩補之品,為吞服方便、釋放吸收充分可選擇磨粉裝膠囊。但要注意是否適合自身體質,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
因此,服用中藥滋補要咨詢相關醫生,否則可能甚至和自己的期望南轅北轍。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綜上所述,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服用中藥是有講究的,科學進補,才能保證身體健康哦!
標籤:【中藥濫用】